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丹心育桃李 满园绽芬芳
东莞+-横沥视窗 2024-09-15 12:11:49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在横沥,他们,用心用情培养更多栋梁之材,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争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好老师。本刊特推出“美‘沥’教师”报道,讲述他们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平凡而闪光的故事。

张艳

坚守25载 打开孩子们的美好之门

“园长妈妈,‘黑袍子’究竟是谁呀”“园长,‘蓝袍子怪物’又是谁”……在横沥镇实验幼儿园图书馆里,园长张艳正在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绘本、探索书中精彩的世界。她日常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玩乐、探索,坚持不懈为孩子打开求知大门。

“灵魂工程师”

1999年,刚刚从幼教专业毕业的张艳,转身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业伊始,“毕生奉献给自己钟爱的幼儿教育事业”便成为她的目标和追求,而这一干,就是25年。张艳说:“我18岁从学校毕业就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因为我特别喜欢跟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打交道。”

张艳认为,幼教老师与中小学老师不同的地方,是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第一次离开父母,往往会哭闹、发脾气。张艳会针对不同幼儿情况进行安慰引导,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注、陪伴和安全感,帮助他们迈出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第一步。

“我最开心的事,是看到很多孩子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宝宝,成为一个有礼貌、懂得感恩、有爱心的好孩子。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她说。

教育引领的担当者

2002年,张艳成为园长。作为园长,她不仅要当孩子们的“知心妈妈”,还要当教师业务发展的导师,还是家长的倾听者、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建筑师。

因此,她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先进经验等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也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凝聚起全园力量,将实验园“用情用心用爱,至真至善至美”的办园理念及目标落到实处。

“特别是幼儿园老师以女性居多,所以除了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外,还应给予教职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为他们营造一个严格遵守制度、积极上进、奖罚分明而又充满和谐温暖的氛围。”张艳说。

辛勤努力,终结硕果。在张艳的带领下,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东莞市平安校园、东莞市巾帼文明岗、东莞市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实验学校,东莞市一级幼儿园等。教师队伍也不断成长,相关教研成果、教育论文、品质课堂、游戏案例等获省市镇级奖项百余篇,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

教育“麦田”的守望者

扎根幼教工作25年,张艳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横沥幼教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2006年,我开始在中心幼儿园做园长。当时设备资源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都比较不足。”张艳表示,随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教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直到2019年,横沥镇筹办实验幼儿园,张艳“临危受命”,与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从园所装修、建章立制、师资队伍筹建、教职工招聘、招生等工作,一个崭新美丽的现代化幼儿园出现在大家面前。

“看着实验园迎来了一茬茬孩子,我还能回忆起开园前艰辛的场景,但更多的是欣喜和感动,实验园也像孩子一般慢慢‘成长’。”张艳说。

“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成就了最好的我以及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张艳表示,将继续用汗水浇灌成长,用心血培育英才。

吴佩华

做学生引路人 讲精彩思政课

在横沥中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18个寒暑,为思政学科教学付出了满腔热忱。她叫吴佩华,是初中思想政治一级教师、东莞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也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者。

夯实个人能力,提升育人价值

思政课教师是承担“三全育人”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吴佩华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学习思政的快乐。

“很多时候,思政课被认为是一门学生不爱学的学科,往往与‘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等联系在一起。在我从教之初,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窘境。”吴佩华说。如何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科目呢?为此,吴佩华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一次她都会从社会热点和历史资料里广泛挖掘素材,力求深入浅出,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吴佩华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知识和道理讲深、讲透,更想方设法把“小课堂”和“大社会”连接起来,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教学形式创造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具‘代入感’,我总是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吴佩华说道。

但是,初三的教学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吴佩华明显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用。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她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对自己“充电”。多年来的教学积累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了不错的教学业绩。从教18年来,她曾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录制的优课、微课和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得市级荣誉。

培育时代新人,厚植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吴佩华认为,教书先育人,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以自身的榜样去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这才是作为老师应该向学生传递的东西。

思政课是一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课程,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80后的吴佩华能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更深刻的认同,这就让她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底气,能够理直气壮地将坚定信仰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时代新人,在言传身教中与学生共成长。

