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统筹双胜利 ·镇能量 |东坑:抓实抓好“双统筹” 全力以赴稳增长
东莞+ 2022-06-01 06:17:20

■航拍东坑镇 记者 李梦颖 摄

4月22日,在东坑镇世大光电公司,车间各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员工在做足防疫措施的基础上,赶订单、忙生产、抢进度。

想干,敢干,会干。今年上半年,东坑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打好稳增长攻坚战,全力以赴稳增长。据统计,今年1—4月,东坑12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32%;引进内资项目24宗,其中10亿元项目1宗、亿元以上8宗;3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以及11宗共约3200亩的旧村改造正在加速推进。

锚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向未来。当前,疫情带来严峻考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越是面对艰难险阻,就越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站在GDP200亿元新征程上,东坑全镇上下将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奋力以“双统筹”勇夺“双胜利”,谱写“精致小镇、魅力东坑”发展新篇章,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疫情防控

齐心协力取得阶段性胜利

“终于等到解封这一刻了!”2022年3月31日零时,东坑最后1个封控区域和1个管控区域解除封控管控管理措施,该镇全域无封控、管控、防范区域,全部为低风险地区。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坑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面稳定有序,已恢复到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主动防,切实筑牢外防输入防线。东坑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力量,迅速排查涉疫重点人员,做到“1小时找到人,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全覆盖排查来莞人员,要求各企业、小区物业、出租屋业主等严格落实涉疫地区来莞返莞人员报备。组织村(社区)开展扫楼扫街专项行动,地毯式排查涉疫地区来莞返莞人员,通过“主动报、主动查”实现“主动防”。精准推动企业防控,安排专人跟进8家千人规模以上企业,“一企一策”指导企业落实防疫措施。

早发现,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东坑加大特殊场所和重点场所核酸检测频次,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关口前移,除发热门诊外,在医疗机构、药店、农贸商超、企业等场所建立监测哨点,每个哨点设置健康管理员作为疫情监测第一报告人。强化场所码全场景应用,在去年底提前谋划部署,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各类场所做到“应设尽设”,目前设置率排全市第二。

快处置,科学精准有效切断传染源。东坑全面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充实流调队伍,实行公安、疾控合署办公、快速响应,4小时内完成管控。多方联动强化隔离管控,打出公安、疾控、属地村三方组合拳,公安第一时间上门管控,疾控2小时内完成核酸采样,村(社区)“三人小组”每日上门巡查监管。推进核酸筛查全覆盖,开展地毯式、网格化“扫楼查漏”,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采样服务,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成立现场处置工作专班,由镇领导班子带队进驻涉疫重点场所,做到一个管控区一个团队,全面统筹协调现场疫情防控工作。

真落实,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东坑做实基础台账,建立完整闭环数据台账,每日更新,每周抽查,每月全面自查,做到人数清、号码清、位置清、管控情况清,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管控。抓实巡查执法,组建35个巡查执法小组下沉各村(社区),全面查处不落实“五件套”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警示、震慑,促进社会面形成良好习惯。

■东莞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郑志波 摄

保链稳链

及时排忧解难助企满工满产

近日,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设备在加速运转,工人佩戴口罩,有条不紊地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生产。据了解,在疫情期间,东坑及时协助新能德公司恢复跨境货物作业点,解决锂电池接驳问题,确保企业物流、物资通畅。

今年上半年,针对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东坑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着力统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暖工暖企”行动,“一企一策”分级分类指导企业铆劲生产,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全面走访,力促企业满工满产。东坑制定《东坑镇工业企业“双统筹”走访督导工作方案》,建立督导服务制度,组建督导服务小组,全镇领导干部全方位下沉走访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分类分级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等工作,就地解决企业提出的紧迫问题。在帮助企业从紧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支持企业恢复安全有序生产,实现满工满产。

