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举重之乡”,举目皆风光
东莞+ 2024-10-15 09:52:23

金秋十月,东江之滨,万众瞩目的2024年全国举重冠军赛系列活动即将在东莞石龙正式启动。这是魅力名镇“力量之美”的再一次展示,也是“举重之乡”石龙以挺拔的姿态,擎举起城市发展大旗的生动写照。

过去,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为我国赢得第一枚举重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曾国强在石龙启航,从石龙走出去的举重运动员先后打破世界纪录19次,获世界冠军29人次……一代代石龙举重人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举重精神铸就中国举重运动的丰碑。

不折不挠、顽强拼搏,举重运动的意志和精神,是石龙人的精神内核,是石龙在前进路上最珍贵的精神宝库,更为这座名镇的发展奠定了勇往直前的底色。

当前,石龙人同样发扬举重精神,加速描绘“百千万工程”新图景,凝聚合力谋发展,让这个不到14平方公里的东莞最小城镇,从空间有限,走向风光无限:在这里,有老城蝶变焕新颜的风光,有一江两岸碧波荡的风光,有文旅消费活力旺的风光,有项目建设捷报传的风光,有镇村产业立新柱的风光……

精致石龙,魅力名镇,举目皆是好风光。

融合发展
积聚势能,文旅体商“热辣滚烫”

今年10月,石龙将迎来一系列备受瞩目的盛事,其中包括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举重博物馆和2024年全国举重冠军赛;明年,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的举重赛事也将在石龙举办。届时,借助一系列活动,这座因举重而闻名的小镇,将持续积聚势能,展现出文旅体融合发展中的勃勃生机与全新活力。

以举重博物馆为例,该馆采用“馆中馆”“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将老体校与新馆体巧妙结合,尚未正式开馆便已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众多粉丝。它不仅完整地保留了石龙旧体校建筑的历史风貌,还在顶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感十足的大跨度钢桁架结构大平层,创新性地将新旧馆体合二为一,完美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艺术的和谐共生,获得省级大奖和赞誉无数。

这种独特的融合,正是石龙镇文旅体产业发展生动而鲜明的体现——“最传统融合最潮流”的魅力逐渐释放,正加速推动石龙文旅名片的闪耀亮相。而作为东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不仅体育资源出彩,文化资源更是丰富,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个,其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让百年老街持续“活起来、火下去”,让“举重之乡”的名片更加亮眼?焕新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区域文旅体深度融合,逐步成为了石龙提升文旅体验、展现新风貌的有效途径。

以“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太平路”为中轴,石龙启动中山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计划,致力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将石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非遗项目汇聚到历史文化街区。

2023年,石龙镇积极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工作,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多次举办非遗墟市、非遗体验及骑楼文化节等活动,并增设非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为街区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有意识、有步骤地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成功将其塑造为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街区,创新性地解锁了“非遗+体验”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有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驻“东莞非遗第一街”,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艺术馆和石龙非遗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并同步发布了首批镇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非遗孵化项目。

此外,石龙镇还充分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载体,打造“红色周末观影活动+非遗墟市”“乐购石龙+非遗墟市”“游阅石龙”“月光墟”等一系列文旅品牌活动,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这些具体而有力的行动,为文旅消费注入了强劲的“催化剂”,使得文化与“烟火气”之间产生了愈发强烈的“化学反应”。其中,在中山路举办的“石龙商埠骑楼文化节”更是年年火爆,每届都带给人们新的期待与惊喜,逐渐成为了东莞重要的文旅消费新地标。在2023年,该文化节还成功入选首批50个“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之一,充分展现了其在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产业为王
锚定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金秋时节,万物竞秀。石龙处处洋溢着项目建设的激情,涌动着“招大引强”的热潮。

在众生药业B区增资扩产项目现场,施工车辆往来如织,工作人员则争分夺秒,奋力推进工期,整个场景洋溢着大干快上、激情燃烧的勃勃生机。现该项目位于石龙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不仅是东莞市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还是石龙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示范项目。

众生药业的澎湃动能,正是新兴项目正悄然在石龙拔节生长的缩影。与此同时,联东U谷•湾区(石龙)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主体封顶、融昕呼吸机项目顺利投产、毅达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动工建设、石龙镇美达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工程封顶……

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石龙都是广东著名的商埠,商贸发达、码头兴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与外向型经济的强劲活力,一度在发展中创造了诸多辉煌。当下,石龙镇党委、政府正瞄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美容、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主动出击,举全镇之力建设“一号工程”石龙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再创新辉煌。

