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节记者手记:“追逐”警察800天
i东莞 2022-01-10 13:28:18

时光不语,悄悄地将它的指针推到了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这个独属于警察的特殊日子。看到冉冉升起的红蓝警旗,心中难免一阵触动,情不自禁地检索了过往800天的回忆与点滴。

别紧张,我不是警察,我只是东莞日报社“追逐”警察的一名“跑线”记者。

缘起

那个意味深远的笑

2019年11月1日是星期五,这天上午难得地没有采访任务,坐在办公室窗户边偷偷地享受一下阳光,不失为一种惬意。“子玺同学,来,跟你聊聊。”主管领导不知何时将头从办公室门口探了进来,对着我说了这么一句。此时,心中一凛,心想:“准没好事!”。

“问你个事,你觉得东莞公安怎么样?”

“几次偶尔的机会跟他们有过工作上的对接,很顺畅,感觉挺好。”我没有犹豫地回答道。之后,便是主管领导接二连三地就“平安东莞”这个话题的发问,这些问题,缺乏跑线经验的我,有些答得上,有些则无言以对。

“经过充分的研讨,报社决定让你去跑公安,怎样?敢接不?”

从业多年,谁不知道公安是产品大户?几个新闻人能抵抗这样的诱惑?憨厚的我,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明了地回了两个字:“干了!”。我带着满身干劲,欢欢喜喜地离开领导办公室,一时得意,竟忘记了领导听到答复时那意味深远的笑。

嗯,是的!就是从那个意味深远的笑开始,我的工作生活就变得有点不一样。

受挫

难忘的三次改稿经历

2019年11月4日一大早,我接到“跑线”后市公安局发来的第一个采访邀请,联络人老戴火急火燎地打来了电话:“明天,我们发布‘打两抢破小案’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足够你回去刷大半个版!”

在这样的“诱惑”下,次日一大早我便拉上搭档迫不及待地赶往目的地,新闻发布会、打击成果展、典型案件解读……有数据、有镜头、有故事、有举措,老戴诚不欺我,果然收获满满。

回到报社,写稿、投稿、提交领导审核。“叮”,采编系统传来信息提示:稿件驳回,备注:太硬了,建议修改。半个小时后,再提交,又“叮”;1个小时后,再提交,还是“叮”……2个小时后,历经三次修改,稿件终于通过层层审核。这时,从业多年的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再次触摸到了刚入行时的那种感觉。

冷静一番,细细研究了稿件的几次修改,终于找到了原因:没有足够的一线实践支撑,稿件始终是没有灵魂的!就好比在周五下午的下班时间段,开着一辆豪华跑车跑在了莞深高速上:白搭。

 实践 

心中燃起了一丝“火气”

打小就听话的我,总是记得老师每次在我犯错后,都会苦口婆心地教育我“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也许是听的多了,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找到“出师不利”的原因后,我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基层之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往返于众多警务室、派出所、公安分局,跟着社区民警走社区、访企业,看他们帮群众、解纠纷,有时在一旁看得心急,甚至会忍不住在调解时插上两嘴,但很多时候换来的都是双方当事人的“白眼”。

依然记得2019年12月12日的那个下午,我来到塘厦公安分局石鼓警务室,跟着社区民警陈永涛回访辖区的一家企业。两个月前,已在这家企业当了15年保安队长的梁某,因经常在工作时间外出跑“滴滴”,被企业开除了,梁某一时间无法接受,要求公司补偿。后来经过陈永涛调解后,双方暂时消停了。但是,当天下午,得知陈永涛回访企业的消息后,梁某立即赶了过来,双方因赔偿问题再次吵了起来,梁某情绪逐渐失控,一怒之下将自己的私家车堵在了企业大门口。见到此景,以“旁观者清”自居的我,忍不住开口劝了梁某两句。

“要你管?你是谁?关你什么事?”气头上的梁某丝毫不给“面子”,连珠炮式的三连问,怼得我哑口无言,心中莫名地燃起了一丝“火气”。

“人家也是为了你好,在旁边看得明白,你知道你这样做的后果会得不偿失吗?仔细想想,你们争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才是你们双方应该关注的焦点。”陈永涛的及时“救场”,瞬间就控制住了双方的情绪。

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陈永涛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既对梁某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也对梁某的生活境况表示了同情和关怀,让梁某理性地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对于企业方,他则请来了社区干部携手,从情理和法理的角度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建议,希望公司在守法经营的同时,加大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理性的分析和建议很快取得了双方信任,最终,企业与梁某握手言和。

▲在陈警官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陈警官,其实我对梁某讲的,和你讲的意思差不多呀,为何他不怼你,却怼我呢?”返回警务室的路上,我讲出了心中的疑惑,陈永涛耿直地笑了。

“哪有这么容易,都是用腿跑出来的,企业老板、梁某我都认识很多年了,以前帮他们解决过一些问题,比你而言,多了些信任基础。当然,除了‘熟人’优势外,基层警务实践技巧也很重要,这些你都没有呀。”陈永涛毫不客气地解答了我的疑惑。他笑着说道,于基层而言,要在源头上化解矛盾,就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时刻要围绕“收集民情、调查民意、及时服务、舆论引导”等事项开展基础工作,力争做到在方寸之间打击违法犯罪,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之所需,成为了社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那晚,回到家中后,我彻夜难眠:面对这些“满地鸡毛”的“小事、杂事、麻烦事”时,陈永涛所展现的耐心、时间、经验、技巧、勇气,以及时刻饱满的那份热情,我自问“宝宝做不到”。

不过,这段“追逐”社区民警的时光里,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收获,最少,我明白了,基层民警们日常工作是怎么干的,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有哪些,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时,他们为何能上、敢上。这也为我接下来的“追逐”之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 

直面危险后的馈赠

庚子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春节前一天,我开开心心地踩着油门返乡;春节第二天,却愁眉苦脸地匆匆忙忙返莞。半路刚进服务区打算休整一番时,电话如期地响了起来,来电人:老戴!