搭建平台,畅通企业物流环节。东坑梳理企业跨境货物运输清单,组建跨境物流运输服务群,落实专员全程服务,帮助企业积极协调,打通跨境物流瓶颈。指导企业“陆路改水路”,货物进出香港由船运接驳,协助企业使用常平镇和黄江镇集中接驳点接驳,每日接驳车辆1-3车次。加强落实接驳司机“三点一线”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和车辆消杀,确保企业物流、物资通畅。

暖心服务,协助企业纾难解困。东坑将近期出台的“保链12条”“莞税稳企10条”“纾困27条”编印成册,派发至全镇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补贴,享受政策红利。建立企业问题需求的协调解决工作制度,组建重点企业工作专班,有效为企业协调解决40多个“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保企业、稳增长。举办“春风行动”系列线上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困难。联同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搭桥”,为企业联系原材料替代供应商,让满工满产链条运转更加顺畅。

项目建设

壮大东坑亿元以上企业阵容

4月10日,东莞市博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项目一期1号厂房工程动工,建设全新智能化生产车间和配套齐全的员工生活区,计划三期共投入3.6亿元,全部量产后预计新增产能值20亿元。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是东坑积极融入“双区”建设、紧抓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机遇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创新动能、吸纳优秀人才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东坑紧紧扭住重大项目“牛鼻子”,实施项目落地投产全流程服务机制,落实重大项目服务专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强化问题调度督导,加大资源要素保障,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目前,东坑共有13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81亿元。其中,12个重大建设项目1—4月完成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年度目标比例25.8%。睿翔通信项目是东勤科技上游产业链企业之一,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此外还有胜蓝、宾豪科技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都将超过5亿元,进一步壮大东坑亿元以上企业阵容。

东坑通过加快多个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该镇致力于打造山水栖居典范,累计投入15亿元推动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农业园万里碧道、荔枝公园、水环境修复等3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其中。丁彭黄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项目1-4月完成投资650万元,目前正推进碧道连接段、竹林小院等收尾工作,同步开展鱼寮广场、发光跑道、国学文化等节点建设,该项目年底前竣工,将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新天地。

该镇加速推动11宗共约3200亩的旧村改造,其中小塘项目将联动TOD东坑站、文化综合体等打造现代化“城市会客厅”,长安塘项目则以TOD东坑东站、莞番高速建设为契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力推进优质办学,“东莞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项目创新采用“镇建市办”模式筹建,项目占地面积100.8亩,总投资超5亿元,办学规模为66个教学班,可提供3300个公办高中学位。当前,该项目正处于筹建前期,预计2024年9月投入使用。筹建“东坑镇第三小学”,项目占地面积29亩,总投资约2.2亿元,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并与松山湖实验中学达成集团化办学合作,可提供1620个优质小学学位,计划6月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9月投入使用。

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1家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今年上半年,围绕这个战略定位,东坑积极融入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在挖掘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统计、企业上市、人才引进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成效。

挖掘培育一批科技中小型企业。东坑发挥好镇内大企业产业带动作用,2022年累计在库中小科技型企业达100家,储备60多家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推动科技型骨干企业做好专利储备,推动高企数量年均增长30%,镇内高企数量达到121家。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切实将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出台《东坑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高奖励资金额度,将普惠性政策与扶优扶强相结合。2021年,共向镇内符合条件的117家企业拨付奖励金额共946万元。

实施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行动。东坑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数量逐年增加,鼓励拥有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的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校技术转移合作平台,发挥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优势,推动企业申报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将市外设立的研发部门回迁,推动企业创新研发数据归类统计,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费用13.09亿元,目标完成率121.2%。

积极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创新发展。东坑深化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校技术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共推动5家以上企业达成院(校)企技术人才合作协议,引导科研人员支援企业科技发展,共同促进成果转化。主动接受松山湖功能区一批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的辐射带动,争取关键部件产业化公司布局东坑。积极推动松山湖科技型企业在东坑建设生产制造基地,搭建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优化人才结构梯队。东坑以华勤技术拟建东坑技术研究分院为契机,通过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统筹人才公寓,引进技术工程人员入驻东坑。此外,以镇内现有20家企业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平台评估为发力点,带动人才结构优化提升。

