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统筹 双胜利 | 多措并举保链稳链 暖企助企共克时艰
东莞+ 2022-06-01 06:17:05

车间轰隆隆的设备声、写字楼“哒哒哒”的键盘敲击声、超市里大喇叭的推销声、小区内小孩的追逐玩闹声……东莞正全力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以“抢回”失去的时间。

回首过去几个月,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一边用好政策一边自救,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畅通上下游……这是许多东莞人和东莞企业的真实写照。

3月1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各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其中,充分肯定东莞抗疫模式,点赞东莞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沉到抗疫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网。

央视对东莞的肯定,正是东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东莞人众志成城、主动应战,千万人守护映出别样东莞。

“纾困6条”“保链12条”“纾困27条”……东莞在半月有余的时间里连出三份纾困政策,为的就是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帮助市场主体共克时艰。

如今,东莞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不仅如此,在抓好双统筹的前提下,东莞企业正在忙着抢产能、抢订单,危中寻机、增资扩产,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繁忙的东莞港集装箱码头 记者 郑志波 摄

党员干部、企业老板带头“逆行”

在近几年的防疫一线志愿活动中,都有袁斌的身影。袁斌是东莞市工商联副主席、莞城街道工商联(商会)主席、广东宏达工贸集团(下称“宏达集团”)董事长。自2020年以来,袁斌带领110名宏达集团志愿者多次服务疫情防控一线,累计捐款捐物超500万元。

回想抗疫往事,最令袁斌动容的是公司员工对抗疫事业的投入:年逾花甲的老党员冲锋在前,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白天抗疫,晚上工作,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是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袁斌?他对记者说,企业除了做生意,更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唯有如此,企业上下才能风清气正。袁斌希望通过带头投身防疫一线,鼓舞其他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企业与社会休戚与共,为社会付出就是为企业付出。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一批民营企业家带头到一线支援抗疫,筑牢后勤补给线,开足马力保生产……莞商莞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而在抗疫一线,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党员干部。

无论在实施的时间上,还是每次组织动员集结的速度上,东莞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支援抗疫工作都可以用“快”字来形容。党员干部的快,是成就“东莞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莞速度”的一个精彩注脚。正是因为有党员干部的“快”,才有东莞发展的快。

“2·24”本土疫情发生后,东莞迅速响应,7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坚守在战疫一线,同时还集结党员干部4700余名组成抗疫队伍,派出抗疫一线支援干部11批2661人次……他们共同组建最坚强、最广泛的战疫联合战线。

“我们戴着口罩和面罩,呼吸的气息使得面罩经常起雾,戴眼镜的同志要看清采样管上的数字信息显得更加吃力,但大家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一个又一个扫码工作,做到万无一失。”这是来自大朗城管队员郑博毅的日记——《在封控区,我度过了终生难忘的15个日与夜》,一段段细腻朴实的文字,记录下战疫工作点滴。

3月初的夜晚还有些寒风凛冽,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发动成员企业,开展了一次“偷偷丢暖宝宝行动”,为20多个检测点的医护人员送上暖宝宝。

3月24日,一场春雨与东莞市莞城街道区域核酸检测“不期而遇”,数万市民顶风冒雨参加核酸检测,但整个过程有序得就像演练过一样,警察迅速搭起帐篷,医护人员迅速整理好设备,志愿者迅速找来一大批雨伞和雨衣,免费供市民使用,然后迅速各就各位,检测的检测,筛查的筛查,流调的流调,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嘘寒问暖的嘘寒问暖,有力有序,不慌不乱。

东莞市六院结核病科护士长李萍在东莞可园中学核酸检测点意外地看到自己的女儿,女儿接受完妈妈亲手检测后,开心地和妈妈合了个影。

越来越多人挺身而出,成为东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大底气。他们也绘出东莞这一座城市的底色——知难而进,知难而上。

东莞市委网信办联合东莞移动开发了核酸采集点人流量分布查询页面,东莞的街坊随时查询哪里人流少,哪里人流多,避免人挤人、排长龙。

松山湖篮球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位一瘸一拐的男孩来做核酸,将他背到检测点。看到拄着拐杖的市民,园区辅警上前搀扶进入绿色通道优先检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东莞这座城市的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而当千万人口拧成一股绳,他们就成为疫情防控中最具韧性的支撑。

3月1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各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其中,充分肯定东莞抗疫模式,点赞东莞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沉到抗疫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网。央视对东莞的肯定,正是东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东莞新技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受访企业供图

半月有余连出三份纾困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大招商大引资,推动东莞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成就了东莞变身为全球制造名城的“东莞奇迹”。客商源源不断地来莞投资的原因是什么?重商亲商,是东莞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两个月的笔记,不少媒体记者记录最多的是:东莞的新闻发布会。

