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读城|秋风初起,笑闻东莞陈皮香
东莞+ 2024-10-10 15:35:09

在东莞正逢秋高气爽的时候,走在马路上,能时不时看到许多人家在屋顶或门前晒陈皮。在一处小院落前,几米阳光穿过稀疏的树叶,打落在一个竹筛子上。竹筛子上淡黄色的橘子皮腆着白色的肚子,懒洋洋的,像极了它身边晒太阳的老人。

这样的情景,让我感觉到时光的味道。从前的午后,爷爷就是这样在屋脚晒太阳,给我讲古早事。而陈皮本身,就是时间的产物:随着时间的陈化,越久越香,越老越珍贵。

说起陈皮,对闽南、潮汕一带的孩子来说,最初的味道是甜甜咸咸的,那种用陈皮腌制而成的小零食繁多,总伴随着人们度过许多节庆,留下太多欢乐的记忆。

记得每年过节,最爱跟大人去大庙前看潮剧,大人看的是戏,我看的是那包包咸咸甜甜的陈皮小零食:咸金枣、陈皮糖、陈皮话梅、陈皮卷、腌陈皮等等,未吃已是口齿生津。而作为陈皮的前身,橘子皮,也是很有用处的。也是每逢过节里,姐姐会炸油角,油角里面除了花生芝麻外,必然有橘子皮。掺入了橘子皮的油角特别香。

是的,一片片陈皮,对我而言,那是悲伤童年里少有的、无忧的、欢乐的期盼。

三十而立那年,只身来到东莞,不承想,从此就扎根在了这里:既成家立业,也安身立命,一如故乡。东莞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丰富的地貌,多元的文化,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杂然而居,让这里有着许多独特的风貌,活力时尚却没有太快的节奏,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务实低调,注重生活家庭。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是一碗糖水或一壶茶不能解决的烦恼。

这样的城市个性,其实也挺像陈皮的,不事张扬,低调务实,耐得住时光淘洗,沉得下生活况味,可以和光同尘,也可以和而不同,且善于相得益彰。记得,第一次喝东莞的糖水,竟然是海带糖水。作为海边的孩子,我当时是非常震惊的,海带这种海产品竟然能做成糖水,而且竟然没有半点海腥味。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陈皮的功劳,似乎这位温和的谦谦君子,富有亲和力,也善于把不同个性的事物糅合在一处,和谐相生,其乐融融。

这些感受在东莞十年间得到了一次次的印证。在这里,陈皮是“东莞三宝”之一,完全融入了市井生活、烟火人间,因此家喻户晓、童叟相亲。对许多同龄的本地人而言,哪个小时候没喝过爸爸妈妈用陈皮煲的汤、煮的糖水、冲的茶;没喝过爷爷奶奶用陈皮咸榄熬的粥、炖的汤,甚至在喉咙不舒服时,他们也会喝用陈皮柠檬膏冲凉茶。可以说,陈皮,这个原本至低至贱的果皮,经过时间的陈化,奇妙地芳香袭人、给人时光的味道。

“陈皮、咸榄、禾秆草,这是东莞的‘三贱宝’。说它们‘贱’,是因为它们确实是很普通、不贵的,甚至应该丢弃的果皮,说它们是宝,是因为它们真的很有用,各种价值都很高。”说起陈皮,1987年生的万江小伙黄高顺笑着说,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和婆婆会把吃完的椪柑的果皮收集起来,晒制成陈皮,用于煲汤,做糖水,甚至熬成药水给他治喉咙。

