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规划建设“鳌台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活化”鳌台书院
东莞+-厚街周刊 2022-07-26 10:34:17

不久前,一场家庭家教家风系列讲座在鳌台书院开讲,吸引一众家庭走进书院感悟优秀家风传承,感受这座明清著名学府文脉风采。

从讲座、展览到公益文化培训,从“鳌台书院杯”青少年千人现场书法大赛到“鳌台筝韵”百人古筝汇,鳌台书院自2012年重建落成后,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为立足点,担负兴文化、惠民众、育新人使命,传承文脉、承古推新,年均举办100余项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活化”一座书院, 赓续一方文脉。

作为莞邑文化符号之一,经历540载风雨的鳌台书院,是东莞唯一拥有状元、榜眼、探花题字的书院,直到1958年仍是厚街最高学府,人才辈出,文脉赓续绵延至今。近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厚街独特的文化地标,文化建设重要阵地。

去年,鳌台书院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岭南书院”称号,入列广东省“十大岭南书院”之一,将进一步探求传承发展新路径,规划建设“鳌台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鳌台书院片区,融合厚街历史人文元素,举办特色活动,挖掘鳌台书院历代文化名人文献,擦亮“鳌台书院”品牌,让厚街文脉在新时代中赓续传承,续写新精彩。

■鳌台书院

文风绵延

崇文重教之风传承数百载

说起鳌台书院,厚街人如数家珍,绵延数百年的崇文重教之风,至今仍让人引以为傲。

鳌台书院创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距今已有540多年历史,曾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知府的厚街乡贤王恪为培养同族子弟成材,遂召族人捐款助学,创办了书院。明清两朝,鳌台书院是东莞的著名学府,东莞最早的乡立书院之一。

鳌台书院自创办以来,崇文重教,学风蔚然,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鳌台书院曾培育出了3名进士和20多名举人。其中,王恪的儿子王缜最为知名,官至明朝南京户部尚书。

鳌台书院美名远播,历代文人雅士留下诸多墨宝和诗篇,成为东莞唯一一所曾有“三甲留墨”的书院。厚街镇文联专职副主席欧明炽介绍,书院曾有状元庄有恭、榜眼冯愿、探花陈伯陶分别为书院题写匾联,因年代久远,现在唯一保留的是东莞籍清末探花陈伯陶题写的“鳌台书院”四字牌匾。

鳌台书院始终秉承崇文重教传统,从书院走出的英杰不绝如缕。近代以来走出了王作尧、王启光、王鲁明、王磊、王河等一批革命先驱,其中仅王作尧、王启光家族就有16名从事革命事业的先驱,可以说鳌台书院是厚街革命人才培养的“摇篮”;还培养了方苞、王永华、王荻、王永等一大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

穿越历史时空,探寻鳌台书院文脉,有前人的辉煌,也承载着无数老厚街人念念不忘的求学回忆。

1908年,鳌台书院改制为学堂,1916年成为厚街乡立小学鳌溪小学分校,抗战胜利后成为厚街唯一一所乡立国民中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书院改办为厚街中心小学,一直到1958年都是厚街的最高学府,其间曾兼办民办中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今年80多岁的王德康老人回忆起在鳌台书院读书的时光,难掩骄傲之情,“很多厚街人都以曾在鳌台书院读过书为荣。”

复建复兴

赓续文脉记忆

如今,漫步鳌台书院,飞檐翘角,厢房叠韵,处处弥漫着岭南文化气息。眼前典雅壮观的鳌台书院,非当年模样。

欧明炽介绍,书院原址坐落于厚街长生庙侧,今乡贤亭附近,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书院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王氏族人遂将书院移建于现址菊塘坊菊山之侧,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进行第二次修复重建。可惜,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书院主体建筑被完全拆毁,只剩下大门匾额和断成两截的石联,两侧厢房和正门后来被改建成可用于教学办公的楼房。1998年9月中心小学迁址。1990年,书院被东莞市列为文物保护点,2008年由厚街镇政府斥资两千余万元全新重建,2012年12月竣工,移交厚街镇宣教文体局管理。

涅槃重生的鳌台书院,让一度断裂的文脉、记忆得以赓续。

鳌台书院在重建中,根据文献记载、历史草图进行复原和扩充,占地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50平方米,由正门、中堂、奎星楼构成东西走向的三进结构,南北共有12个厢房,主要用作展览、培训、创作、讲学、比赛、藏书和礼仪弘扬等用途,实现了“一房多用”的功能,承担起兴文化、惠民众、育新人的使命。

