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力推进广东器官捐献试点
惠州头条 2024-04-03 15:05:30

清明节,除了是对故人的追忆,更是对生命的思考。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有些人,已经提前想好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如何走:捐献遗体。

如果说一二十年前,很多人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或闻之色变或不甚了解,如今,惠州人体器官捐献的文明之风正逐步形成,23000多名爱心人士主动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在全省名列前茅。

惠州大力推进广东器官捐献试点

捐献角膜,可以让他人重见光明;捐献肝脏,可以救活一个肝癌患者;捐献遗体,可供科研教学之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性。

广东是全国首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的省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广东省红十字会围绕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救助激励、缅怀纪念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省有约59万名爱心人士主动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器官捐献数量连续14年全国第一。

近年来,惠州市红十字会按照广东省红十字系统工作部署,聚力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法(试行)》,联合市文明办共同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有关器官捐献工作,每年专项预算资金支持捐献工作开展。

市红十字会先后组织公众培训32场,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培训信息员800余人,还联合市卫生健康局专门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员队伍,由全市三甲以上医院急诊、脑外科医生组成,形成了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合力。

同时,市红十字会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想方设法做好捐献者家属的人文关怀,让捐献者及家属时时感受到受人尊敬。此外,还通过报纸、新媒体平台、现场活动,宣传捐献意义,普及捐献知识、流程,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志愿者行列。

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23392人

“随着人们认识提高和红十字会宣传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性,捐献登记人数和实际捐献数量都在逐年增加,这无疑为医学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超伦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惠州全市累计完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135例。其中,遗体捐献27例、人体器官捐献108例,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23392人,在全省排名靠前,受益人数1000余人。

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前,要阅读登记须知。

人体器官捐献是因爱而行,向阳而生的。王超伦建议,在决定捐献前,可以了解捐献的程序、条件和可能的风险,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有意向捐献器官的市民,可直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志愿登记,登记成功后生成电子卡片成为捐献志愿者。市民要实施器官捐献,可以拨打市红十字会电话0752—2892891,在该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进行。

一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成功后收到的感谢信截图。

“人体器官捐献不仅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还能拯救生命,传递爱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王超伦表示,希望市民朋友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人体器官捐献。他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全民公益事业中来,让大爱之情在人间传递。

捐献志愿者故事
已故志愿者李林:捐献遗体作医疗教研之用

“我们救捞队有七名队员,其中,一名已故队员捐献了遗体,另有两人登记了器官捐献。”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战旗救捞队(原“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说,他自己就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百年之后,将遗体捐出去,能用就用,给社会作点贡献。”

现年69岁的赵喜昌,是从“雷锋团”里走出来的“雷锋哥”,自2008年以来,他和他的“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带着坚持,义务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捞尸的事。15年来,他和队友们在惠州江湖河流实施救援1000余场次,救捞溺水者800余人。他说:“希望世上再无溺水人。”

面对别人嘲笑和忌讳,他却泰然处之,因为他相信科学,生性乐观。

早在2015年4月,他就想好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那是和他的“战友”李林一起完成的神圣仪式。

来自四川的李林在2005年开始发现肝肿瘤,后接受治疗,切除一半肝脏。2008年,身体状况较为稳定的李林与赵喜昌一起成立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并将病情隐瞒,积极参与义务救捞、防溺水宣讲等志愿服务。直至2015年初,李林再次病发入院,在赵喜昌的追问之下,李林才将病情和盘托出。李林的事迹,感动惠州社会各界,被网友称为“惠州最美志愿者”,爱心款也纷纷送至李林的病榻前。

然而,病情恶化,李林深感将不久于人世。他叫家人联系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员前来医院,登记遗体捐献事宜。李林曾对记者说:“我这病这么凶恶,倒不如捐出去,给别人研究,希望对医学有些帮助。”

当日,赵喜昌和李林一起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志愿将遗体捐献给相关机构做医疗教研之用。李林不久后病逝,按照李林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遗体捐献出去,成为惠州最早一批器官捐献志愿者。

