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域划入深圳都市圈 9个轨道主枢纽东莞占2个
东莞+ 2022-08-05 21:03:33

备受关注的广东的都市圈规划建设传来新进展:广州、深圳等五大都市圈范围进一步界定,涉及的城市和面积范围有调整。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了五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协调指引、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公服设施领域协调指引、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记者梳理发现,《指引》24次提及东莞,涉及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等多方面,将为东莞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指引》24次提到东莞

都市圈的规划范围是很多市民关心的话题。《指引》明确,根据人口、用地、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规划范围。两支莲花山脉与东江主干分隔的台地海积自然格局,作为深圳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框架。

《指引》提出,深圳都市圈的核心,是打造关键廊道和枢纽节点,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发挥“一主两副”引擎辐射效应。“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副”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通过增强城市边界地区资源要素的共享互通,满足都市圈复杂的功能供给需求,和广州都市圈共同支撑“黄金内湾”建设。

从词频统计来看,东莞的“出镜率”颇高。在珠三角九市中,《指引》全文提及深圳62次、广州55次、东莞24次、佛山21次、惠州21次、中山19次、珠海17次、江门13次、肇庆10次。东莞出现的次数排在第三,某种程度上凸显东莞在都市圈建设中的重要性。

就东莞内部各镇街(园区)来看,出现的频次有较大差异。其中,滨海湾新区出现10次,松山湖出现9次,塘厦、常平各出现4次,虎门、银屏、长安各出现1次。这意味着东莞环深经济带,将率先享受深圳都市圈红利,有望加速融深,促进与深圳的协同发展。

东莞域内布局2个轨道主枢纽

都市圈发展,交通要先行。在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方面,《指引》明确,深圳都市圈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

其中,以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是串联东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同时,以深圳20号市域快线和穗莞深城际为支撑,结合原有的莞太路、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形成复合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宝安-滨海湾。

另外,以南光-龙大高速、深圳13号市域快线(规划)、深莞增城际(规划)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利用现状广九铁路、东深公路,叠加常龙城际(规划)和深圳22号线形成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华-东莞东南板块。

《指引》还明确,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都市圈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11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推动环深镇街高效融入深圳都市圈

记者留意到,相比之前提到的五大都市圈范围,此次《指引》界定的范围有很大变化。其中,深圳都市圈范围缩小了,深圳、东莞全域“入圈”,惠州除龙门县之外的其他行政区也都纳入其中,河源、汕尾的都市区部分则未写入其中。

这意味,都市圈建设不再追求面积规模和覆盖城市多少,而将是更加精准,更好地遵循“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圳都市圈来说,能够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深莞惠,通过临深片区的一体化、同城化,有利于率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协同联动,正是深圳都市圈发展的方向。深圳都市圈将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

打好深圳牌,做强环深经济带,是“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机遇下,深莞产业加快协同发展。

未来,东莞将做大做强从光明科学城到松山湖科学城,再到东莞市区的这条廊道,沿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挖潜力。另一方面,东莞将做强南部环深经济发展带,形成从长安到黄江、塘厦、凤岗环深发展的经济廊道。《指引》带来的利好,将推动环深镇街更加高效地融入深圳都市圈。

文字:吴金华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