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炼树社区整村改造,当月签约超70%,第一期项目地块预计今年初全部完成。”“立新社区20间出现问题的房屋已逐一对接,确保群众利益。”“一边安民心,一边解民忧。”近年来,东城街道把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城市更新,不断拓展党建赋能“朋友圈”,共绘城市更新“新画卷”,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
■东城街道驻点领导深入社区了解城市更新项目进展
党建联动
群众从“犹豫”到“配合”
站上“双万”新起点,东莞着力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共生共荣。作为东莞城区四街道中面积最大、拥有各类山水资源最多的街道,东城街道全力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
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一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砖瓦房,近年来,小区房屋因年久失修,结构破损、屋顶漏水、雨水倒灌等问题日趋严重,东城街道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城市更新,群众曾有顾虑。”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张海柳坦言,立新社区位于东莞中心南片区,毗邻黄旗山城市公园,地理位置可谓十分优越。但社区内多为旧村和旧厂,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政府和居民均有强烈的改造意愿,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造进度缓慢。
火炼树社区党委书记罗伟传也深有感触,“城市更新,推动旧村改造,将有效解决城中村环境差、治安差、配套设施不齐等顽疾,但也有少数居民对‘旧改’前景犹豫不定,甚至不乏反对的声音,改造工作一度搁置。”
如何才能化解“民忧”,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让老百姓支持城市更新工作?东城街道党工委切实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统筹调度要素资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督办联动,在涉及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关社区成立现场指挥部,安排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驻村挂帅,做到上下同心、人人上阵,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涉及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关社区迅速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党建共建关系,与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为居民详细地介绍了项目情况,在联建单位的“撮合”下,建设者与百姓得以顺畅沟通。
经过多次沟通,张海柳有了新的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的建设进展和成果,百姓看不见、摸不着,天天看着项目围挡、听着机械声音,也无从知晓城市更新进展。”
于是,一个“实地考察”的计划油然而生。去年夏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立新社区党委组织居民走进城市更新样本“琥珀台”。琥珀台位于立新犬眠岭工业区,以前就是一片空宅旧厂,低矮的楼房分布其间。如今,立新犬眠岭村590多户居民住进琥珀台,站在家里便能看到黄旗山的山顶灯笼,周边景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出门十多分钟就是繁华的商圈。
百闻不如一见。火炼树、桑园、立新等社区党委还邀请居民代表,一起走进周边万江东江之星、南城水涧头的万象府建设现场,实地感受自己家乡的新变化。相较于在交房时的“盲盒开箱”,工地开放日不仅毫无保留地向百姓呈现工地现场和规划全貌,还用严格的工艺方法和质量管控流程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东城街道涉及城市更新工作的社区党组织,积极动员党员及干部拆迁户带头签订协议,并将支部党员下沉到具体居民小组中,做好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员”和“引导员”,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推动社区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立新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10多次党群联席会议,表决通过了有关“三旧”改造方案、拆迁补偿方案和集体物业磋商交易等15个决议,并对社区“三旧”和城市更新项目重要事项进行公示,有效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如今,立新社区的居民对城市更新项目不再“犹豫不决”,而是“积极配合”。目前立新社区全力推进五个旧改项目,总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
而在火炼树社区,实施整村改造,更新范围33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重建区面积约28万平方米,拆除现状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无论是带头签订拆赔方案、入户作前期解释工作,还是劝说犹豫户、做安抚工作,都是社区党员干部冲到前线。”罗伟传如是说。
桑园社区党委副书记袁少均表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每逢周二下午在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接访或者走访座谈,让居民畅所欲言;社区党委聚才引智,多次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到社区调研问诊,分批次组织党员赴深圳光明科学城、松山湖中集智谷等地考察学习,打通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干部多跑腿、征迁户少跑路,党组织为住户提供‘一对一、一站式’的精心服务,党建联动力量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活力。”
党建赋能
群众由“旁观”到“参与”
城市更新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东城街道地处中心老城区,城市更新不少施工场地尤为狭小,四周毗邻居民区,最近距离不到十米,且只有一条可供施工车辆进出的道路,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
打桩影响周边房屋地基、施工车辆进出引发扬尘和噪音、交通要道过往车辆拥挤导致堵塞……诸如此类不可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
东城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在城市更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充分了解居民需求意见,涉及城市更新工作的社区党组织采取“线上询问+线下走访+错峰入户”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政策解读,同时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在认真梳理、分类汇总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逐项研究分析,遇到群众有疑惑的,主动联系多次讲解,确保群众了解政策,让每户对自家应得的补偿做到心中有数,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引导群众从“旁观”到“参与”。
火炼树社区党委书记罗伟传还表示,社区成立了清租工作小组,凝聚社区退休党员干部力量,携手律师、会计师等为居民开展拆迁补偿等一系列解释工作;由党员牵头,召开股东、居民代表及业主座谈会,现场宣传答疑,解决居民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火炼树社区党委高度关心居民的切身需求,从交楼时就开始算过渡安置费,补偿居民损失,推动200多栋房屋实现“交楼即收钱”。这种创新做法大大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党委信任度,破除签约的重重阻碍。火炼树社区启动预签约,居民积极性高,当月即签约超70%。如今,火炼树社区首期项目如火如荼,居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更充满期待。
桑园社区党委善于总结。“城市更新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需要加强与群众的零距离沟通,赢得群众的支持。”袁少均表示,桑园社区聘请党员志愿者担任政策宣传员,带头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聚焦“眼前得失、未来收益、生活品质提升”三个方面,帮助群众解读搬迁政策,算好“三笔账”。
其中,桑园第三工业区项目由老旧工业区,变身集产、城、人、商、住为一体的24小时产业生态社区。项目建成运营后,集体租金收入将由改造前的1900万元/年增加到3600万元/年,增长近90%,这鼓舞了周边居民参与城市更新的信心和决心。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东城街道党工委聚焦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集中攻坚,切实推进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张海柳坦言:“解民忧,才能换民心。”立新社区洋田沥村周边区域施工,造成不少房屋外墙出现不同程度裂痕,影响居民的生活安全。社区党委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带头逐一统计,“20间房屋出现问题,承建单位承诺先进行补漏,待鉴定报告出来后再进行维修处理,这让居民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立新社区党委积极主动回应居民诉求,依托“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对横岭儿童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公园健身路径和儿童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游园体验,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支持并参与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