赵喜昌表示,虽然李林离开人世多年,但大家都很怀念他。此后,队伍另外一名队员也登记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红十字志愿者陈俊 :“让生命延续生命”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近期公布2023年度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31岁的惠州市红十字生命相约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陈俊上榜,是惠州市唯一入选者。一向热心公益的他,早在7年前,就为自己安排好了“身后事”——捐献人体器官。

陈俊一直致力于挽救生命的事业。12年来他累计献血92次,献血量27900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全身的血容量。2018年,陈俊加入惠州市红十字会,策划组织大型集体献血35场,用实际行动带动4000余人参与无偿献血。

为更好挽救生命,2016年,陈俊捐献造血干细胞留样中华骨髓库,2017年底,他了解到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现状,毫不犹豫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用他的话说:“如果生命不能继续,就让生命延续生命吧”。

面对父母的疑问,陈俊说:“人总有那么一天,到时要是一把火烧了多浪费?还不如到时捐出去,既可以救人,又可以免去亲人代为处理身后事的麻烦。”在他的开导下,父母很快接受了他的做法。

2018年冬天,大亚湾出现了一例儿童遗体捐献。当时一位2岁宝宝车祸昏迷,救治半个月后,医生宣布孩子脑死亡,没得救。孩子的父亲是一位社区志愿者,曾在公益活动中认识了陈俊。陈俊到医院探望时,询问孩子父母是否愿意到时捐献孩子遗体。最开始孩子母亲很反对,听陈俊讲解了遗体捐献的现状和知识后,才最终同意了。

从这件事中,陈俊感受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的重要性,为此,他在往后的志愿活动中,很注重宣传“三献”(器官捐献、干细胞捐献、献血)。

我市举办“三献”宣传活动现场。

刚开始,面对宣传,很多人不理解。当提到人体器官捐献时,甚至有人“怼”他:“你傻啊,你父母同意你捐吗?”面对质疑,陈俊会掏出自己的捐献登记卡,告诉他们自己确实登记了捐献,同时一遍遍给他们讲解捐献的意义。

经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公众越来越能接受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如今在一些“三献”宣传活动中,群众不仅不质疑,还会有部分人现场就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有部分群众则主动添加陈俊的微信,询问这方面的知识。

至今,在陈俊的带动下,有500余人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去年2月,陈俊的弟弟在他的带动下,也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面对两位儿子的做法,父母坦然接受,并为儿子们感到自豪。

热心市民聂丽:捐献遗体也是一种志愿服务

“2020年1月3日,我成为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第929791位志愿者。”对自己登记人体器官捐献的日子和数字,家住惠城区汝湖镇白鹭湖社区聂丽记得特别清楚,当天还是元旦假期,“就当是给自己的新年礼物。”

现年46岁的聂丽,来自湖北十堰,2012年来到惠州定居,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积极从事捐资助学、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近年来,她组织惠州橄榄树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数人发展至200余人,在汝湖镇常态化开展爱心助农、帮扶退役军人、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带动成千上万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大批退役军人、康园孤寡老人、农村困难群众,先后获得“惠城好人”、首届“惠州关爱退役军人之星”等荣誉称号。

从身边的善事做起,把志愿服务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聂丽成为身边群众的“贴心人”。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在生活中笑脸盈盈、热心待人的瘦弱女子,独自忍着病痛,坚持着公益事业。在七八年前,聂丽患上慢性呼吸道疾病,后来越来越严重,用她的话说就是“快要死了。”凭借着乐观和坚毅,她扛过了人生至暗时刻,用三四年的时间康复,如今又生龙活虎地奔忙在公益活动一线。

聂丽是在大病初愈、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络登记流程的,她立刻决定在该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志愿登记,成为一名器官组织、遗体全捐志愿者。“即便没有大病一场,我也会这样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光荣的事情。”她说,生老病死本应该平常心对待,而且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或者继续看到这个世界。

起初,聂丽瞒着丈夫,后来才告知他,丈夫也表示支持。在聂丽的感召下,她身边有3个朋友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已经有10多年的志愿者生涯的聂丽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我要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公益之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可以延续他人生命,那就更好。”

 

 

文字:侯县军 周智聪 通讯员 李俊楠 贾娟 图片:侯县军 周智聪 通讯员 李俊楠 贾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