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21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⑨|“世界工厂”跨入绿色循环发展大道
i东莞 2022-01-05 09:22:39

一汪汪清水,流淌在镇街之间;一条条碧道,串联起生态美景,“东莞蓝”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客,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为村民嬉水避暑的好去处……多年来,东莞每年都将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东莞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是“继续守护蓝天碧水,狠抓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全面完成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生态岸线修复治理,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的碧道建设,新建不少于150公里碧道”。如今,这些年度目标已实现,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正循着越发清晰的城市生态与品质提升之路,创造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

■蓝天下的东莞城区风光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位于万江的东莞市新富发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富发纸业”),之前一直都使用燃煤锅炉,燃煤消耗量9500吨/年。新富发纸业总经理何锦均表示,两年前,新富发纸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快推进煤改气工作,投资4000万元建设一台中温中压天然气锅炉。

2021年7月1日,新富发纸业正式停用燃煤锅炉,启动天然气锅炉,是首批全面完成煤改气的企业。“天然气锅炉启用后,工厂二氧化硫每年减排39吨、氮氧化物减排44吨、颗粒物减排23吨,工厂和周边的空气变得更清新了。”何锦均说。

煤改气是东莞蓝天保卫战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转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021年以来,东莞实现14家自备电厂首期煤改气点火运行或集中供热,减排成效显著。

细颗粒物浓度持续改善

除了加快推进煤改气,东莞还强化VOCs治理,推行1390家企业试点第三方运营,完成1404家VOCs企业提升整治,完成325家企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强化移动源排放监管,定期检测机动车,督促不合格车辆维修治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检查工地24759个次,责令整改问题工地1221个次,查扣违法违规泥头车2659辆,完成新型泥头车更新换代4898辆;加强企业执法监管,检查VOCs企业4394家,依法查处443家,查封91家;开展VOCs走航监测,精准识别378个异常排放点,责令整改问题企业398家、立案查处125家。

同时,东莞还全力做好臭氧污染天气应对,加强污染情况研判,实时动态跟踪分析,提出科学污染应对策略,共启动105次污染天气应对,积极引导VOCs企业强化减排,强化洒水喷雾抑尘。

截至2021年12月26日,东莞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6.1%,细颗粒物(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3%,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持续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

“实现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并不是东莞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终点,‘十四五’期间将会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东莞的大气环境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张永聪表示,接下来,将重点部署强化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持续开展VOCs企业、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专项检查,强化空气质量研判会商,保障空气质量优良。同时,持续推进自备电厂煤改气,深化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推动重点行业深度治理。

“三江六岸”景观宜居又宜业

东莞“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全长18公里,按照“串藤结瓜”理念,串联了可园、金鳌洲塔、下坝坊、鳒鱼洲、莞城骑楼街等多个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是集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于一体的滨水慢行系统。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工作部署,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会同市城建工程管理局,于2020年9月正式启动位于万江街道东莞水道两岸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项目一期工程(龙湾段),并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本期岸线范围从东莞水道特大桥至曲海大桥,总用地21公顷、岸线全长约4.4公里、总投资约2.1亿元。

在示范段的核心节点龙湾公园,不少市民漫步闲聊,孩童嬉戏游玩。“白鹭翩飞,繁花点缀”的迷人景象从纸上蓝图变成了美丽现实。住在沿岸官桥滘村的温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改造以后,环境变好了,不少村民将房子整修翻新,出租率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家都很开心。”

岸线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生活娱乐的需求,也为沿岸商铺打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中午时分,在龙湾公园附近的一家酒楼,一楼大厅的上座率已达八成以上。酒楼负责人郑女士表示,“自2021年5月份龙湾公园改造投入使用后,酒楼的客流量有小幅增加,我们非常看好这里的后续发展,目前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建设工程是“还江于民、还岸于民”理念的重要实践,对于中心城区乃至全市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随着全域岸线的逐步规划建设和不断延伸,也串联起了市民的“幸福道”。不久的将来,“三江六岸”片区全域70公里涉及5个镇街岸线也会串联贯通。

全力治水助力建设生态智造新城

香市科技产业园的核心先导区松湖智谷产业园坐落在西南河沿岸。“2017年产业园入驻时,西南河是黑臭状态,在园区招商、开发建设过程中,河水逐渐变得清澈了。”松湖智谷产业园营销副总经理表示,“现在沿岸的景观绿化、步道都建设完成了,园区招商人员时常带着客户来这边参观,生态环境优美也是我们打出的‘名片’之一。”

东莞市华尔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园区第一批入驻的企业,由于业务扩增需要,2021年他们的办公室从园区内部搬到沿岸的第一栋。华尔通信董事长雷丽娜向记者介绍,“2018年底,我们来到这里时,这条河周围杂草丛生还有点臭,大家都不会靠近。现在从新办公室向下看,沿岸规划得很漂亮,企业一些高管都会相约午饭后去河边散步,放松心情。”

按照东莞市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641条污染河涌整治,河涌水质基本消除黑臭,全市河涌水环境持续好转。

补齐短板打造“无废城市”

在东莞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垃圾围城”一直是城市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麻涌镇海心沙岛上,一座南中国的“绿色环保明珠”正日益焕发光彩。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要求,东实集团全资子公司东实新能源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重要环保终端处置项目——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下称“循环基地”)。

早在2018年,循环基地就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批复“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称号”,是全国首批50个国家能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021年,循环基地全面建成,成为东莞城市固废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基地占地面积约716亩,总投资近50亿元,规划处理生活垃圾3750吨/天、餐厨垃圾300吨/天、地沟油10吨/天、26大类危险废物31.61万吨/年。对比同行业动辄几千亩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这个占地面积仅716亩的小岛,以岛内三类垃圾协同处置、四类资源循环利用的独特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解决大城市发展面临的固废处置难题探索了新路。

而作为东莞市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处置的重要基础设施,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接待参观游览者7万多人次,作为“全国环保设施对外开放示范点”,向社会各界播下了环境教育的绿色种子。

文字:周桂清 图片:陈帆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