3月31日,东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这是继发布“纾困6条”“保链12条”后,东莞再次发布新的助企纾困政策——《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和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纾困27条”)。

半月有余连出三份纾困政策,东莞就是要达到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帮助市场主体共克时艰的效果。

在省“纾困25条”的基础上,东莞于3月16日出台了“纾困6条”,落实减租、融资、社保、专项补助等政策措施,市镇联动统筹帮助企业稳岗保供。据初步测算,通过“减、免、缓、补”等方式,预计对相关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扶持金额达4亿元以上。

3月17日,东莞市提出了“保链12条”具体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面梳理出2399家重点督导服务企业,并逐一落实属地领导班子成员挂点、企业服务专员联系等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紧接着,东莞多个职能部门推出落实执行细则:东莞市金融工作局推出“八个确保”;东莞市人社局制定《东莞市中高风险地区及封闭封控管理地区内用人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操作指引》等;市税务局推出“莞税稳企十条”升级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东莞向全市持续投入政策“定心丸”。

在东莞近期出台的政策中,3月31日出台的“纾困27条”最为重磅。共包含八个方面27项政策条款,经测算,共涉及减免缓返等各类资金约540亿元。

减税费负担方面,东莞提出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政策、落实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等。减租金负担方面,市镇联动落实省减租要求,对租用市属、镇属物业的最高减免6个月租金,同时倡导村(社区)共同参与。

作为制造业重镇,东莞针对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助企纾困,突出工业企业稳链保供,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例如,对龙头骨干企业在用地、用能、排放、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粤港陆路口岸入境跨境货运车辆配额优先向龙头骨干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倾斜。

另外,东莞将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加大技改投入,最高分别给予360万元购置厂房补贴和5000万元技改补贴。引导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对帮助实现应收账款融资的龙头骨干企业,按应收账款年化融资金额给予不超过1%奖励,每家企业最高60万元。

为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东莞还鼓励银行机构为重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发应收账款、订单、仓单、预付款等融资产品,对供应链骨干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额度或者增信支持的,按其给予的融资额1个百分点进行奖补。

提振消费需求方面,记者了解到,东莞市镇将安排2亿元开展“乐购东莞”活动,鼓励各大商圈、综合体、商家自行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营造全民消费良好氛围。

另外,作为外贸大市,东莞还将突出畅通物流进出通道,争取“原料进得来、货物出得去”。一方面,对在一线陆路口岸集中接驳、使用陆路跨境运输车辆的进出口收发货人每车次补贴500元,每家企业最高50万元。另一方面,市镇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市内企业使用跨境运输“陆路改水运”方式的货物,给予货主或订舱人50元/吨补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协调材料供应商供货、调配技术工人返岗……千头万绪接踵而至,“十万火急”“此事紧急”“务必马上”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工作群、挂在每个人嘴边。

清代郑板桥有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次次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一条条颁布的助企撑企政策措施,充分彰显了东莞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决心,向市民群众传递信心稳定人心——无论疫情如何凶猛,东莞都将全力以赴,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陆改水”畅通物流链,打通莞企生命线。图为沙田海关关员快速验放“陆改海”货物海关供图

撑企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机器一响,服务护航。政策“定心丸”持续发挥着作用。

3月20日,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箱出口国外的电动牙刷零配件从大朗镇、常平镇的下游供货商处运回公司,部分及时送到生产线进行装配。“这些都是外贸订单,滞留时间长,有三四百万元。”企业仓库经理易胜利表示,疫情影响下,公司出货迫在眉睫。“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终于把货物拉回来,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下,将货物送到生产线。”

3月21日,全球通信领域精密功能件龙头企业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内随处皆可看到疫情防控宣传标语,7000多名员工已全部从厂外出租房搬进厂区宿舍居住,企业特地为外宿孕妇提供孕妈宿舍。厂房外,几辆大货车正准备将一批半成品运往全国各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目前正在赶制一季度订单,今年黄江厂区一季度订单量保持稳步增长。

“针对需求最为紧急的工厂,东莞市工信局当日签发了车辆通行证,有力保障了我厂及时完成客户交付并运入急需的生产原材料。”领益智造企业负责人说,东莞各厂物流快速恢复运作,离不开东莞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帮忙。

而在凤岗镇,港资企业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各工位生产工人按部就班,现场忙碌而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生产场景。疫情期间,得利公司紧跟市、镇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动态调整公司防疫指引,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今年一季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全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20%。“多亏了凤岗镇政府沟通协调,我们的货才及时出货到香港。”得利公司总经理刘仁对记者说。

