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朝着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目标迈进
i东莞 2022-04-29 10:17:12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2020年12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在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基础共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全力打造东莞市卫生健康新高地。

精彩故事,自此而始。

校地共建一年多来,“5+2”“白加黑”成为医院党委书记董勇和院长邵义明的常态。

夜晚的灯照亮医院的光明前程。广东医科大学坚持高起点、高平台、高标准,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科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2022年是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校地共建和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面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结合发展实际,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提出了到2025年全力建设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35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目标。

如今,深夜的灯光依旧闪烁,梦想却早已等待在伸手可及的前方。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董勇、院长邵义明接受东莞日报记者专访,围绕新起点医院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进行全面介绍。

谈及此,董勇既感动又感慨。“以义明为代表的这些人,是一群有情怀的人。”董勇动情地表示,为了医院的发展,为了东莞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他们从熟悉的湛江来到陌生的东莞,从“湛江人”变成“东莞人”,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东莞,为东莞医疗健康事业做贡献,这是令人感动的“自我奉献精神”。

“来到这里,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莞,一个有温度、有热度的东莞。我既感荣幸,又感责任重大。”邵义明表示,他将用自己如火的热情、强烈的感情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发扬干劲闯劲,把毕生所学贡献在这片热土!

接下来,医院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以推动现代化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以现代化医院管理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在统筹发展规划、人才配置、平台建设、专业设置、推进社会服务等方面下力气,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东莞市卫生健康新高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董勇

访谈

希望以直属附属医院模式实现医疗水平“弯道超车”

记者:得益于校地合作共建,医院进入新的发展轨道。请介绍一下校地共建前医院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董勇:近年来,东莞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却也是大湾区医疗资源“洼地”,尤其在拥有150万常住人口的东南部片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劣势相对突出。到什么程度呢?2019年我来医院任职时的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至今想起,还是非常震撼。

第一件事,作为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却没有一个专业、合格的胸痛中心。在发达的经济和众多的人口映衬下,这是不太符合常规需求的。如果发生紧急病情,只能往市里送,最快也要一个小时,路上还有很多不可预测因素。甚至有专家和我讲:“这里的市民‘裸露’风险有些大,生命保障线亟需强化起来。”

另一件事也深深刺痛我的心。当时,凤岗镇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医院接报立即响应,并安排医疗队伍和120医疗急救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然而,有不少家长宁愿抱着孩子去深圳的医院,都不愿意上眼前的救护车。这说明,周边居民对我们医疗水平还很不信任。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从那时起,我们医院全体员工就想着一定要办最好的医院,为周边居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于是,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东南片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号召,主动对接高校,在医院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大量前期工作,迎接高校的到来,希望以直属附属医院模式实现医疗水平的“弯道超车”。

把医院捆绑在现代化医学院校高速前进的战车上

记者:面对医院薄弱的基础,如何进行初步的改变,与高校实现“联姻”?

董勇:医院基础薄弱的现状,我们都明白。2019年我来医院任职前,市卫健局领导叮嘱我说:“医院要引进大学,要实现改变。你去这里要给医院‘止血造血’,并且打扮得漂漂亮亮‘嫁’给大学。”

同时我也知道,我可以把医院从“区小队”变成“县大队”,但是从“县大队”到“正规军”,就需要现代化医学院校的加持。

大学能帮助我们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和影响力。以此为目标,通过全院上下努力,从2019年到2021年年底,医院在各方面达到“出嫁”的标准。

2020年12月29日,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约校地合作共建协议,正式拉开了校地共建的大幕。自此,我们如虎添翼,从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现代化医院管理等制度相继建立起来,正式捆绑在现代化医学院校高速前进的战车上。

校地共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融合”

记者:校地共建面临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请问医院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董勇:纵观全球范围内的一流医院,无论建院时间长短,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无一例外都是大学的附属医院。现在来看,我们与广东医科大学的校地共建是最彻底、最融合的。

大学医学院与地方医院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突然融在一起,难免出现不适应。我和邵院长心领神会、彼此相知,我们一起探讨人性,探讨大学和医院文化的“异”和“同”,探讨如何求同存异、避免内耗,并最终实现了惺惺相惜、相印的融合。因此,在医院的发展上,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邵义明:校地共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融合”。我和书记的融合,为全院上下树立了一个榜样。

