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市|多镇街(园区)“一把手”热议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根植区域文化优势 赋能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 2022-08-04 08:41:51

8月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立足深圳文化建设历程,围绕“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自觉自强”进行深入学习,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会后,滨海湾新区、长安、东城等镇街(园区)“一把手”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七大文化”,根植区域文化优势,赋能文化强市建设。

■滨海湾新区借助优质滨海公共空间,谋划音乐会、露营节等贴近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图为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

打造新时代城市文化艺术核心区

滨海湾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质滨海空间等资源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增加文化事业投入,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打造文化创意设计平台,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等有关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威远岛历史文化和生态自然资源叠加优势,积极开展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借助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等优质滨海公共空间,谋划音乐会、露营节等贴近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同时着力打造“滨海湾之夜”音乐文化品牌。规划城市文化新地标,建设亲海型文化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辐射湾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歌剧厅、体育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等地标性文体设施,加快推进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建设,打造新时代城市文化艺术核心区,助力文化强市建设,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

加大文化投入,增强长安文化实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8月1日,我认真聆听了王京生老师的辅导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自觉自强”,穿插着深圳特区的先进做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联想起长安根植已久的文化基因。一直以来,长安重视打造文化强镇,塑造了长安文化中心、图书馆、“两馆一中心”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阵地,建设成全国文明村镇、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不错的成效。

接下来,长安将积极围绕东莞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建设公共文化新阵地。在茅洲河打造一批高品质的莲花山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完善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展览建设,推进饶宗颐美术馆、长安摄影博物馆等阵地建设。二要营造文明实践新风尚。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工作,全面夯实“1个中心、35个站、100个点”建设水平,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三要开展文化惠民新活动。围绕“选堂书院”“乐享长安”“海螺集结号”“莲溪高峰”等六大系列活动,开展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第七届中国长安摄影周等品牌活动,增强长安文化软实力。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

“生态+文化”双重赋能文化强市建设

一座城市的自信和活力归根结底源自这座城市的优秀文化。市委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学习深圳文化事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我们启发很大。

东城要充分发挥地处东莞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要“两手抓”“两手硬”,主动融入全市“品质文化之都”建设,特别是要担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东城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光荣使命,以黄旗南生态科创区建设为抓手,“生态+文化”双重赋能,创造更多的文旅跨界融合新业态,为市民带来更为丰富的文化新体验,致力实现都市与山水融合、潮流与传统对话,为东城打造新产业、新城市、新生态厚植文化底蕴。

横沥镇党委书记叶效怀:

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主线,擦亮横沥文化品牌

听了王京生老师的主题报告,我深受启发。深圳的“文化立市”战略,为我们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横沥将坚决贯彻市委打造“七大文化”的部署要求,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主线,擦亮横沥文化品牌,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文化空间。加快建设新图书馆、新文化分馆、融媒体中心、“粤书吧”等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精心打造文化展厅,大力提升在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空间。二是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覆盖各村(社区)的文明实践站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举办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好“我+书房”“牛角挂书”等特色阅读活动,举办好“百年牛镇 我在横沥等你”、潮流生态露营节、火柴盒音乐会、群众体育赛事等文体旅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提升文化素养。深挖传承“百年牛墟”诚信精神,继续讲好“小城大爱”横沥故事,积极开展高水平、多方面的惠民展览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体验优质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文化浸润力量。四是做好文化传承。传承和利用好舞貔貅、舞草龙等本土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探索建设横沥民俗文化、体验潮玩文化主题街区。五是打响文化品牌。依托张坑村相牛文化、田饶步村红色文化、村头村葵香文化等乡村文化品牌,升级盘活半仙山古村居、新埠正街等一批旧村古街,打造乡村文旅“横沥样板”。擦亮“牛墟风情节”、稻香饮食文化、逸颐艺舍博物馆等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融合和城市认同。

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

让清溪更有书卷气、翰墨香、时代感

清溪是客家古镇、革命老区,也是产业大镇、科技强镇,既有麒麟制作、麒麟舞、客家山歌、客家酿酒等非遗资源,也有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旧址等红色资源,近年还孕育着动漫、魔术等新生文化力量。