“我选择思政课,是因为我坚信思政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吴佩华坦言。在她看来,思政课不仅承担着传播思想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还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关乎学生未来人生方向的关键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她引导学生注重品行,提升修养,努力做到为家尽孝,为国尽忠,增强家国情怀,并带着学生一起感受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成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尺讲台,播撒下的是无尽的爱与希望;一生耕耘,传递的是无私的付出与奉献。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吴佩华带来无限的欢乐和职业幸福感。现在她依然专注于基础教育,扎根于平凡岗位,扎扎实实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

邓玉洁

用“心”做教育 用“爱”待学生

对于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横沥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邓玉洁来说,如何当好班主任,她深有感触。从2011年加入教师队伍以来,邓玉洁辛勤耕耘,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从“一”开始用心呵护

充满期待的九月,邓玉洁又成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这已经是她教一年级的第五个年头了。爱学生是她和学生相处的底色,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她,深深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清楚地明白小学生稚嫩心灵需要呵护。在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她就力争做一名德艺双馨的老师。

“在我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对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邓玉洁极尽耐心和细心。小学和幼儿园不同,这时的学生开始有学习压力,课堂纪律也较严格,以至于不少一年级新生因环境改变而产生不适应。平时她会及时沟通引导孩子,逐渐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一年级学习生活。

本学期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女学生每天到校门口不肯进去,为了让小女孩能尽快融入小学生活,邓玉洁会到校门口耐心安抚她,手拉手把她带回教室。“平时我会多跟她聊聊天,鼓励她要勇敢一点,小女孩慢慢地适应了小学生活,现在到校门口她都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邓玉洁开心地说。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力差,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开学伊始,邓玉洁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纪律、饮食、排队、读写姿势、学习等习惯。

“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孩子们才能越干越好,越干越快。”邓玉洁表示,班主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润物细无声,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课堂上,邓玉洁激情十足,充满活力。信任与激励的目光、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贯穿了教学始终。她的课堂,常常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她带着孩子漫溯语文课堂,感受语文之美,深受学生喜爱。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学习童谣、诗歌,开展经典读物知识大比拼等,让学生爱上阅读,吸收更多的知识养分。

提到“教书育人”四个字,邓玉洁认为“育人”是核心关键。“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邓玉洁说,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品德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她在班级管理方面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整个班级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

除了用心教好自己的学生外,邓玉洁还积极参与义教活动。2022年和2023年她连续两年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对口帮扶项目赴普宁市的送教下乡活动。“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义教。”邓老师表示,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很有意义,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式带给其他学校,教给更多的学生。

工作之余,邓玉洁加强学习“充电”。平时会阅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观看名师大讲堂,加入名师工作室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同行学习。此外,她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开阔视野。从教至今,她参与市级课题研究获得东莞市教学成果奖,11项语文作品获得市级荣誉,24项语文作品获镇级荣誉,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称号。

邓芷欣

坚守美育初心 做美的传播者

“少年时期受舞蹈艺术的熏陶,让我深切体会到小学美育启蒙的重要性。”2020年,邓芷欣入职横沥镇松山湖实验学校,成为一名艺术老师,正式开启她的教育之路。如今,她担任学校艺术科教研组组长,致力于美育教学,在传授艺术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拥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灵,让“美”为未来而“育”。

立足课堂,以美育人

“如果你来到东莞,就要去尝尝石龙糖不甩、道滘肉丸,还有中堂鱼包……”课堂上,邓芷欣与学生们一起唱起《莞吃莞住》,其中一部分学生化身美食家,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将音乐教学结合舞蹈、器乐的教学方式,让音乐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我上课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尝试,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任教以来,邓芷欣一直潜心音乐教育研究,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她认为,要时刻用一颗“审美”的眼睛去发现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以“扬长避短”的方式为他们树立学习音乐的兴趣,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之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功。

正所谓“哪里有重任,哪里就是主阵地。”2024年,邓芷欣带领的学校“小木棉”舞蹈队参加了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场小学组比赛,并荣获赛事一等奖。之后在东莞市“文艺村超”2024春季“村晚”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节目”。

看着那些对舞蹈有兴趣的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汗水中茁壮成长,逐渐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彩,邓芷欣特别欣慰,相比于自己登上舞台表演赢得观众满堂喝彩,“我更希望看到自己指导的孩子们快乐地舞蹈,享受彩色的童年!”