“我已经回来了,正在研究接下来战‘疫’的宣传策划,赶紧回来碰一碰……”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几分焦急。心软的我,一时被触动,行吧,加满油,继续赶路!

大年初三一大早,如约见到了老戴,这家伙,又变亮了,黝黑的皮肤锃亮锃亮的,我毫不客气地叫他去卫生间洗了把脸。

老戴不愧是公安战线的“老宣传”,一口气劈里啪啦地将自己的众多想法倾泻而出,里面有很多好想法、好思路难以取舍,但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只得优中择精,最终和他一同定下了《蓝白搭档在“疫”线》这个策划选题。

联络分局、遴选对象、排定档期、商定宣传步调……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午时分。“这个策划,我全程跟进协调,给你们当司机。”老戴兴奋地说着。

次日开始,几乎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能准时接到老戴的电话“问候”,刚到报社报到没多久,老戴的车就停在了报社停车场,拉着我和搭档“闯虎门、探常平、走茶山……”“访医院、进车站、走社区……”一路无休,车盖是餐桌、车椅是床板,而老戴则没有第二种待遇,谁叫他是司机呢。

▲车盖上老戴的午餐

也许是从业后第一次面对如此特殊而重大的战“疫”,虽然累,但心中的职业归属感、荣誉感在此时变得愈加澎湃,一阵青春燃烧之下,这股120%的干劲终于坚持到了“拨云见日”之时。那晚,我很舒心地在晚上12点前上了床,打算一觉睡到自然醒。

但是,次日上午9点,电话响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蓝白搭档在‘疫’线》这个策划,被上级部门高度表扬,称是全省公安机关里最先做出典型‘搭档’的一个系列策划,被省内其他地市公安局广泛借鉴。”

好吧!老戴,这次我原谅你了。

 担忧 

身不由己的那些假期

很多时候,就像硬币一样,事物往往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你随着硬币转动的频率转动时,看到的始终只有你看到的那一面,但是,一旦你放慢脚步,让硬币先转起来,你会发现它的另一面。

经过战疫这波节奏的带动,不知不觉就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东莞公安的工作节奏慢慢靠拢。2020年,元旦、清明、五一、中秋、国庆……每逢节假日,我总是会被拉入一个又一个值班微信群,我承认,是我主动申请值班的,因为节假日也是公安新闻的高频期呀。但有人不愿意了。

“你能不能陪陪你儿子?”

“好、好、好,下周末一定会带他去登山、打篮球。”

“你上上周就这样说过。”

“下周一定会……”

这是这两年来,和妻子最为频繁的一段对话,也是认识妻子18年来,我们两人聚得最少离得最多的两年。有的周末,陪着家人一同游玩时,也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操作着。就是在这种接连不断的“作死”操作下,两年来,我的“家庭地位”一路从天花板,降到了下水道,个中滋味,一句“宝宝心里苦”就是最好的诠释。

不过,这两年我也学会了不少的自我心理调节举措,譬如“精神胜利法”。你看,老戴那家伙还在办公室加班。

 解结 

儿子在课堂上讲过的那番话

可能是命运的怜悯,以往不爱关注新闻的妻子,渐渐地开始通过我的报道,了解我的动态。

“这周状态不太好呀?没有上周的那些报道好看了。”2021年,妻子的这种问候,逐渐多了起来。

好多次面对这样的问候,我很想反问妻子,为何就不能偶尔让我舒舒服服地“打下酱油”呢?考虑到目前的“家庭地位”,我很理智地忍住了。后来,我终于知道妻子为何会有这种变化。

这还得多亏儿子在学校的那堂次思想品德课。那堂课上,儿子的同班同学讲述了她的警察爸爸的故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赞。也许是遗传了我的憨厚耿直,儿子有点不服气,当即就站起身对着老师说:“我爸爸也不错,他给很多警察叔叔都写过故事,经常跟他们一起‘玩’。”

儿子的老师,也是妻子的同事,得知此事后,妻子也开始了她的变化。妻子说,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一是想给儿子树立一个好父亲榜样,其次便是通过阅读我采写的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共鸣。

“他们(警察)比我们更辛苦,至少我们不用时刻都处在直面危险的最前线,多注意作息时间就好了。”电话的那端,妻子平静地说道。

是啊!再平静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家中依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能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下,去念念这本经,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一种美?至少,在我这800天“追逐”警察的视野里,还没见过几个能毫无牵挂地去“念这本经”的警察。

文字:资深记者 王子玺 图片:王子玺 郑琳东 蓝业佐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