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台博会 | 两岸“土特产”集中亮相,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东莞+ 2024-09-09 00:02:23

9月5日至8日,第十五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步入农科馆,稻谷的金黄、蔬菜的翠绿、茶叶的深邃、沉香的淡雅……每一种色彩都诉说着大自然的馈赠与农业人的匠心,来自台湾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与广东的优质农副产品展现在眼前,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和创新成果。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与同胞面对面交流、相互学习,让更多好技术、好产品在这里‘开花结果’。”市民朋友可以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了解农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采购商则是寻找优质农产品,拓展市场版图。海峡两岸跨越山海的人文交流、融合发展故事,在这里被娓娓道来。

跨越山海

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新窗口”

热闹的展馆内,韶关市兴运美人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运美人”)摊位前,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品茶交流。“这几天来,我们的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市民们对我们的茶叶赞不绝口,采购商也纷纷前来洽谈合作。”话音刚落,茶煲冲泡起乌龙茶,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

据兴运美人副总经理钟冬冬介绍,生产基地位于乐昌市五山镇,现有标准化生产茶园600亩,海拔800-1200米,依托韶关乐昌五山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结合台湾先进的制茶技术,成功打造出“云话东美”和“峥熹”两大品牌,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殊荣,

这家由省台办引进的综合型茶企,不仅致力于茶叶的生产与销售,更将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创新与茶农增收紧密结合,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数百名农民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农科馆里,不少前来试吃释迦果、凤梨等台湾特色水果的市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品粤特色好茶的采购商赞不绝口,尝各类“高科技”含量满满的年轻人“根本停不下来”,市民观众络绎不绝,将整个展馆围得水泄不通。

“土特产”集中亮相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山峦层层叠叠,竹林郁郁葱葱。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竹笋开采和利用大有可为。长期以来,村民采取的是“自发采挖,自然晾晒、自找销路”的传统模式,效率不高但收入微薄,如何将不起眼的“小笋竹”转变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一度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难题。

展馆内,清水笋、泡椒脆笋、乡里茶树柴火手工腊肠、手工中式腊肠、老树山茶油……来自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系列“土特产”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管你是炒、炖、煮、煨,这些竹笋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据韶关粤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以下简称“粤丰农业”)负责人米生介绍,韶关人爱吃笋,不少人在炒笋的时候,会选择腊肉作为下饭的配菜。

粤丰农业也是紧抓“百千万工程”的发展契机公司之一,近年来,粤丰农业围绕竹笋资源、做活“竹笋”文章,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开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优化竹笋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仅“活”来土地,还“富”来农民,带动百名周边村民就业,实现“小竹笋”撬动“大经济”,是当地推进广东“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缩影。

除了丰硕饱满的竹笋,在另一旁的展柜上,放着数十袋大米,这些是兴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展品。“大米采用绿色生物酵素无毒环保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台湾专家领衔组建的联盟团队创立,不仅可改良土壤,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据兴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辉煌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主要发展大米产业,自有农产品加工厂,与300多户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协议,培育出了“稻花旺”“龙仙泉”等大米品牌,其中,“稻花旺”被评为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021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合作社。

在这里,一根根小竹笋成为当地农村“致富果”,一粒粒丰硕饱满的大米正描绘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莞台融合硕果累累

友好合作共谱新篇

粤台情深,山海奔赴。来自台湾的农业智慧跨越山海,落到广东的农户中,种出更多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在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执行常务副会长吕正一看来,正是因为广东的气候、水质、人文都与台湾相似,所以台湾农业来到广东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届台博会,农科馆是展示两岸农业最新成果的舞台,更是“百千万工程”宣传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委会精心组织了18家农业企业参展,这些企业带来了从农产品、农业科技到农业装备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休闲农业、农业配套服务等新兴业态,为市民和采购商呈现了一场农业盛宴。

今年正值国务院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一周年。一年来,东莞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两岸合作,推动今年莞台贸易额增长13%以上,创近4年新高,园区共建、台青交流等工作也亮点纷呈。通过今天台博会这个平台,希望让更多台湾同胞感受到莞台融合的亮丽成果,也让更多东莞人民领略到宝岛台湾的独特魅力,大家一同合力续写莞台一家的时代佳话,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的美好家园。

文字:记者 周子怡 杨梓跃 图片:记者 罗嘉怡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