值得一提的是,原创舞蹈作品《貔貅魂》荣获2024年东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少儿舞蹈类金奖。据介绍,《貔貅魂》取材于横沥貔貅舞,以刚劲有力的貔貅舞与柔美灵动的舞蹈、生动形象的戏剧表演相结合,以市级传承人吴满水老师传承貔貅舞的经历为创作背景,筑貔貅舞之魂,传莞邑非遗之韵。

美育校园,建设有我

“在学校的美育工作中,我扮演了建设者的角色。”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邓芷欣坚持在课堂中以德育人、以美育人,努力发挥学科的独特优势,让美育浸润学生的心灵。

自建校以来,横沥镇松山湖实验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美育素质的培养,学校开设了多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特色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其中,由邓芷欣、余晓燕、童梦瑶共同打造的美育案例《跨学科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课程〈光影剧场〉的开发与应用》荣获广东省2023年中小学校美育优秀案例二等奖,在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校美育优秀案例评比活动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邓芷欣兴奋地说道。

自入职以来,邓芷欣还积极参加比赛及各类优质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她所创编的“敦煌舞韵”教学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舞蹈教师培优计划”,论文《输出驱动 品质花开——基于“输出式”教学范式构建音乐品质课堂》荣获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小学组一等奖。

罗富敏

为“小蜗牛”照亮前行路

简单的句子、日常的加减乘除、简易的手工……这些平常的教学内容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轻而易举,然而,作为横沥镇第二小学特教班老师的罗富敏,却需要一遍遍放慢语速,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不断重复练习,一步一步引领“小蜗牛”勇敢前行。

特教“新手”

罗富敏大学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2022年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在罗富敏眼中,这些孩子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只是他们“走得慢”,就像小蜗牛一样需要更多的帮助。

“我刚毕业,没有带班经验,担心自己做不好,也担心共情不了家长,只能一路摸索,不断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回忆起教学初期,罗富敏坦言有过迷茫。

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其教育需求、学习兴趣、能力、方式各不相同,罗富敏努力探寻特教课堂的“密码”。“因为我们孩子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我们比普通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恒心”。罗富敏说。

罗富敏带的班级共有12名学生,主要是智力障碍、孤独症、脑性麻痹等类型的特殊学生。罗富敏和同事们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为他们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和劳动技能等课程,让孩子全面成长。

近年来,横沥镇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特殊教育、关爱特殊儿童连续多年被列入横沥十大民生实事。镇内首个特教班——横沥镇第二小学特教班创办于2022年9月。目前,特教班“蜗牛班”共配备了三名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和两名兼职教师,设立了资源教室,设施设备完善,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供特教老师开展个训及小组训练。

默默耕耘

当轻快的音乐响起,课堂上的“小蜗牛”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跟着旋律细声哼唱。这一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罗富敏在特教之路上慢慢摸索而成,也是在“小蜗牛”一天天陪伴下积累而成的。

罗富敏说:“刚开学时,自己都会教学生们认识老师,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记忆,每天来教室的时候都会向学生们问早安,并告诉他们自己是罗老师。”学生会缓慢地模仿说“罗老师好!”但过了两分钟再问起时,一名学生突然喊“妈妈”。看着学生纯真的笑容,罗富敏平静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罗富敏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同时越来越了解这群可爱的学生。渐渐地,这些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知道喊“老师好”了,还学会认简单的数字。虽然在常人看来这些变化根本不算什么,但在罗富敏的眼中,这些难能可贵。

老师的付出,学生的进步,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罗富敏渐渐地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也让她在教育路上愈加坚定。她相信特教班的孩子们正如一个个缓慢前行的小蜗牛,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有一天阳光会照耀前行的道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罗富敏在教学这片沃野上默默耕耘,执教生活语文《认识水果》一课被评为横沥镇小学特殊教育教学视导活动“优秀汇报课”,与同事撰写的论文《使用正强法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获2023年东莞市横沥镇特殊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每一份荣誉都诠释着罗富敏从教以来为特殊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妍 吴婉珊 邓洁莹 张爱芬 朱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