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东莞,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东莞夯实治理惠民生,打击犯罪护民安,多元调解化民忧,优化环境促发展,不断擦亮平安底色。一年来,在首次广东省级层面开展的“平安鼎”颁授活动中,东莞市及4个镇街获授“平安鼎”,是全省获颁“平安鼎”最多的城市;市司法局荣获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平安东莞建设捷报频传,并于2023年成功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一年来,东莞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东莞,守护人民群众平安,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夯实社会治理
建设“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12月12日,东城智慧网格管理中心与东城法庭签订诉源治理共建协议,通过“法庭+网格”联动,推动实现矛盾化解不出“格”。共建协议签订后,东城法庭和网格管理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和队伍力量,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小、化解在早,实现纠纷共解。
今年,东莞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聚焦提升工作“效能”,提出了32项具体目标任务,进一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居民自治、基层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发动新就业群体、志愿者队伍、房东、乡贤和“五老”人员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东莞作为一座“双万”城市,市场主体超170万户,人口超1000万,且本外地人口严重倒挂。面对特殊的市情,东莞不断深化“平安细胞”创建,力争到2024年底创建平安小区1000个、平安企业10000家、平安出租屋10万栋。同时,东莞强化智慧网格精细管理,全市优化调整为2945个综合网格。今年以来,全市网格管理员累计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263万宗,完成处置258.6万宗,处置率为98.3%。
社会治理,需要公众参与。“一呼百应”警民联防执勤点不断加强警民互通互动;“东莞义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共组建了9366个义警小组,义警达32.7万人;“智网人人拍”小程序运行三年多来,收到市民报料41.6万宗,发放红包超151.9万元,加快形成“互联网+群防群治”格局……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加快建设,东莞和谐善治的画卷越绘越靓丽。
坚持打防并举
反电诈有术 化纠纷有招
今年11月1日,大朗公安分局黄草朗派出所水平警务室接水平村某公司经理求助,称公司一名女员工接到陌生电话并长时间通话,行为异常,疑似遭遇电信诈骗,目前找不到人。大朗公安迅速反应,兵分多路找到被骗群众。当时,诈骗人员正引导这名群众说出银行卡信息,以完成转账操作。民警的及时出现,为群众挽回损失超11万元。
今年,东莞连续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持续严打涉民生多发犯罪类型。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立案数连续5年双下降。
同时,持续推进全民反诈格局建设,今年上半年,东莞对预警线索落实全量劝阻,止付金额5.42亿元,实现资金预警预后被骗率情况正向排名全国第六、全省第一,“全警预警”工作经验获全国推广。
打击犯罪的同时,东莞也突出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深化风险隐患整治,抓好矛盾源头防范化解。
在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中,东莞打造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
公安系统做优做强社区警务,组建由社区警长任组长,村(社区)人力资源服务站、妇女和儿童工作办、智网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检察机关发挥“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民事调解”的合力,推动开展司法救助。法院系统推动诉调对接“1+2+3”机制融入“1+6+N”治理体系建设,各人民法庭主动与属地综治办等部门对接,建立群体性矛盾纠纷联动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司法局持续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统筹全市调解资源,创建“莞邑调解”工作品牌。
截至今年11月,全市基层综治中心累计排查发现基层矛盾纠纷44500宗,化解42542宗,化解率95.6%,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有力维护全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筑牢法治保障
建设便民利企法治环境
近期,广东南华西电气有限公司向洪梅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专区求助表示,公司180多人需办理港澳通行证,请假办理业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了解情况后,洪梅公安为企业统筹推进分批分次、专场专窗,并提供免预约和延时服务和开通审核审批快捷通道,通过一窗受理、业务联办等措施,有力保障了企业生产的持续性。
在道滘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专区,市民刘先生的父母办理有关证明,但因年代久远,系统中无法查询到有关历史档案。而刘先生从香港来东莞,第二天就要返回香港,十分焦急。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留下刘先生联系方式,然后主动帮助刘先生进行协调,并告知解决途径和方法。顺利解决问题后,刘先生留言表示感谢。
东莞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筑牢法治保障,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全市法院全面铺开人民法庭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审判全周期精细化管理,小额案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提升至56.7%,同比提升15.9%。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推行执行宽限期,推广“预罚款”“预审计”“预拘留”“预追刑责”等惩戒预警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应用性实践案例有效转化,提升办案信息化服务水平。公安部门持续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助推打防管控实战能力不断提升。
东莞司法行政机关打造全方位、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为1512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市法学会成立全省地级市首个企业合规法律研究会,举办34场“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提升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东莞平安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成果,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