立足清溪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正全力打造“文化大镇”,积极响应我市“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我们将高标准建设张松鹤美术馆,塑造“雕塑之乡”品牌,创建“广东省诗词之乡”,筹建全国首个麒麟文化馆和清溪麒麟文化非遗工作站,打造“动漫+”、非遗研学、技艺培训、衍生创作等业态,培育一批“清溪记忆”历史文化项目和“时代清溪”新兴文化项目,留住文化“根脉”,记住发展“年轮”,把住时代“脉搏”,让清溪更有书卷气、翰墨香、时代感,让人民更有文化认同、文化底气、文化自信,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支撑、作出贡献。

茶山镇党委书记黄锦发:

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推动茶山文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茶山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茶山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打造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为目标,积极推动古村活化利用和非遗文旅开发,推动“茶园游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南社古村落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等13项国字号荣誉及15项省级荣誉。接下来,茶山将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推动茶山文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依托茶园游会,将明清古村美景、红色文化品牌、食品产业等多个亮点串珠成链,联动非遗传承人、文艺协会及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传统大巡游、乡村游、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为群众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盛宴。二是打造湾区文旅目的地。紧抓南社古村写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契机,以文旅资源整合开发和项目招商为抓手,植入文化景区IP主题,大力推动“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东莞茶山古建文化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南社古村和牛过蓢连片发展水平,建设服务辐射湾区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共享”四大工程,加大“城市阅读驿站”“粤书吧”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探索“馆校共建”“馆社共建”等模式,推出一批体现本土特色的阅读文化共享空间,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文艺精品、公共数字化服务,为东莞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贡献茶山力量。

石龙镇党委书记陈庆松:

讲好石龙故事,擦亮文化品牌

作为东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通过在挖掘中传承、在传承中活化、在活化中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化、文化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具特色魅力的文化名镇。

讲好红色故事,让城市资源“活”起来。积极挖掘整合镇内红色文化和党史资源,通过打造红色革命教育主题路线,着重讲好孙中山、周恩来等名人东征时期在石龙的故事。去年举办的“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创下超20万人次的参观纪录,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亮点。结合周恩来东征演讲处、凯旋门、李文甫纪念亭、莫公璧纪念碑等多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出三条红色旅游路线,成为东莞市“走读红色东莞”主题十条活动路线之一,两年来吸引的总参观人次已超18万。

讲好历史故事,让产业发展“动”起来。推动中山路活化项目与“东莞记忆”项目互联互动、相得益彰,对石龙老城进行“微改造”和“精装修”。以“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太平路”为中轴启动中山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探索中山路修缮活化项目与木材厂片区更新改造配套开发机制,打造旧城活化示范标杆。开展“骑楼文化节”“非遗墟市”等精品活动,评选石龙“十大名菜”“十佳小吃”,争取更多石龙元素成为全市高品质文化IP。

讲好体育故事,让优良传统“热”起来。擦亮“举重之乡”“中国举重名镇”精神家园招牌,大力弘扬举重精神文化,加快推进中国举重博物馆建设,争取明年建成开馆,届时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同时,同步推动石龙博物馆、东征博物馆升级改造,努力将石龙打造成一个以中国举重博物馆为核心的多业态博物馆聚集区。

常平镇党委书记刘裕昌:

立足湾区视角,推进文化强镇建设

王京生老师的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对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对常平镇高水平推进文化强镇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是加快实施“1+5”文化赋能行动,打响常平戏剧文化品牌,推出一批体现常平特色的精品力作。二是深耕“红色旅游”项目,围绕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李任之故居及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新馆等红色资源,策划推出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和红色产品,提升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大力开发文创项目,统筹常平镇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依托隐贤山庄、寒溪河“一河两岸”等地标,精心筹划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提升文旅消费竞争力。

常平镇将立足湾区视角,结合历史传承、地方特色和时代要求,不断丰满和深化常平的城市精神,推进东部区域文化中心建设,为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企石镇党委书记李惠勤: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旅名镇品牌

企石生态禀赋突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绵延近14公里的东江金海岸、东清湖湿地公园、千年秋枫树、黄大仙庙和江边村等丰富文化资源。企石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利用好、活化好、提升好、包装好特色文化资源,讲好企石故事。

接下来,企石将以东清湖文旅项目为牵引,将全镇特色生态人文景观串珠成链、连线成面,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全域旅游路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旅名镇品牌,进一步擦亮宜居宜游美丽企石名片。同时,依托文昌阁等文化资源,大力打造“书香企石”品牌,让“崇尚读书,倡导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着力绘就“东江宝石,智造新城”的美好蓝图,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贡献企石力量。

文字:记者 黄裕东 图片:滨海湾新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