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每一位来莞的建设者
东莞+ 2024-09-17 01:39:40

9月16日,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了向“两亿分之一”代表们表达致敬和感谢,表达和传递共建城市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主张,鼓励更多“两亿分之一”为东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东莞举行了“寻找两亿分之一 共享团圆中秋夜”主题活动。

受邀而来的“两亿分之一”代表,正是来自各相关行业领域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们继续中流搏击立潮头的信心和底气。活动上,他们齐聚一堂,回首过往,感慨丛生,表达了对东莞深情厚谊和殷切期盼。

散裂中子源与东莞相辅相成、双向奔赴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心主任、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是随着工作需要来到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没有这里的优势条件和东莞的支持,我们就不会这么成功。”王生说,同时中国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也带动了高新科技企业和高校的逐渐落户东莞,对东莞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说,散裂中子源和东莞是相辅相成,双向奔赴的。

与此同时,在东莞的十几年,他也见证了东莞的高速发展。从2006年左右来莞做筹备工作时看到了东莞的活力,到2012年左右长期在莞工作生活时的东莞“不仅整个经济发展蓬勃向上,很有活力;转型升级带动的高新科技发展也正逢其时,初具规模;再后来华为等企业的入驻,整个松山湖人气越来越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东莞是天命之地,从距离到生命交融在这里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陈启文是2008年东莞面向全国招聘签约作家时被引进东莞的,十多年过去了,他在这里生活、创作、成绩斐然,为东莞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颇为显著的贡献。

“我与东莞是有缘的,我愿意在这个地方,不断深入生活,慢慢将自己交融进去,从距离到生命,这本身就是机缘。这正如我为东莞写过的一篇影响颇大的文章《天命之地》说的,东莞就是我的天命之地。”陈启文说,他刚来时正逢全球金融危机,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但东莞以包容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一次次化解危机,不断转型升级,慢慢地OPPO长大了,慢慢地华为来了,慢慢地散裂中子源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起来,带来基础科研的巨大源动力,带来了关键核心科技的突破,带来了自主创新和科技腾飞。

成绩离不开东莞支持,期待给大家更多惊喜

自东莞松山湖的胡正观是中国残疾人田径队教练,来莞13年,一头扎进了松山湖的美丽生活中。这些年他带领残疾人田径队参加过伦敦、里约、东京、巴黎等多届残奥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很喜欢松山湖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成绩的获得离不开东莞的支持。”胡正观表示,东莞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实力雄厚,我们的成绩离不开这里的科技助力,如科研人员、高校,以及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等都给予提供便利的条件,让他及其团队都很受益。

此外,胡正观还表示,东莞的体育氛围很好,实力也很强劲,刚刚结束的巴黎残奥会中,东莞金牌数量占广东半壁江山。“可想而知,我们东莞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个社会层面的关心下,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相信在2028洛杉矶残奥会上,东莞残疾人体育能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75岁仍坚持做公益,要为东莞发展持续出力

中国好人、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谭翠莲1949年生于香港,2004年4月起,她与丈夫徐祥龄一起,在东莞横沥镇创办广东首家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投身社会服务和公益服务活动。20年来带领社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本地独居老人等,开设的“430学堂”“新候鸟乐队”等众多公益服务项目深受好评。

“在东莞近20年,东莞的变化真的好大。从最初的世界工厂,已经变成了新兴大都市,我很荣幸通过东莞这座城市、东莞的公益事业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谭翠莲感慨说,他和先生的公益事业对象从最初的留守儿童、独居老人也在近年逐渐转向外卖员、快递员等,但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关心“草根”群体。“东莞是一个有故事有梦想年轻的城市。我虽然75岁了,但在东莞我依旧觉得自己年轻。我不会退休,我不仅要做公益,还要触网,做主播,把东莞的这几十年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也是我对东莞的一份感情。”

活动上,“两亿分之一”诚挚发言,梳理出了东莞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和他们对东莞浓浓的深情和期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确实,当前的东莞,更加重视科技领域创新,通过源头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面发力,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营商环境营造,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化、便利化,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重视文化文明工作,把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持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大力建设友善东莞,保持对每一位城市建设者的尊重和礼遇,为每一位心中有梦、勇于逐梦的奋斗者提供创新创业的沃土。

文字:沈汉炎 图片:罗嘉怡 视频:苏祖洪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