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答卷|东莞生态“颜值”环境“气质”双提升
i东莞 2021-12-30 20:18:45

截污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医疗废物处置、环境监测、环境执法……2021年,东莞市生态环境系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实际成效,全面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12月30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交出2021年度生态环境工作“答卷”,涉及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有奖举报、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助力监管、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等有关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在2021年,东莞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东莞,不仅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还被上海高校智库评为2021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榜前20强,实现“水质”更清、“气质”更优、“颜值”更美。

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碧水攻坚战方面,2021年1-11月,东莞7个国考断面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水质优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以上)比例达57.1%。其中石龙南河、黄大仙、大墩断面水质为Ⅱ类,樟村断面水质为Ⅲ类,沙田泗盛、共和村、旗岭断面水质为Ⅳ类。7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9%。

截至11月底,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并实现“长制久清”,53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有49条当月无黑臭,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3.6%。

2021年,东莞污水管网全面覆盖13296个排水地块并完成污水接驳,累计完成3万多个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全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31万吨/日,今年启动13项污水处理新扩建工程,计划新增处理能力84.5万吨/日,污水收集率为74.68%,达到年度任务目标。

10月14日,生态环境部授予东莞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首次荣获的“国字号”荣誉,彰显了东莞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成效,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闯出了“双赢”道路。

11月份东莞空气质量跻身全国20强

蓝天保卫战方面,2021年1-11月,东莞优良天数比例85.0%,细颗粒物(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持续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其中,今年11月份,东莞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7名,达标天数比例为96.7%,与上年同期(90.0%)相比,达标天数比例上升了6.7个百分点。

推进自备电厂和锅炉整治,推动3家企业完成煤改气,10家首期煤改气工程点火运行,1家企业实现集中供热,1家企业引导退出,完成淘汰燃生物质锅炉14台。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行试点第三方管理运营1390家,完成提升整治1404家,完成企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325家,建成汽修行业共享钣喷中心2家。投入1000多万配置50套便携式VOCs监测设备,提高VOCs执法能力。开展常态化VOCs走航监测,精准识别340个异常排污点,整改273家企业,立案查处115家企业。

强化移动源治理,开展机动车定期检测127.72万辆次,督促11.1万辆次不合格车辆维修治理,持续加大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查力度。查处“黑油”窝点478个,查扣涉黑油车辆554辆,查扣“黑油”820.21吨。开展船舶燃油取样检测695艘次,查处超标船舶33艘次。强化扬尘污染防治,面加强工地扬尘防控执法检查,共检查工地23462个次,责令整改问题工地1109个次。组织开展泥头车专项整治,查扣违法违规泥头车2483辆,完成新型泥头车更新换代4883辆。

10月12日起,东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奋战80天行动,进一步聚焦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固体废物防治方面,2020年东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65.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22.2万吨,处置量为139.2万吨,综合利用率约为78.5%;全市危险废物申报产生量45.27万吨,综合利用处置量46.46万吨(包括2019年底贮存量);全市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1.01万吨。2021年截至11月底,全市危险废物申报产生量32.66万吨,涉及29个大类183个小类,综合利用处置量32.62万吨(包括2020年底贮存量);全市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1.27万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排东莞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环境风险隐患,规范各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截至11月底,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共查处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案件106宗,处罚3081.74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22宗。

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编制,初步构建全市固体废物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完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修改工作。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东莞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了实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目标,东莞提出“三步走”策略,逐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工业体系绿色化水平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处理处置水平。

净土防御战方面,深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行政验收与评估总结,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开展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耕地调查。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报告及图集成果已于11月24日通过专家评审。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完成全市共123个监测井建井丰水期采样分析,初步形成调查及区划成果。

有奖举报凝聚全民合力治污

2021年7月24日,东莞市正式实施新的《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与旧法相比,一方面新增“发黑”工序、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举报奖励范围;另一方面将涉废气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处置危废的奖励金额提高到原来5倍。

实施四个多月以来,东莞已接收各类举报线索约400条,审核受理54条,已初步查实31条,不属实18条,正在调查5条,第一批符合奖励条件的线索11条,核发奖励金31万元。新《办法》实施以来,继续保持对涉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打击力度,目前该类举报仍是占比最大。另外,查处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方面取得突破,举报奖励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5万元后,进一步凝聚了全民合力治污的力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与此同时,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构建“人防+技防”监管工作体系,结合信息化手段,促进全市企业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减少违法排污行为,改善我市环境质量。

2021年4月,在东莞市“数字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构建生态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与“数字大脑”的互联互通,依托数据分析模型的强算力,以及数据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深化污染溯源分析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化精准化管理。全面汇总各个业务系统产生的监管检查、监测异常和应急事件等多种任务信息,根据后台分析产生的任务分类分级下发,同时收纳反馈形成任务闭环,达到了“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跟踪”的工作效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2022年怎么干?东莞生态环境局有思路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键之年。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围绕推进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以推进“五个工作年”为抓手,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污攻坚,推动东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对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探索开展以废治废试点工程,全面统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污泥的全链条收运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同步做好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收集处理衔接。

“管理服务强化年”,包括深化法治建设、深化环境管控、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排污管控、深化行业整治、深化信息建设。

“纪律素质提升年”,包括强化党的建设、强化廉政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提升。

“生态文明实践年”,包括抓好环保模范企业宣传引领、抓好环保政策信息公开、抓好社会公众宣传教育、抓好生态文明实践引导。

“治污成效巩固年”,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巩固治污成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大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在继续做好第一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基础上,开展第二轮中央督察整改,制定全市整改方案,切实推进问题整改。积极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交办案件查处,避免交办案件的反弹。

文字:周桂清 图片:郑志波 周桂清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