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力量③|没有补习班的周末 天空蔚蓝
i东莞-教育周刊 2022-01-11 10:58:15

■南城中心小学,小学生在上足球课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天空是蔚蓝的,云朵悠闲自在地在空中散步,身旁的花草都在对我微笑。”12岁的郑宇翔,说到“双减”后的生活转变,他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来表达内心的惬意和满足。

郑宇翔,是长安镇第二小学六(2)班的学生,爱看《红楼梦》的他,最爱静谧的看书时光,也爱奔腾的户外运动。现在,这些爱好,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满足。而在这之前的生活,他哭诉道,“假日早上起床,别人拥抱太阳,我拥抱补习班。有时,甚至连夜里做的梦都是和语数英在博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

2021年8月30日,《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的实施意见》印发,东莞版“双减”拉开帷幕。

2021年的9月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开学日。这一天,是全国21万多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师生,落实各项“双减”细则的启动日。这一天,东莞的百万学生们,迎来了“双减”后的全新学期。

减去的焦虑感

在厚街竹溪中学,每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总会传来张芸烯的声音,她是广播站的一员,现在正在读初二。没有了月考的压力,她的声音似乎也变得“轻松”起来。“自己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学习自主性反而更强了。”

回想起“双减”前的周末,她都感到不可思议。“我周末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给了学业,又要上学科补习班,又要完成家庭作业,非常忙碌。”频繁的考试仿佛像大山一样压得她难以喘息。

“以前每个月都有考试,学习总感觉是为了在月考中拿到比上次更高的一个分数,于是就形成了‘周末补课、做作业,平时上课、做作业、月底准备考试’的死结。”

相较于考试次数的减少,不公布考试排名更让张芸烯举双手赞成。“以前考试成绩一出来,总是关心自己的排名,反而忽略了自己到底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现在则聚焦于掌握知识本身,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不牢,我也会主动去查缺补漏,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张芸烯学习焦虑的缓解,正是“双减”政策的题中之意。近年来,“影子教育”“剧场效应”“内卷”频频成为热词,当影子教育严重影响主流教育,当剧场效应、内卷化导致孩子无奈“跟跑”,热词的背后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睡眠越来越少,心理越来越脆弱”,2021年年初热播的《小舍得》就是一个来源于现实题材的真实写照。

对此,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学生负担太重,不仅影响身体,而且影响到心理健康。学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其实,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什么是好的童年?

南城阳光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褚梓骁,咧着嘴笑着说,好的童年就是“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学得好。”

2021年秋季开学前夕,《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的实施意见》印发,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对意见进行了解读,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走读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意见明确要求严禁家长批改作业,所以新学期,我们家长就不需要参与到作业批改了”。

随后一个月,东莞随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校内减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小学上午正式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上课时间的调整让褚梓骁的早晨不再那么忙碌,也能多睡一会了。

2021年9月开学以来,褚梓骁每晚9点上床睡觉,早上7点钟起床,十个小时的充足睡眠让他一天都充满活力。褚梓骁说,之前的他,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校外培训机构的作业,甚至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给他布置作业。上学日的他经常将作业做到10点、最晚甚至到过11点多。

“双减”之前,亲子之间有一句流行语盛行,“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行,无论在小区还是公园,记者发现亲子同行的家庭越来越多。

褚梓骁以前的上学日回家的基本状态是埋头写作业,爸妈各忙各的,写完后,妈妈催促他洗漱,然后睡觉,节奏非常紧张。现在大家都非常放松,特别是每周无作业日这一天,父母和他会在家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也会相约到户外散步、锻炼。褚梓骁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陪伴自己的时间更多了。

2021年12月10日,在南城阳光第八小学报告厅,东莞市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新闻微发布会议举行,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宣布了一个数据,“东莞学生及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均达到94%以上,参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选择意愿大大降低,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长安莲溪交响乐团,小学生在演出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增起的幸福感

电视剧《小舍得》里的子悠,如果走进2021年9月的新学期,或许他就能在放学后,立刻踢上他最爱的足球了。

“双减”后的新学期,放学后,孩子干什么?