重建后的鳌台书院是东莞首例完全按照古建筑方法建造的建筑,“三雕两塑一绘”(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彩绘)、“书院八景”(“鳌台挹秀”“独占鳌头”“奎星点斗”“回廊深深”“释孔朝圣”“厢房叠韵”“鳌台夜色”“鳌台飞檐”)汇聚了书院工艺及景点的精粹,别具韵味,其中奎星楼更是创造了全国首例奎星楼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

“鳌台书院重建时,专门找了多位了解厚街传统文化的学者,收集书院的历史典故等资料,我也参与其中。” 王德康说,古时建房对房屋中轴线特别讲究,清末民初厚街乡贤王麟生所撰“鳌海澄波看锦鳞而跃浪,彭峰耸翠兆文笔之生花”对联可以应证,文中的“彭峰”指的就是现今的水濂山,后来鳌台书院重建组委会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重新定位中轴线朝向,并将该对联立于鳌台书院正门两侧遥相呼应,寄托了厚街乃至东莞学子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彰显出了鳌台书院的文化内涵和使命。

再续辉煌

兴文惠民 福泽一方

从南粤之光——东江纵队暨粤赣湘边纵队革命历史图片展,到厚街籍著名画家王劲生个人美术作品展,今年6月以来,鳌台书院的红色文化展、美术展吸引了一波观众慕名前来。

现在的鳌台书院,已成为厚街历史文化的传承基地和集展览、创作和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杨宝霖、谢有顺等大家都曾受邀到鳌台书院开讲。厚街更是采取全年开放、免收门票、免费解说等方式,鼓励全社会参观并参加各类活动。

欧明炽介绍,近年来,厚街镇委、镇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鳌台书院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阵地作用,年均举办100余项文化活动,致力打造的东莞市书法最高奖——“鳌台书院奖”东莞市书法篆刻大赛、“鳌台书院杯”青少年千人现场书法大赛、“鳌台书院杯”全国征文大赛、“鳌台书院杯”青少年硬笔书法大 赛、鳌台讲坛、鳌台艺展、鳌台筝韵、鳌台之夜文艺晚会、鳌台春曦、鳌台书韵等以“鳌台”命名的11大“鳌台书院”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在2020年被东莞市委宣传部列入全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数年来,鳌台书院先后有“全国大书法研究创作基地”、“广东楹联文化创作基地”、东莞市书法创作基地、东莞市社科普及基地等十多个文艺创作基地落地扎根,每年受惠人数超10万人次。

鳌台书院还十分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近年来,先后设立了院史室、书院历代名人室、书院红色先驱室、阅览室、古籍典藏区等多个常态固定展厅,今年还在奎星楼前设立了书院创始人王恪、书院首名进士王缜的雕塑。此外,书院近年整理出版的《明王缜诗选注》《梧山集》《明清鳌台王氏遗文集》等多部书院历史名人著作,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全国近百家省市图书馆收录,成为全国各地了解厚街本土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

其中,已连续举办了十届的“鳌台书院杯”青少年千人书法大赛是厚街书法文化活动最响亮的品牌。近千名学生在古色古香的鳌台书院里挥毫泼墨,展示着古书院新生机,得到传承和发扬的文脉,正绵延后世,福泽一方。

承古推新

规划打造“鳌台历史文化街区”

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激发和延展鳌台书院生命力,成为厚街打造文化强镇的新命题。

去年,厚街提升鳌台书院周边环境,融合厚街历史人文元素,注入鳌台书院传统文化基因与内涵,成功打造了鳌台公园。公园以《鳌台王氏族谱》中描绘的“鳌台八景”为核心意象,打造了独特的八大主题景观—— “鳌台垂钓”“莲沼观鱼”“松桥候潮” “课耕稼亭”“榕荫归鹤”“寺峰晚眺” “菊山秋月”“凤岭朝霞”,重塑出一个“水清、岸绿、景美、文承、人和”的人文景观空间与生活游憩空间,公园景观栈桥、湖亭半岛、岭南戏台、古风建筑等,与书院融为一体,成为新打卡地,延伸“鳌台书院”兴文惠民广度。

鳌台书院所在的厚街社区,曾是厚街镇文化商业中心,拥有鳌台书院、八角亭及众多古祠堂,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厚街”,是厚街文脉的重要传承基地和历史文化的聚集中心。

为此,厚街提出,活化利用鳌台书院、八角亭公园周边区域,规划建设“鳌台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厚街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本土美食等元素,融合红色文化、宗祠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紧扣厚街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街区,进一步擦亮“鳌台书院”品牌,让承载无数厚街人荣光与梦想的鳌台书院,在新时代再续新辉煌。

文字:董庆茹 图片:罗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