常平镇土塘村的东莞日富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佩戴好口罩,相隔1.5米安全距离,忙碌地操控着高速运转的机器。“今年订单预计增长10%,销售额能达到2亿元。”该公司业务部经理章青对完成今年的生产目标任务充满信心,“接下来将持续加强疫情防控,进一步鼓足干劲、提高产能,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和订单赶回来。”

常平镇,港资企业龙昌数码也恢复了生产。“我们收到市贸促会的通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虽然不是金钱方面的支援,但在精神上,让我们很暖心。”龙昌数码董事总经理梁钟铭说。

为企业出具13份“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涉及合同金额约2600万元人民币;向19.7万家工业企业发布《东莞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向全市重点企业负责人精准推送防疫提醒信息近10万条;向216家重点企业发放物流运输车辆通行证3086个;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镇街(园区)辖区内的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恢复和拓展生产经营,“中小融”平台3月份单月新增申请95笔,融资申请超6200万元……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政企协同稳企稳链的缩影。特别是“纾困27条”发布以来,大批东莞企业受益。

首先,排“纾困27条”8大方面之首的是缓税退税减税政策,其中“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是近期以来东莞相关政策中首次提出。留抵退税政策的发布对企业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按照相关规定,截至2022年3月,东莞粤海银瓶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8300多万元,预计可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6000多万,存量留抵税额200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表示,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政策切实缓解了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压力,让公司对当地的税收营商环境更加有信心,项目建设更加有动力。

此外,“纾困27条”里提到,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开拓水路运输方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东莞“陆路改水运”模式开通以来,不少企业享受到莞港水运专线带来的便利。东莞市日正国际物流存储供应链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通过陆路运输出口货物,因疫情导致粤港跨境货车司机短缺、运力不足,货物如果走陆路运输抵达香港的时间难以估算。“我们借助莞港水运专线,货物可8小时抵达香港屯门码头,有效解决了东莞与香港之间物资运输紧张的问题。”该公司总经理廖辉云高兴地说。在多方努力下,莞港水运专线目前已经实现“天天班”。

其次,为进一步保障企业融资需求,“纾困27条”在金融板块安排了4条措施。记者了解到,为加大金融供给,精准为企解困已经成为东莞各大银行机构肩负起的使命。东莞邮储银行对8个受疫情影响有封控措施的镇街共投放小微企业对公贷款64户,2.83亿元;东莞中信银行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镇街辖内的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大朗镇辖区内共13家企业累计投放金额约0.7亿元;东莞银行本年贴现累计投放金额28.64亿元……东莞各大银行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针对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轻企业供款压力,助企渡过难关。

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受访企业供图

“东莞制造”危中寻机

在精准施策的护航下,企业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得以缓解,“东莞制造”火力全开,一些可喜的变化逐步出现。

近几个月来,一直对疫情保持谨慎态度的东莞新技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新技电子”)信心又恢复了不少。“疫情前我们今年的目标是5%到10%的增长,疫情暴发后我们的目标是与去年持平。”该公司管理部负责人刘宇敏说,“但是现在我们又相信今年可能会有小小的增长”。

生产加大马力,新技电子的新产品开发也提上了日程。刘宇敏告诉记者,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公司一直在致力研发新产品,但因为疫情,不能在线下做供需的精准对接。“接下来我们将跟客户对接好,做好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澳星视听董事长赵文发计划在疫情缓解之后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毕竟,核心技术是该公司疫情下持续保持订单的关键。“公司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研发的菲涅尔透镜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话语权,因此企业不缺订单,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有的企业开始从只瞄准国外转向国内国外兼顾。以出口为主的新技电子也正向国内市场拓展,研发更多适合国内客户的新品,持续确保稳定的营业额。

而位于凤岗的老牌港资企业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企业董事长梁伟浩还亲自做起了电商直播,让自主品牌打响国内知名度。今年,该公司将大力发展钟表和首饰事业部,把业务面拓宽,加大内销力度。疫情期间,得利公司紧跟市、镇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动态调整公司防疫指引,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今年一季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全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20%。

疫情第三年,东莞双统筹的能力依然在线。又迈过一个坎儿后,东莞制造的视野更开阔了,战略更长远了,信心也更足了。

“虽然前两个月受到影响,但对今年的发展仍然有一定的信心,预计今年营收在2亿元,相比去年有20%的增幅。”兆东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刁广明对今年公司的发展保持乐观预期,他看好当前国家推出的统一大市场建设。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内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广东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气派科技”)的信心更为明显——该公司目前已经进入满工满产状态,近期准备增资扩产。该公司总经理文正国告诉记者,公司二期厂房正加紧建设。预计新增8万平方米的厂房,产能预计可扩大一倍以上。

