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反响|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助力东莞“双实现”
i东莞 2022-01-12 13:14:27

松山湖犀牛坡边,清澈的河涌里印着城堡的倒影,周边企业员工沿着整洁的河岸漫步,这样的美好时刻正成为这座城市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软实力。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了东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1月11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站上“双万”新赛道,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助力“双实现”,这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

关键词1

全民治污

东莞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境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也为未来五年生态环境工作指明了方面。对此,您如何看?

胡毅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山青、水秀、城美,这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应有的追求。

东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过去五年间,东莞投入真金白银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其中,投入700多亿元用于治水,600多条河涌重现“水清岸美”,更多市民群众感受到污染防治攻坚战带来的红利。东莞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十三五”期间,东莞书写出一份亮丽的生态环境答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说明市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达成了广泛共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东莞生态环境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这份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全市人民多年艰苦奋战的汗水与智慧。一个排污口可以在短时间内污染一段河涌,但让一条受污染河涌重现水清岸美的景象,不仅需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全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正是“全民治污、合力治污”的结晶。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撑,更需要软实力的维护。东莞“双实现”,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及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生态环境工作是项系统工程,只有越来越多市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生态环境工作,形成全民治污的合力,我们东莞的水清地绿天蓝,才能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2

补齐短板

东莞日报:刚刚过去的2021年,东莞生态环境治理不仅获得国务院激励,还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请问如何看待沉甸甸的荣誉?

胡毅峰: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在于生态环境短板得到有效补齐。过去五年间,东莞围绕水污染防治短板,聚焦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做了大量的功课,也取得明显的收效。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3万公里,35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过去五年间共新增污水处理厂18座,全市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08.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从268.5万吨/日提升至377万吨/日。同时,雨污分流工程有序推进。这样一来,从源头堵住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现象。此背景下,东莞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并已通过“长制久清”专家评审会;全市716条内河涌水环境得到改善,监测断面消劣比例达70%以上;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提升,劣Ⅴ类全面清零,全部达到省下达的目标。

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2018年以来累计整治VOCs企业超1.5万家,淘汰燃煤燃生物质锅炉786台,淘汰国三柴油车超2万辆,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PM2.5浓度下降到22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年(34微克/立方米)下降35.3%,连续两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危废收集处置能力达93.88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达341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2万吨/日,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可以说,东莞生态环境治理获得国务院激励,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对东莞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东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3

无废城市

东莞日报:聚焦“双实现”,东莞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市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和今后5年有哪些新举措、着力点,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胡毅峰: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2022年正是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推进“五个工作年”(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管理服务强化年、纪律素质提升年、生态文明实践年、治污成效巩固年)为抓手,全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坚持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强新能源推广应用,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沙角电厂按计划实施退役,加快建设宁洲替代电源项目,建成投产中堂热电联产二期项目。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具体主要分“四步走”,一是加强统筹指引,印发《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市“无废城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完善组织架构,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有序开展;二是健全体系建设,探索优化工业固体废物收贮体系,加快推进生活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完善危险废物督查考核机制,稳步推动涉固体废物企业完成在线监控建设,构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三是严抓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涉铝灰渣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重点产废单位专项检查,以点带面强化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四是培育模范企业。制定“环保模范企业”培育方案及评选标准,鼓励企业争创行业环境治理标杆,加强宣传推广与政策激励,培育一批先进、正面典型企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东莞将系统解决全市固废污染防治难题,整体推进东莞市工业、农业、建筑业和生活领域等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东莞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文字:周桂清 图片:郑家雄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