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首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东莞+ 2022-06-09 21:21:57

刚刚,从中国政府网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告显示,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将获2000万元的资金激励。这是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也是2021年度广东省获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

近年来,东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2017年底,全市669条河流、187个湖库共设置各级河长918名,构建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此外,东莞还全面建立湖长制,在原先设置市、镇、村918名三级河长的基础上,对全市湖泊设立湖长33名,实现了对全市江河湖库管理保护责任的全覆盖。2020年、2021年度,在广东省河湖长制考核中,东莞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等次。作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城市,东莞还在2021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河涌重现水清岸美景象

东莞抓住河长责任制“牛鼻子”,积极创新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夯实河湖治理责任体系。实行市双总河长领衔、四套领导班子挂点督办、市领导包镇督导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河湖重点难点问题1200多个。构建“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设立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四个流域现场指挥部,强化流域统筹,系统治水。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效”,在省内率先创新基层河长考核奖惩、河湖治理曝光、水环境生态补偿等制度,激励河长尖长担当作为,河长制湖长制考核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创办“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等品牌活动,打造“河莞家”志愿者河长品牌,150多万人次参与河湖长制活动,营造浓厚爱水护水治水氛围。

东莞真抓实干,推动水污染防治全面提速,截至2021年底,补齐截污管网缺口1.3万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1.8万个,补齐了水污染防治设施短板。全面完成641条污染河涌治理,9个国考断面保持稳定达标,建立河道采砂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真正实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划界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实现“清四乱”常态化,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河长湖长积极履职尽责,建成150公里碧道,华阳湖、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典型案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在东莞落地见效,为东莞GDP突破万亿元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东莞一大批河涌重焕生机,水清、岸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深入人心

相关新闻

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见行动”“有成效”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是生态之基。

没有水,谈不上生态保护、更无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才能维护河湖健康、保障水安全,才能为升级绿色发展方式提供强劲的动力、为呵护“青山绿水”提供战略保障。

2017年以来,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生态优先”理念,着眼“见行动”“有成效”,组建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实施方案,构建全市三级河湖长体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效”。2020年、2021年度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获评广东省“优秀”等次,在2021年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环境治理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群众享受到更多美好水生态资源,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河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经过综合整治,东莞河涌成了休闲好去处

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是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从2017年起,东莞健全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湖长、分管负责同志任责任河长湖长,覆盖全部水域的市、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全市明确三级河长湖长1077名,落实护河志愿者近万名。众多民间河长守护河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人心。

对标重点任务,紧盯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东莞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绿色政绩观,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大投入保障、大兵团作战、大力度突破瓶颈、大步调补齐短板、大幅度改善质量,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时,立足产业大市实际,围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体现了东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和实践担当。把“人民至上”要求体现到河涌治理、碧道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形成组织体系全覆盖、管理保护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问题整改全方位、社会力量全动员、监督考核全过程的工作新格局。

河流湖泊治理非一日之功,河湖长制能否实现“河湖长治”,制度保障是关键。

东莞守正创新,河湖治理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深化高位推动模式,在市四套领导班子挂点督办重点河涌的基础上,实行市领导包镇督导、河长办全面督导,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全年市级河长挂点督办重点河涌22次、包镇现场督导治污工作50余次,协调解决重大瓶颈问题超1200个,市镇两级河长办现场调研督导4956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8556个。

完善河长履职制度,探索新建“河长+检察长”工作制,修订基层河长打卡巡河工作指引和水质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河长履职档案,1077名河湖长全年组织超6.8万人次开展巡河工作,解决河湖问题超2.3万个。充实河长治水执行机构。完善市级—流域—镇级水污染治理指挥体系,市总河长任市指挥部总指挥,设立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四个流域指挥部,配备超500名专班专职人员进行专项攻坚。普及生态补偿机制,总结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功经验,并推广到全市135条重点河涌。河长制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实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在东莞落地见效,营造了浓厚的巡河爱河护河氛围

推动河涌湖泊实现“水清岸美”

只有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目标一致、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河湖治理与岸线美化整体推进,湖泊水库与入湖河流同步严管,才能实现标本兼治、持续向好。

东莞压实责任,以责促为加大力度落实治水措施。强化交办督办,第三方专职巡河队进行地毯式滚动巡查,每周在东莞电视台“河湖治理曝光台”专栏曝光问题严重河涌、点名负责河长。2021年,市河长办发出交办督办函179份,全部问题按期整改到位。经常性约谈通报。每季度市副总河长约谈履职不力的基层河湖长和治水部门负责人,约谈情况通报抄送市委组织部,全年共约谈和通报93人次。

加强考核问责,加密考核频次,实行“每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拓宽考核内容,增加水质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挂钩,给予优秀镇村级河长绩效奖励累计达1500万元,追责问责水污染防治相关单位19个、人员674人次,保持督导考核高压态势,提高决策落实执行力。

东莞攻坚克难,坚持结果导向推动水治理出实效。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转折性变化。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水源、中堂水道水源)水质均值达到II类,9个国省考断面保持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通过“长制久清”专家评审,新增完成217条河涌水环境整治,全市614条污染河涌实现全治理,重现“水清岸美”景象,水环境治理迈入正向提质新阶段。水安全保障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交水点调整,全面开展市属配套水库管网项目建设。完成全市供水企业统一运营管理,打造全市“供水一张网”,彻底打破水源单一、区域分割的历史布局,开启建设“双源多点、三区五纵”供水安全保障新格局。

如今,东莞水生态复苏呈现好又快态势。新增52公里堤防达标加固,完成40公里石马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完成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组织和参与20多次非法采砂联合执法行动。成立市碧道建设工作组,完成33个园区、镇(街道)碧道建设规划,确定40个具体碧道项目,完成年度15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大幅拓展河湖生态发展空间,水生态复苏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东莞加快形成水生态文明共治格局。坚持“开门治水”,切实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造“河莞家”志愿者公益品牌,提升“最美碧道”“最美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评选热度,提高“跟着河长走碧道”活动知晓度,丰富“河湖保洁日”活动和“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内容,推进河长制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全年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群体巡河超5万人次,发现问题约5300个,开展志愿者活动1700多次,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河湖治理的良好氛围。

文字:周桂清 图片:周桂清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