2021年10月28日上午,东莞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指引》,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坚决避免一刀切将学生留在教室里自修、辅导。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虎英小学三年级的小涵涵同学,就会奔向自己最喜欢的足球课,在球场上跑得淋漓畅快。

“我们学校每周都有1000多人参加课后服务,其中有800多人参与素质拓展服务。”东城虎英小学校长阮美好介绍,素质拓展托管服务课程涵盖科技类、体育艺术类等超过40多门个性化课程,如攀岩、网球、游泳、书法、画画等。涵涵的妈妈韩女士说,参加了课后服务的足球课,既能拓展素质教育,又解决了放学后接送难题。

与涵涵不同的是,南城阳光第八小学三年级朱羽墨最喜欢科学实验实践课,这学期以来,他已经自己动手做了小风扇、磁力小车、声控灯等小物件。“很好玩,又能学知识,上得有点不想回家了。”“5+2”课后服务,让校园成了孩子“乐园”。

涵涵、羽墨,只是东莞44.5万多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学生中的个案,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表示,2021年秋季学期,东莞推进实现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 33个园区、镇(街)468所公办和民办非全寄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超过44.5万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公益非营利”校内课后服务。

“双减”,减掉作业负担、培训负担的同时,除了课后服务做加法,作业优化设计、深化品质课堂建设,东莞在频频出招。如何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作业里面,做到减负增效,考验着每一位教育界同行。

老师布置作业遵循什么原则?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表示,总量要合理,难度要适当,类型要多样。要通过作业优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能盲目地布置大量重复性或者无效性的作业

在松山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一张作业设计表,表格分为年段、作业类型、举例说明、备注等四个部分。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作业,怎么设计?数学游戏,抽两张扑克牌相加或者相减。六年级“比”的认识作业,怎么设计?用醋和雪碧配三杯饮料,要求每杯饮料的口味一致,但用量不同。

面对这样的作业设计,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肖先生表示由衷赞善,“在游戏中学,不仅轻松而且有效,做老师真的很烧脑,为孩子费尽心思。”

临近冬季,东莞依旧丹桂飘香。随着双减的深入,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东莞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召开,面临中考的初中,在“双减”工作上如何更好地作为,如何落实“双减”的同时,追求双高(高质量作业,高质量课堂),成了关注的焦点。

东莞中学副校长周剑光在会上以《不折不扣减负 智慧提质增效》为主题,作了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东莞中学从政策研究、缩时减考、优化作业、提高课程品质方面积极推进‘双减’校本实施,增加阅读、自习和每周一歌时间,保障每天体育一小时锻炼时间。”

与厚街竹溪中学张芸烯一样,东莞中学初中部的李同学也表示了自己‘双减’之下的“压力小了不少”,“这学期,心理压力小了很多,焦躁情绪也得到缓解,随着学校作业优化、体育锻炼时间增多,感觉自己学习压力得到了释放,学习成绩反而好像渐渐呈上升趋势。”

《自驱型成长》是备受很多教育界人士推崇的一本书,在书评里,樊登读书会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樊登说道,“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没有被动要求,没有评级,更没有奖励,但恰恰就是这种‘自驱动时光’,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备经历。”

记者观察

增减之间的人生长跑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所有人都关注儿童的未来,但是恰恰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

《小舍得》作者鲁引弓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道,他最难忘的是在写作之前走访学校时孩子们的心声:“叔叔,我觉得我是孤儿,作业堆里的孤儿,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很多从小就开始补课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我的价值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即便是那些考了高分的孩子也会这样问。”

“孩子如果不幸福,考上了北大清华又怎么样,拿到百万年薪又怎么样?”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的一句话,发人深思。

有人说,中国教育最大问题是焦虑的父母,脆弱的学生。谁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青少年时代,而不是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甚至抑郁症孩子。但是,在资本力量、培训机构、分数评价等多种因素共同制造的焦虑之下,不少学生被迫也从剧场中站了起来,成为这场“教育军备竞赛”剧场效应的主角。

2021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以强有力的方式推行“双减”改革,我们从数据看到了许多惊喜的变化,孩子睡得多了,运动得多了,心情开朗了,亲子关系和谐了,学生内驱力增强了……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孩子的成长,就像这一粒种子,是一场长跑的过程。有某个阶段,或许有人跑在了你前面,你落后了,但是只要你不停奔跑,改变的机会一直都在。

最近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写给广大学子的一封信在朋友圈热传,“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在,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在增减之间,我们正一步步接近教育本质,培养一个幸福的人、完整的人,让孩子不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更好的人。

文字:肖郅朋 张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