金秋十月,快乐出游。周末想带家人出游却不知何处去?静赏海边绝美日落、徜徉于椰林之间漫步、沉浸在自然的宁静氛围中……想要一次性完成以上打卡点,不妨考虑去滨海湾“湾区之眸”海上人行桥网红桥打卡!
从滨海湾大道往龙涌出海口望去,落日映入桥索间,“湾区之眸”奇妙景观美如画卷,龙涌人行桥已正式开通,一座全新的海上观景桥“呼之欲出”!
龙涌人行桥位于龙涌入海口处,是连接东莞黄金海岸的重要通道,也是交椅湾滨海风光带上的重要节点。
据龙涌人行桥工程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设计分院院长曹菲介绍,此项目以“湾区之眸”作为设计理念,采用浪漫的蓝白为主色调凸显现代感,远看犹如海面上的浪花,犹如长龙卧波。同时,项目还针对太阳照射角度与场地观景点进行了研究,从滨海湾大道望去或将能看到落日映入桥索间,形成了奇妙景观。
▲滨海湾供图
专访曹菲:
设计师眼中的湾区之“眸”有多美?
在秋风送爽的十月,滨海湾的海风吹拂着脸庞,带着一丝淡淡的咸味,“湾区之眸” 网红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与蓝天白云、碧海波涛相互映衬。在“湾区之眸”海上人行桥开通之际,东莞日报专访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设计分院院长、龙涌人行桥工程项目负责人曹菲,实际了解桥梁的设计灵感和创新技术,让城市地标焕发不一样的新精彩。
记者:桥梁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何处?为什么以桥象征湾区未来的“眼眸”?
曹菲:主要灵感是在现场踏勘看到落日的美景,即“以日为瞳、画桥成眸”。具体来说,桥梁位置看夕阳不仅是欣赏美景,也是大湾区景观窗口。眼睛象征窗口,象征对湾区未来发展的期望。我们不仅希望龙涌人行桥是独立的存在,还希望它能与自然、天地融为一体。
▲设计意象草图
记者:湾区之“眸”美在何处?桥梁设计中采用了什么新技术与新方法?
曹菲:设计团队对桥位进行了太阳轨迹和视线分析。根据项目所在地经纬度获取当地太阳方位角及高度角数据,选取岸边可观测范围进行角度分析,通过确定平面及剖面视线角度进行范围限定,最后将角度代入太阳轨迹图内,找到符合条件的太阳轨迹,并使用相关分析软件进行效果验证。实验证明,设计的构想完全可以实现。
此外,桥梁采用钢拱钢梁、空间扭索曲面斜吊杆组成的梁拱组合体系。设计以眼眸为意象,将实用与艺术巧妙结合。桥拱内辐射状拉索侧布置交错,在拱圈中央围合成近似圆形的景窗。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滨海湾大道远眺,可观赏到落日恰好进入桥拱景窗中心,形成“以日为眸”的壮美景象。别出心裁的创意设计为桥梁赋予了生命力,营造出桥与自然风光相契合的瑰丽景观。
面对复杂的建筑外形所带来设计挑战,设计团队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多轮的三维参数化设计与比选,在呈现建筑外形的同时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合理,并对桥梁结构整体及复杂局部均进行了精细化计算与分析。
同时,设计充分考虑了桥梁平面布局与地形、环境的呼应契合。现场桥位与河道及海岸线均为斜交,平面线形采用S线形设计,使桥梁形式同时满足了与河道及海岸线的协调融合要求,既弱化了场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又使得桥梁造型充满活力与灵性。桥梁方案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造型设计都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贯彻了“顺应环境肌理、激发城市活力”的设计原则,为市民打造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
记者:作为滨海湾新区新增的一处视觉感极强的新地标,龙涌人行桥如何展现滨海新区与东莞新一线城市的独特气质,您对于人行桥项目的落成有什么样的寄语?
曹菲:“湾区之眸”人行桥以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艺术语言展示了东莞滨海新区独特的人文特质和艺术氛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桥梁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创意独特的设计和景观吸引着市民驻足观赏,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摄影拍照,留下美好回忆,分享快乐时光。此时,人行桥不再只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也成为了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