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投票”,选择落地石龙发展。究其原因,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今年上半年,石龙镇党委书记李亚鹏亲自挂帅,率领招商代表团远赴日本与马来西亚,展开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招商之旅。先后与当地政府部门、各大企业的高层面对面交流,充分介绍石龙镇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宜居优美的居住环境、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企业在石龙投资的信心。

不仅如此,石龙镇还在经济发展上开拓了全新的领域,特别是在被纳入东莞市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联动拓展区的背景下,紧抓机遇,聚焦动物保健(宠物类生物医药)这一细分领域,迈入宠物经济的广阔蓝海,设立了总规模高达3.65亿元的“宠乐”基金和新兴产业战略投资基金,并将宠物产业的发展明确纳入“十四五”规划之中。

截至目前,石龙镇已成功吸引了诺威利华、京东健康、位元堂、众联集团、赫兹生命等一系列知名企业的入驻,这些企业覆盖了宠物产业链的上下游,为石龙宠物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宠物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石龙镇积极参与亚洲宠物展和全国宠物展等行业盛会,与全国宠物协会保持着紧密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通过举办宠物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营造了浓厚的宠物产业氛围,向外界特别是宠物行业充分展示了其打造宠物产业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

美丽圩镇
面貌一新,打造宜居乡村

骑楼悠长,历史记忆在低吟浅唱;东江开阔,碧波荡漾无垠;公园青葱,行人络绎不绝;商圈热闹,烟火升腾,映射着都市生活的勃勃生机;车水马龙间交织着现代节奏的律动……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在这座城镇的脉动中,绘就美好生活篇章。

从风景如画的西湖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漫步至历史悠久的竹溪公祠,随后踏入风景旖旎的翡翠园景区。在这里,麦边、官厅、下甲等村小组的“四小园”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推窗即见绿意盎然,出门便是如诗美景,让人深切体会到乡村生态建设为村民们带来的幸福感。

生态宜居,是乡村幸福与魅力的源泉,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作为石龙镇“百千万工程”中精心雕琢的两大镇级典型村之一,西湖村依托“一村一策”项目,全面整合村内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与“四小园”建设。

如今,西湖村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的农家小楼与错落有致的商铺沿着湖岸点缀,与葱郁的绿植共同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村庄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获得感油然而生。

西湖村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石龙镇在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成就。

近年来,石龙镇始终秉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的发展理念,紧扣“绿美石龙”生态建设主题,全力推动全镇绿化美化工作的提档升级。依托得天独厚的东江岸线资源,石龙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江景公园,沿岸草地、树木与花卉交相辉映,绿意盎然与蓝天碧水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在美丽圩镇建设的浪潮中,石龙镇在过去一年里新增了42个“四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为乡村增添了几分田园诗意;同时,精心打造了4个“千村碧塘”,让碧水环绕村庄,增添了乡村的生态韵味;还建成了3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塑造城市高品质形象,优化城市绿美环境,石龙镇一直在积极争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高标准建设“一江三埠”碧道景观带,新城区集滨水步道、骑行道及跑步道于一体的10公里环岛碧道也已全线完工,为市民群众增添了新的乐趣及运动场所。也因为持之以恒的努力,石龙镇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工作中,连续十一年荣获优秀等次,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街。

如今,石龙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诗意的绿美街头小景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citywalk”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基层治理
改善民生,保障和谐幸福生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环境美了,经济好了,民生大小事不容忽视。

就业是民生之本。石龙镇始终将劳动纠纷的防范与化解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工作方法,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全面防范与有效化解各类劳动纠纷,石龙镇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与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11月,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石龙镇“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入选,是广东省4个受表彰的单位之一,也是东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同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石龙镇党委书记李亚鹏代表石龙镇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获得国家级荣誉,是石龙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里程碑。这背后,离不开石龙多元调剂解纷力量的坚实支撑。

为高效化解风险隐患,石龙镇引入多元主体提升解纷水平,通过企业基层调解组织、村(社区)人力资源服务站、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三级调解”架构,联动工会专业律师开展调解;充分利用各类专业解纷力量,打造政府方、工会方、企业方和人社、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三方四家”机制,做到“联合调处、联合帮扶”。同时,创新“靠前调解+司法确认”法治化解纷模式,联合石龙法庭、人社、工会等部门成立裁诉调对接工作站,靠前服务各工业园区,对劳动纠纷先行调解。

在不断创新探索中,石龙镇形成一套“事前预警,打好风险治理‘主动仗’;事中化解,打好多元联动‘组合拳’;事后跟进,打好兜底保障‘服务牌’”的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推动纠纷系统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数据显示,石龙镇因劳资纠纷引起的30人以上突发事件从2010年的22宗下降至2023年的0宗,同时企业员工离岗率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15%左右降为2023年的0.05%。

 

 

文字:叶可欣 图片:罗嘉怡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