而随着订单的持续增加,位于松山湖的广东红珊瑚药业有限公司将新增加3条生产线,采取两班倒的方式加速生产。同时该公司还引入孵化多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企业,为公司在未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经历过2020年疫情之初的“折腾”,经历过去年“6·18”疫情的“淬炼”,如今又在奥密克戎疫情之中面临“大考”——在过去的三年里,不时暴发的疫情已然深刻地改变着东莞企业的韧性,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抢产能、抢订单,众多有远见的东莞企业也在趁势而上、加快转型,坚持为长远发展铺路,“东莞制造”的韧性也在这一次次的疫情之中彰显无遗。

东莞企业车间机器的轰鸣在莞邑大地上重新响起,声声喜人;东莞的经济正逐渐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焕发生机,快步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双万”新起点上,沉淀经验、整装前行的东莞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乘风破浪。

特写

“陆改水”见成效 东莞为企业打通物流“大动脉”

在东莞港三期码头作业现场,拖车快速有序驶往码头,堆场高效作业,数以万计的集装箱在紧张有序地装载上船发往全球各地。

“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转向水路运输,例如今天从香港提货,明晚或后天早晨就可以到工厂车间,相比陆运,水运更安全,而且货柜非常稳定,所以企业也会把水运作为长期的外贸推选路线。”东莞联测优特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联测优特”)物流部经理卜京向记者介绍道。

受香港疫情影响,联测优特的生产运行今年曾一度陷入困局:用于生产半导体封装测试服务设备的原材料进不来,出仓货物运不出去。“如果订单货物运不出去,那损失可就大了,还好及时‘陆改水’,让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正所谓“路通财通”。积极推动企业物流运输“陆改水”,是近段时间东莞助力企业快速恢复产能,增强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为解决企业的堵点和难点,东莞近期出台的“纾困27条”,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企业使用跨境运输“陆路改水运”方式的货物,给予每吨货物50元补贴,积极支持企业开拓水运。

“现在专线的运力已经由最初的100标箱提升至2400标箱;航班由最初的2班增加至目前的23班;实际运载量由最初每天的100标箱提升至目前的1000标箱,最高达到1500标箱。并通过市场货量情况,动态追加集装箱,很好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运力不足和缺箱等问题。” 东莞港务集团所属东莞港湾区快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练泽开介绍道。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从5月1日起,东莞市委市政府给予企业仓库到东莞港段陆路费用补贴,东莞港务集团下属码头也对莞港专线驳船提供了优先靠泊服务,做到莞港线驳船即到即卸即走,对莞港专线出口的“陆改水”重箱全额免除堆存费,并加强与海关沟通协调,针对东莞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力争东莞企业从疫情前的莞港陆运单通道变为水陆“双保险”的物流运作方式,保障东莞企业物流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选择“陆改水”,为了让水路运输模式运行顺畅,沙田海关出台多项措施,引导企业规范申报,减少因各环节磨合带来的不利影响。

政策扶持下,东莞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成功“试水”。仅莞港水运专线,截至5月8日,该线路共运行967个班次,进出口货物超42万吨,为畅通外贸企业物流“生命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东莞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 受访企业供图

记者观察

重商亲商是东莞的城市基因

政务服务,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最直接的缩影。事实上,作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重商亲商,一直是东莞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

东莞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东莞从鱼米之乡迈向全球知名制造强市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在海关总署评定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前五,商事制度改革多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东莞的营商环境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东莞在营商环境上交了一份“东莞特色”的答卷:无论是用足用好政策工具为企业挽救损失,还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或是提供人性化的政务服务,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开拓新市场……体现出东莞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目标迈进。

无论是逆行而上的党员干部还是民营企业家,抑或是半月有余出台三份撑企政策……这都充分体现了东莞速度和力度,突出了东莞温度和态度,彰显了东莞决心和信心。东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东莞,我们看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气,看到了毫厘之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看到了东莞人民奋斗不止的万丈豪情。我们既为东莞成功迈上“双万”台阶而喝彩,更要为东莞跋山涉水迈过沟坎的韧性加油。

“感觉在公司比在家里更安全。”“增资是对东莞有信心。”……这寥寥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东莞企业对东莞朴实的爱。东莞对营商环境的追求,东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城市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邓春玉如此评价:“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的东莞,对于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态度上就是两个字:拼了。”

昔日的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为未来谋篇布局、续写辉煌的信心。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下,东莞踌躇满志。因为,这里不仅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还有强劲的惠企政策和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基因。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