早在多年前,黄高顺就做起了陈皮生意。平时喜欢动脑、喜欢折腾的他,不仅申请了“一种柑普茶制作”的实用专利,还一直尝试着用传统的方式制作陈皮咸榄、陈皮柠檬膏等,并不断改良制作技术,形成标准化数据。在他心中,这些东西不仅是个“宝”,更是有记忆、有情怀的,如果不努力去“恢复”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丢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我至今记得八年前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申请商标“山海芳”,并兴致勃勃地规划着,要将东莞这些老手艺做成一个能被人熟知的好的品牌。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东莞万江新村腐竹既是知名的非遗,也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物产。作为万江新村人的黄高顺,上几辈人是做腐竹出身,但到了他这里却改弦易辙,做起了陈皮生意了。借助东莞“藏茶之都”的名气和优势,他将茶叶与陈皮结合起来,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次试验改进柑普茶的研制,成功后以“一种柑橘普洱茶”的名称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在黄高顺的店里,有各种大小、颜色各异的柑普茶。他会根据橘子的个头,装进不同比例的茶叶,一些个头较小的还会在柑橘上面打几个小孔,便于茶叶与热水接触。

此外,他还挖掘和改进了儿时外婆给自己熬制的陈皮柠檬膏,尝试了用陈皮来搭配茶叶,生产出多个品种等等,这些都成为他的主打产品。“老一辈有很多陈皮制作技艺,我见过或没见过的都有,这些是上一辈人有记忆有情怀的东西,如果我再不找回来,很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丢了。”黄高顺说。

相对于年轻人将儿时的味道和情结化为生意经的念念不忘,老一辈莞人的陈皮情怀则更加不事雕琢。多年前,我在高埗镇的某一毛毯厂的办公室,采访了时年71岁的莫河清老先生。莫叔一见到我们便热情招待起来,用几片陈化了十几年的陈皮泡起茶来,并津津有味地介绍起来。至今印象很深的场景是,茶桌上摆放凌乱几小包不同年份的陈皮,从绿色到淡黄,再到褐红色,再到棕褐色,仿佛画出了一道时光。

莫叔是一个陈皮收藏者,从1990年开始收藏陈皮,在东莞陈皮圈内颇有名气。他为了收藏陈皮,每年都会到新会去收购橘子,雇佣那里的工人剥完皮后再运回东莞晒制,一年收购的橘子就要有几万斤。在三楼的一个房间,我看到那里用麻袋装着几十袋陈皮,每袋陈皮都用木板隔起来,不着地、不碰墙角,被精心保护着,可以看出这些陈皮在他心中的重要性。据莫叔介绍,这只是其收藏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在家里,有二十来年的,更多的是十五年左右的。

有意思的是,莫叔收藏陈皮并不是为了投资,他基本不销售。但如果有朋友或客人有需要,他也乐于“给一些”。有一年,朋友的家人一直胃不好,跑来跟莫叔要了些陈皮回去熬粥、煲汤吃。一向慷慨热情的莫叔想都没想就给了,此后朋友说他家人胃病好很多了,还托莫叔去新会多买一些。“原来陈皮还有这种好处,这让我开始感兴趣了,并研究起陈皮来。”莫叔笑着说,此后,他更常去新会购买陈皮,也经常带人去买。特别是1990年办厂之后,有一次无意间拿自己晒制的陈皮作为伴手礼给客户,反馈非常好。从此自己收藏陈皮的兴趣和数量就大大地被吊高了起来。

莫叔收藏陈皮,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但久而久之,慢慢成了行业里的行家,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讨要陈皮或托他收购陈皮,甚至让他带着去新会买陈皮。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说起自己的收藏故事,他总是谦虚地说:“我不是专业的,只是一点兴趣而已。”

随着时间跳跃,我也逐渐经历些许人事。来莞十年间,受这一方烟火熨帖,我日益怀念那种味道:味辛苦、性温和。这是陈皮的味道。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有时候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会有七八九。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生活如果也有一味如陈皮的药来调剂一下,或者能碰到如陈皮一般性情,接触越久越有魅力的朋友,那应该多美好。因为那种经历时光后所形成的情怀,在快节奏的今天,在急功近利的生活中,正是我所渴望的,渴望能将心中那只炸了毛猫捋顺调和。

文字:沈汉炎 图片:李梦颖 刘春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