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镇能量”⑭|秦川:用戏剧故事记录城市脚印
东莞+ 2022-09-19 14:57:23

今年8月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释放出东莞高位谋划文化建设的强烈信号。在文化强市建设的进程中,常平紧紧围绕“七大文化”“四张名片”,在文艺创作方面以小戏小品为突破口,全面整合文化资源,为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文艺供给。

提到常平小品,就不得不提一个东莞小品界的领军人物——秦川。

“秦老师,最近在忙什么呀?”“我在写剧本呢!”日前,记者走进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琳琅满目的奖状和奖杯占据了办公室的“半壁江山”。在办公室的一角,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负责人秦川正对着屏幕专心创作剧本。这部名为《东莞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计划于明年进行首演。

在基层深耕20多年,这些奖项是秦川一步一个脚印最好地记载,也见证了常平区域文化中心崛起的历程。

常平小品走上全国舞台

与东莞结缘,最早要追溯到2003年。那时的秦川在小戏小品界小有成绩。他创作的剧本《山村分来女教师》获得了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比赛第一名,后又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三等奖。

远在四川的他在《中国文化报》上看到了东莞市常平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剧人才,他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小品多流行于北方方言地区,常平本没有小品基础,再加上这里以白话和方言为主,那时我也担心小品创作会‘水土不服’。”

到达常平后,秦川顺利进入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担任编剧。在这里,秦川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结识了一大帮有着共同追求的创作者及演员,一切都如鱼得水。

2006年5月,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该基地被授予“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莞(常平)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同时被授予“广东省戏剧小品创作常平基地”“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秦川本人也获得市文广新局颁发“东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秦川小戏小品工作室”。

截至目前,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创作的作品共获得80多个国家、省、市级奖项,近30个原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也带领20多名小品演员登上央视舞台。

基地自成立以来经常举办各种创作研讨会、表演培训班、小戏小品编导演培训班,邀请小戏小品界知名“大腕”前来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戏小品编导演人才。

“一个文化人生活在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城市里,是这个文化人的幸福。”秦川坦言,常平给予他的创作环境极为宽松,政府对文艺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很多地方无法比拟的。

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小品容量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情节简单,却寓意深长。秦川的剧本人物取材于各行各业,所以搬上舞台后非常有亲切感,让观众在感受欢乐之余,得到心灵抚慰、情感宣泄。

工作生活在工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常平,秦川善于思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并把这些思考融入他的作品。比如展现警民合作的暖心小品《铁骑队与外卖员的故事》,通过讲述铁骑队员在交通执法中,与外卖员产生矛盾;帮助外卖员找回被盗车辆,获得理解;台风中充当外卖员,得到由衷的崇敬;最后,警民携手挽救孩子生命,展现了铁骑队员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形象及和谐的警民关系。

秦川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不限于小品。2020年,他创作的首部音乐剧《迷航》正式上演,并在鹏城戏剧嘉年华之“2021中国·深圳市青年戏剧月”活动中斩获7项大奖。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对《迷航》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在全国四个小品基地中率先创作出第一部小剧场戏剧、也是第一部音乐剧,堪称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目前,秦川正潜心创作新的大型音乐剧《东莞东》。该部音乐剧取材于千千万万来莞的外来务工人员,计划于2023年进行首演。

“艺术反映生活,反映当地的精神面貌,对这个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川表示,一直以来,常平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积极举办各类文艺赛事和戏剧曲艺培训活动,以赛事促进创作,大力培养戏剧曲艺创作人才,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下来,该基地将紧紧围绕市里提出的“七大文化”和“四张城市名片”,不断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更多优秀的东莞题材作品,让东莞题材作品走向全国,为常平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注入更多文化动力。

文字:刘志斌 图片:常平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