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金黄好“丰”光,东城周屋秋收忙
i东莞 2021-11-13 13:22:20

眼下,稻谷飘香遍地金黄……

日前,东城周屋690亩水稻迎来收获季,人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秋粮,田野中稻浪翻涌、机器轰隆,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丰收赞歌。

科技赋能,9人管理近700亩稻田

东城周屋这个2.7平方公里的社区,坐拥着东莞市目前面积最大的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做足稻田文章,稳住居民“米袋子”。近年来,周屋社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了一条“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么大一片稻田,需要多少人来打理呢,答案是9个人。

一直以来,周屋社区推行农业全程机械化,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调动居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播种、灌溉到收割、烘干,每一步都有机器作业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科级赋能,不仅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了人工劳作,也让粮食得到了稳产增效。

据周屋社区农业干部华叔介绍,今年晚造水稻的产量预计亩产在850斤左右,收割期将持续13天。

共庆丰收,居民每月可领20斤大米

“周屋熟,千户足。”周屋户籍居民每人每月可免费领取20斤大米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二十几年。

不仅如此,周屋还雇佣社区里的残障人士从事农业生产,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在共庆丰收、分享粮食的喜悦之外,这片土地上更涌动着一股邻里守望相助的热流。

据悉,周屋社区种植的丝苗米米粒细长,透明晶莹,软硬适中,芬香可口,素有“米中之碧玉,饭中之佳品”的美誉。

“过去是为了吃饱饭,如今生活好了,村民们也还是喜欢吃家乡米。因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嘛,大家觉得很珍贵。”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周屋才得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保存和延续农田保护区,而农田也在为周屋守望乡愁留住根脉。

为树立珍惜粮食的理念,周屋社区创新推出守望者计划,组建稻田守望者联盟队伍,充分发挥水稻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阵地宣传功能,为市民提供稻田导赏、农耕文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科普服务。

稻田也吸引了周边居民、学校、企业前来开展亲子家庭、学生户外实践、环保志愿行动和职工户外拓展等自然教育活动。这里的一谷一稻无不时刻提醒着大家,除了打卡游玩,更要树立珍惜粮食、爱护环境的意识。

文字:刘志斌 通讯员:东城宣 图片:东城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