校地共建是高校和地方医院两个文化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说是接管。我们来这里,不是随遇而安,而是扎根东莞,是一个从植入到融入再到融合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把它种植在这里,然后融入东莞的沃土,长出茂盛的枝芽,再与这里的环境融为一体。

要做到真正的校地共建,一方面是文化的融合,要尊重医院的历史、特色和发展脉络。同时大学有其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要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要求,用先进的理念,朝着共同目标谋划,实现医院长远发展。

在这里,在全院上下迫切希望“改变”的内驱动力下,我按照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体系和发展要求,对医院进行全面梳理,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从人才引进到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布局。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院长邵义明

在多学科、多领域打造医院特色

记者:医院要科学发展,学科建设是关键,高水平、特色强的学科是医院的金字招牌。在发展前景问题上,医院如何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机遇与挑战,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作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需求?

邵义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医学院校还是医院都更加强调学科建设,并把其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高等医学院校将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结合起来。医院的医疗行为更多是着眼于解决病人现实的痛苦,而教学代表着明天,科研意味着未来。要面向未来,就“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防患于未然”。而这只有大学的附属医院能够做到。

因此,我们进行学科中心化布局,大方向走中心化,小方向走专科、亚专科化,激活学科发展潜力和活力,建设心血管中心、甲状腺乳腺中心、皮肤整形美容中心、肿瘤中心、消化医学中心、肾脏泌尿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眼科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等医学中心,搭建学科的“四梁八柱”体系,现已初具规模。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水平医科大学优质资源,顺应群众健康需求和疾病谱变化,高起点快速整合医院技术力量,凝练专科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多学科、多领域打造医院特色,塑造全新品牌形象。

凝聚志同道合的朋友

记者:人才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医院立足更高境界、更广视野,厚植人才沃土,形成了如今“孔雀东南飞”的蓬勃发展局面。请谈谈医院的引才经验和未来计划。

邵义明:医院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人才则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校地共建以来,结合医院实际,我们对接和完善大学附属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深度融入广东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体系,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文件,全面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医院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尤其是逐步构建起学科带头人管理体系。

我们建立了全方位的系统的人才评价体系,除了学历等量化指标,更看重医德、临床能力等综合素质。我们会根据医院的需要和人才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定。每一个引进的人才,我都会和他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交心谈话,将医院的现状和需要告诉他,将医院对人才的具体支持告诉他。我们希望把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据统计,去年通过院校融合、社会招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博士近40人。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推动了我院临床、科研高质量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将全面对照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建设要求,加快教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进高端人才“头雁计划”,推行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实施行政高管“引智计划”,努力提升医院教学和培训能力,提升医院人才核心竞争力。

打造信息化新平台

记者:随着医院信息化持续推进,疫情期间,医院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请问医院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邵义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医院。我们将高标准开展信息化建设,对照国家评价体系标准,按“6543”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建促用”构建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应用体系。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少人员流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计划2025年实现“创三甲”目标

记者:“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依靠精益化管理和学科建设,医院驶入发展快车道,作为医院院长,您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有何期许和计划?

邵义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且目标要切合实际,看得见,摸得着。医院同样如此。

东莞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及卫健等部门高度重视医院发展,并给予极大的支持,广东医科大学举全校之力支持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建设,把医院当做“亲儿子”,不论是人才还是平台都是优先给予最优质的资源。

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制定,按照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我们计划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能进入大湾区珠三角9市的前50%,高水平通过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建成集“医、教、研、防”四位一体、技术优势明显、管理高效科学、专科特色鲜明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到2030年,在医院成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10周年之际,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集团初具规模,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高地建设基本成型,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到2035年,医院将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实现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水平整体跃升,基本实现“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环境友好、特色鲜明、声誉优良”的现代化医院建设目标,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蓝图既定,行则必达。每一步,我们都制定了每年的详细工作目标和任务。今年是我们的学科建设品质提升年,我们从领导班子到各个职能部门,再到一线员工,大家上下一心,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加快推进医院学科群体系建设,围绕学科中心化和专科亚专科专病化,补齐学科体系短板,夯实学科发展基础。

奋楫扬帆蓄势起,乘风破浪正当时。校地共建的科学性、前瞻性,为医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使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现代化管理及政策资源等各个方面具备了以前不曾有的优势,并由此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借助这股东风,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向前的决心与干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勤奋铸就发展之梦,用创新引领改革风潮,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为东莞在“双万”新征程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文字:刘召 图片:受访医院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