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观音山脚下的官仓社区,山环水绕、风光秀美。随着美丽圩镇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幅“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丽圩镇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樟木头官仓社区围绕宜居强村、服务兴村、文化立村、产业强村目标,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的宜居宜游现代和美乡村。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樟木头镇计划通过在官仓社区三家巷建设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努力把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为集作家创作、研讨、活动、作品改编、版权交易、对外传播以及文学惠民、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作家村综合体,打造成为美丽圩镇建设的典范。
第一期作家工作室样板房初具模型
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在官仓社区的官仓围心巷,沿着清幽的巷道一路走来,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宅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工人们正在加紧对一批老宅进行改造,每一栋老宅门牌号下方都写着一位知名作家的名字。
未来,这些老宅将成为全国各地知名作家的工作室,在这里进行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赵勤告诉记者,接下来将进驻这里的工作室开展相关的文学创作。
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官仓社区计划推进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建设,将“作家村”打造为集文艺创作、乡村本土文化、美丽圩镇建设的典范。
其实,早在2008年,樟木头镇“作家村”就初具雏形,在知名作家的带动下,作家们在这里购房置业及文学创作,2010年“中国作家第一村”在樟木头挂牌成立。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东莞市乃至广东省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已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64名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屡获国家重要奖项。
为推动作家村落从“概念”向“实体”、从“分散”到“集中”转变,推进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建设,在2022年下半年,东莞就开始筹划并重点打造“作家村文学部落”,开启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内部建设一揽子工程。其中,寻找物理空间,利用樟木头官仓社区三家巷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做文章,对古村进行文化综合体改造,再画一个“圈”,打造为一个“乡村+文学+旅游+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双赋能的网红文旅村落。
2023年6月,广东省作协前往樟木头镇开展实地考察,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确定在官仓社区建设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
樟木头镇副镇长沈琦介绍,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樟木头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完善规划设计。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建设将融入文艺创作、客家文化、乡村文化等,同时与城中村改造、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
“目前,‘作家村’划定了艺术创作区、休闲文旅区、交流共享区、公共文化展演区等4个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官仓社区党总支书记蔡仕明告诉记者,艺术创作区选定16栋房屋作为第一期作家工作室,目前已完成16个工作室主体基建工程和室内空间软装布局方案,正在统一加紧阁楼、吊顶、门窗的安装,以及家私的采购,5个样板房已经初具雏形,点缀和装饰在不断完善当中。第二期15个工作室及周边园林、景观、功能区和功能室也正在设计中,此外,“作家村”服务中心、创作基地、书院等也同步在整体设计之中。
樟木头镇文联主席聂艳介绍,为了提升“作家村”的运营水平,提高“作家村”的站位和充分发挥“作家村”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樟木头镇完善作家服务机制,并对接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协、广东省出版集团以及人民文学杂志社、花城出版社、作品杂志社、西部杂志社等单位在“作家村”建立基地,进一步活跃当地文学氛围,提升文学活动层次,进而辐射周边,形成一个以“作家村”为中心的东莞文学圈。
官仓社区还计划打造一处作家书院
“内外兼修”村美民富
在官仓社区上禾坪居民小组的黄皮公园,原先乱搭建、散养家禽、垃圾堆积等乱象早已变了模样,通过种上草坪、铺上小道、建设花池,这里环境变得清幽宜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走在官仓社区的街头巷尾,大小角落的小公园从边角“长”出,绽放方寸之美,扮靓社区微空间,点缀美好生活,一个个可游、可赏、可玩的小公园,就如一个个绿色的“小口袋”,兜起了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编制了一张规划建设蓝图,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完善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打造了一组人文元素。”蔡仕明告诉记者,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官仓社区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建成了“十个一”工程、“美丽圩镇”示范带、“美丽巷道”、乡村振兴墙绘等景点。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美丽圩镇建设的重点任务,事关民生福祉。官仓社区是樟木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社区,在完成路面硬化、明沟改暗渠、三清三拆等硬措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四小园,增添彩绘、绿植等。
官仓社区的公园里,在孩子们欢声笑语中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不仅要“环境美”,还要“产业旺”,建设“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才能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官仓社区聚焦“服务兴村”和“产业强村”,通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增资扩产,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整村统筹,促进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三和”社区建设。
“预计项目改造完成后,社区(村)集体收入将大大增加。”蔡仕明透露,官仓社区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拟划定改造范围595.8亩,以旧村居、旧厂房为主,拆除重建区内用地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公共绿地、一类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文化预留用地等,更新方向为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确定单元更新方向为“产业+居住+商业”,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为官仓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官仓社区的美丽巷道
强化文化赋能,美丽圩镇建设的“一池春水”将被更好激活。官仓社区还与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引入旅游团资源,打造大型消费场景,通过筹办大型文娱活动,积极举办麒麟舞、客家山歌、帐篷文化节等客家传统文化和新型消费相融合的消费集会,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
官仓社区持续深入抓好抓实主题教育,将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整村统筹规划,将社区农用地通过“工改工”、村改居的方式进行合理改造,提升居住品质,同时强化三家巷整治活化,导入文旅新业态,引导社区可持续发展,打造“产城融合谷、山水宜居城、文旅新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