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解难题⑲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对症下药破解城市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东莞+ 2024-01-09 09:12:43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而这也给城市带来了甜蜜的烦恼,道路拥堵、停车无位等问题经常出现。

2023年,东莞市把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提出治理交通堵点、拓展停车资源的目标。市交通运输局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方案,为全市交通运行效率提速护航。近日,记者分别来到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桥、南城石鼓社区,体验东莞的交通治堵、停车管理工作,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治拥堵,保畅通

小改造带动交通大提升

松山湖大道是连通东莞市区与松山湖高新区的主干道,名副其实的城市经济大动脉,车流量巨大。每到下班高峰时期,经常会发生堵塞。

为什么不能在早期建设时就把马路修宽呢?“以前建设环城路的时候,全市的汽车保有量才不到80万,现在已经是以前的5倍了。按照当年的预测,远远想不到会有现在这么多的汽车。所以它的通行能力是有限的。”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于佳说。

这个路段是全市交通的一个缩影。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一些道路变得比以前更加拥堵了。2012年,东莞汽车保有量是120万辆,到了2023年,东莞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0万辆。

■2023年3月,由市城建工程局实施建设的新建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工程正式通车,极大提升了该路段的交通运行效率

2023年3月,由市城建工程局实施建设的新建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工程正式通车,极大提升了该路段的交通运行效率。通车首日,松山湖大道(迎宾路-八一路)早晚高峰平均速度由59.8km/h提升至67.5km/h,同比上升12.88%。市民群众纷纷点赞,“以前晚高峰经常在这里一堵就是半小时,现在终于不堵了。”

为什么多年未解决的拥堵难题,一条左转匝道就解决了?于佳介绍,一是车流量、交织量巨大,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莞深高速交通流在此短距离反复交织;二是原有环形匝道和下元路节点通行能力有限,较难快速疏解车辆致使排队拥堵;三是交通秩序混乱,违规变道插队车辆增多,影响通行效率。新建左转匝道直接连接东部快速干线与环城南路,提升东部快速至环城南路方向通行能力,采用硬隔离分离松山湖大道主线车流与东部快速往南车流,减少松山湖大道主线与辅路的交通交织。

除了通过大型的工程建设解决拥堵问题,一些道路通过细微改造也能有效改善拥堵情况。

比如常平镇通过“小手术”“微改造”对东平大道常平北站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常南路与新城大道交叉路口2个交通拥堵节点进行整治。

在东平大道黄泥塘路口增设掉头口。在黄泥塘路口设置一条U形掉头通道,将现有人行横道前移;打开东平大道东侧围闭并平整人行道路面,同时矮化路口两端道路中央绿化,扩大行车视距,完善相应交通标志标线。

在环常南路与新城大道交叉路口实施借道左转。通过打开路口南侧(即常平站高速出入口一侧)道路中央护栏,增设借道左转信号灯,并与主路口信号灯形成联网,同时完善路面标线及相关提示标志。

2023年,市十大民生实事提出,持续推进交通堵点治理,新增完成不少于80处堵点综合治理。

经过治理,路段节点的拥堵现象有所缓解,通行效率有所提升,根据2023年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第二季度我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上升0.35%。

停车有位,管理有章

老社区街道环境焕新貌

“原来门前占道停车多,我们开门做生意的,自己都没地方停车。现在改为封闭式管理后,停车秩序明显好多了。”在南城石鼓社区经营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说。

石鼓社区党委委员李创沛表示,和东莞的众多城中村一样,石鼓社区在这些年的飞速城市化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空地上盖起来越来越多的房子。在早期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中,缺少配建停车设施的意识,而村民的拥车率又不断提高,于是近些年,停车难问题不断凸显。

在没有划设停车位的路边随意占道停车,影响交通,更是存在安全隐患。如何让市民规范停车?让市民有位停车?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石鼓社区大胆进行了探索。

首先是增加停车位供给。石鼓社区通过前期充分的走访调研,根据人口和区域分布,将车辆分为龙骏片区、公园片区、厚底山片区、大龙路片区、花园路片区等五个片区分流管理。利用社区的闲置地、窝棚地等场所建设停车场,加大对片区停车资源的挖掘、改造。

在社区的一处高地平台上,记者看到现场停了10余辆汽车。李创沛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处闲置用地,村民用来养些家禽,现在社区把原有的窝棚清理,将小平台改造成停车场,可以容纳30多辆车。环境整洁了、车辆有序了,旁边还种有花草树木,此“山顶”停车场也成了一道优美风景线。

如今,社区原有750个公共停车位(小车),已经增设到约2000个(小车)、大型货车位68个。有效缓解社会临时停车的需要。

停车位有了,还需要进行改变的,是市民的停车习惯。“城市交通治理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实现人人共享。”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贺贤说,他呼吁广大市民增强停车入位、用者自付、违停受罚的停车意识,自觉遵守停车秩序。

记者跟随李创沛一行人在社区内走访,大部分车辆都有序停放在划线车位内,但仍有极少数车辆停在线外。在一所小学门前,社区停车管理小组发现了一辆黑色汽车停在门口附近,容易妨碍通行。当即在车上贴上《停车温馨提示》,取证拍照。

李创沛告诉记者,社区实行“一车一档”制度,社区与社区内的车主签订《石鼓社区车辆停放承诺书》,规定车主需要按停车位或指定区域停放,并自觉保持社区街道的清洁卫生。社区有一支专职管理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对社区主干道进行巡逻。

对在社区内乱停的车辆第一次会收到温馨提示,第二次则会被降级为临时车辆处理,临时车辆经提示、警告无效的,将会降级列入黑名单处理。降级即日起30日后,车主需到警务室写好保证书,方可恢复正常通行处理。

刘贺贤表示,石鼓社区遇到的问题,正在东莞的许多地方发生。石鼓社区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停车管理方法,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停车管理与美丽乡村“互融共建”新路子,值得推广借鉴。

2023年的东莞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聚焦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提出新增10万个停车位的目标。截至2023年11月,已经提前完成任务,全市新增了超10万个停车位。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群众的殷切希望。据介绍,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扎扎实实开展主题教育,会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推动交通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破题,找准小切口,努力推动形成大变化,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硬招,把民生实事一件件办好,把民生问题一个个解决好,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助力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

文字:高鹏飞 图片: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