动能培育

今年前四月引进内资项目24宗

近日,记者在东莞维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里面满是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人们在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游刃有余地进行生产。该公司不久前成功跻身规上企业。

今年以来,东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目标,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新动能培育等强力措施为抓手,以更强大的共识、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效的行动,推动发展新动能培育,全面克服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后遗症”,按下经济发展“加速键”。

一方面,东坑紧抓新发展机遇,靶向招商不断提升竞争力。东坑加速融入松山湖功能区产业统筹发展格局,围绕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经济体系,今年1—4月,引进内资项目24宗,协议投资总额37.09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1宗、亿元以上8宗。发展功能区辐射型新动能。东坑积极参与功能区统筹,接受松山湖产业辐射,加大力度承接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溢,推动松山湖立讯技术与东坑华荣通信技术重组,计划利用华荣通信约50亩地块建设13万平方米厂房,推动华荣通信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力推动原地增资新动能。今年前四月,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普创智能增资10亿元、千锐电机增资3.5亿元等)占亿元招引项目的62.5%。全镇现正推动11宗新增建设用地和原地扩建项目增资扩产,以及推动以“最小代价”扩大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东坑抓好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东坑在倍增发展方面发力。引导全镇存量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已精准发动世大光电、华研新材料等30家重点企业申报市级倍增企业,力争推动2家企业入选市倍增计划,将市倍增计划企业规模由13家扩大至15家。在“小升规”方面发力。努力提升“小升规”拉动力,建立升规潜力企业培育库,并在落实省市扶持“小升规”15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去年成功推动70家企业升规入库,这批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32.5%,为东坑经济发展增添了发展新活力。在“专精特新”方面发力。去年东坑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零的突破,荣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先进镇街。目前,全镇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中德电缆、迈思普电子、康德威电气、仁恩宇光电、博通新能源),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家。今年,东坑将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挖掘储备一批潜力企业,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全方位培育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力争培育2家省级和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亮点扫描

龙头企业领航

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3月23日,东坑经济发展局组织人员深入广东东勤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走访,点对点了解企业一季度生产经营和困难诉求,指导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生产。同时,向企业宣讲保生产、稳用人、助融资、降税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据了解,东勤科技项目是华勤技术设立在东莞的第二制造中心,主要从事服务器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项目整体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其中,该项目一期今年已经在东坑投产。该项目二期正在建设当中,整体建成投产预计在今年底。

当前,东坑通过东勤科技项目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新的产业链。据了解,东坑此前赴江苏等地拜访企业总部,以精准“链式招商”成功引进睿翔通信项目,这是东勤科技上游产业链企业之一,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据了解,东坑以镇村联动方式,利用东勤科技周边12万平方米厂房为载体引进供应链配套企业,打造成以东勤科技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基地,培育出新龙头带动型新动能。接下来,东坑将以龙头企业领航,带动培育超700亿元规模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东坑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健康发展。

/数说发展/

今年上半年,组建重点企业工作专班,实行一诉求一协调,有效为企业协调解决40多个“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1—4月,12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年度目标比例25.8%。

投入15亿元推动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农业园万里碧道、荔枝公园、水环境修复等3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

2022年在库中小科技型企业达100家,储备60多家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镇内高企数量达到121家。

今年以来推动5家以上企业达成院(校)企技术人才合作协议,引导科研人员支援企业科技发展,共同促进成果转化。

今年1—4月,引进内资项目24宗,协议投资总额37.09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1宗、亿元以上8宗。

今年1—4月,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占亿元招引项目的62.5%,全镇正推动11宗新增建设用地和原地扩建项目增资扩产。

已推动70家企业升规入库,这批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32.5%,为东坑经济发展增添了发展新活力。

目前东坑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中德电缆、迈思普电子、康德威电气、仁恩宇光电、博通新能源),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家。

文字:李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