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共建全民运动之城 共享活力生活风尚
南方日报 2021-11-02 09:46:09

10月31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在东莞滨海湾举行首站比赛。作为大湾区极具影响力的自行车比赛,这项赛事已经第四次落地东莞。

“东莞是一座运动之城,处处散发着体育的魅力。”开幕式上,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广东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蔡建祥说。

近年来,东莞市民运动会、东莞时尚运动节、东莞市篮球联赛以及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开展。赛场上市民挥洒运动激情,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扎根于深厚的群众基础,东莞的群众体育项目“串珠成链”,社会力量聚沙成塔,系列赛事品牌全民共建。

城市因体育的融入发展更具活力,而体育也作为媒介,传播东莞自信包容的城市形象,“全民运动之城”的名片不断擦亮。

全民参与

运动“基因” 尽情释放

30岁的林远京是塘厦镇的一名模具工人,由于错过报名时间,在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中,他以“后援”身份来到赛场,为参赛好友助阵。林远京表示,自己已有4年的骑行史,骑行的魅力在于速度和激情,唯有亲身体验方能感知,“骑行后,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很多,整个人都变了!”

“东莞制造”举世闻名,但事实上这座制造业名城也拥有由来已久的运动“基因”。如今,“走,运动去!”成为越来越多东莞人的相约口号,刻在不同年龄层的群众基因里。

7月盛夏的周末,羽毛球馆类人声鼎沸,面对不停飞来的羽毛球,小凯拼力完成每一次接球。小凯母亲黄女士介绍,10岁不到的小凯,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羽毛球比赛中。

自6岁开始,小凯就跟着爸爸打羽毛球,两年后报名培训班开始进行专业训练,如今球龄4年的他已参加羽毛球比赛七八场。“从小他骨架小,希望打羽毛球能够帮助他增强体魄。”

“打羽毛球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眼里是有光的。”羽毛球场上,另一位家长秦先生表示,羽毛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发展爱好、充实生活、强健体魄……在运动的多重功能中,交友功能促成了市民个体关系的强连接。

晨练点聚集的人逐渐固定,会员也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关系——制作的点心、煲好的糖水常常整桶摆放在一堆碗筷旁。张钧知道,这是“拳友”自发的美食分享时刻,“其乐融融,大家来自各地,交往却如同家人。”

张钧认为,以武会友、以拳会友,正成为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习武动力”所在。

早上出门练武术、晚上集体跳广场舞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活标配。篮球、网球等项目则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如今,走在城市广场、公园、体育馆,随处可以听到轻快悠扬的音乐,看到人们优美的舞姿。

从尽显传统风韵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到时尚新潮的网球、攀岩,市民不分年龄大小,不论成绩优劣,在东莞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体育项目千变万化,不变的是不断深化的健康生活理念和植根城市的共建共享精神。运动的群众基础厚植于这座制造业名城,并持续升温。

多元供给

开门办赛 全民共享

7月中旬,太极拳、羽毛球等比赛让人意犹未尽,门球、台球、桥牌、武术等项目又相继拉开帷幕。场内,各项赛事渐入佳境;场外,群众观赛热潮涌动。精彩的东莞市民运动会,不仅用高水平比赛回馈观众的热爱,更助推全民健身热情。一场赛、一座城,一个个健身场所、一串串比赛记忆,这场体育盛会的带动效应正在悄然释放、越发深远。

作为一年一度的东莞全民健身盛会,4年来不断升级的市民运动会,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的运动健身需求,群众体育赛事的规格与品质也持续提升。

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东莞时尚运动节已走过了三年时光。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21年,东莞以时尚运动节为载体,秉承“运动、潮流、活力、全民健身”的办赛宗旨,吸引了不少追求潮流的年轻市民参与。

作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纽带,体育协会为各项品牌赛事的动员工作搭建了坚实桥梁。据了解,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体育类社会组织共259家(社会团体16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99家)。此外,还有纳入属地镇街备案管理的体育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共680家。

来自东莞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东莞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东莞市红十字会、东莞市救援辅助协会等组织团体数百名志愿者的加入,为赛事的安全顺利举办提供了保障。

作为主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通过媒体赋能的方式,以新闻报道、视频直播等方式,直击赛事动态深入挖掘赛事背后的全民健身力量,提升活动的社会效益。

除了媒体、社会团体组织,作为企业,东莞万科已经连续多届深度支持东莞市民运动会工作的开展。该公司负责人说,运动健康早已渗透到万科的方方面面,这种企业文化与东莞热爱运动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在东莞市体育部门的统筹下,各单项体育协会作为赛事活动具体组织者,努力做好各方面保障……鼓励和引导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社区、媒体在内的社会各方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社会组织工作向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方向迈进。多重社会力量助力赛事运营的过程中,比赛品牌、影响力实现全面升级。不同主体也各有收获,或是增加运营经验、或是提升办赛水平、或是实现自我价值、或是体现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各方群策群力下,一个个群众体育项目“串珠成链”,一批批体育爱好者竞逐赛场,一股股社会力量聚沙成塔,东莞“全民运动之城”的名片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城际传播

湾区赛事 树立形象

近年来,东莞体育正在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论大赛,男篮世界杯、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相继举办;论健将,篮球名将易建联、斯诺克排名登顶世界第一的丁俊晖等一批明星运动员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

这里还承载了“游泳之乡”“举重之乡”“龙舟之乡”“龙狮运动之乡”“全国篮球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以健康、阳光、向上的运动精神为纽带,东莞正吸引全省各地的运动爱好者齐聚赛场,系列湾区赛事也成为城市之间的友谊桥梁。

近日,2021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第二站在东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定向越野爱好者齐聚石排镇塘尾村,以脚步丈量古村,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塘尾村,完全打破了我对农村的认知,这里的文化资源保存、维护得都很好。”彭达来自深圳,参加完定向比赛,他感受到东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赛事现场,醒狮表演成一大亮点——明德醒狮队汲取南北狮的优点,既有南狮的高难度动作技巧和矫健勇猛,也有北狮的威武雄壮和憨态可掬。现场精彩的梅花桩表演、多套群体和单独狮舞表演节目,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沿途感受不同的风景,这次大赛让我对塘尾村的古建筑、醒狮文化印象深刻。”来自广州的张先生说。

“体育+”效应带动下,丰富多元的文旅活动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大家由此看到了更文明、更自信、更包容的东莞。这座城市留给观众的,除了精彩的比赛记忆、底蕴深厚的城市形象,还有现代文明的发展硕果。

19岁的江门选手杨林臻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为了参加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首站男子公路大众组的比赛,10月31日6时,他从江门出发来到东莞。

这是杨林臻参加的第一场大型比赛,虽然在第三圈被“套圈”出局,他仍然认为此次比赛不虚此行,“这是我第一次来东莞,从绿道经过时,我发现东莞这座城市比我想象得繁华,体育氛围浓厚。”

秉持着“办赛事,办城市”的目标,东莞依托系列全民健身新品牌,让活力包容的城市形象以更加耀眼的运动姿态释放出来。插上体育的翅膀,东莞正以运动之城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共享运动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短板 促提升

打造综合性“体育+旅游”目的地

10月31日晚,2021“战马杯”东莞市篮球联赛甲级小组赛落下帷幕,淘汰赛的交叉对阵分组出炉,成为城中篮球迷热议话题。

在东莞,像市篮球联赛这样的各类群众赛事在全年几乎“无缝衔接”,这座城市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提供土壤。

以“全民健身日”为主要抓手,东莞在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逐步规范体育社会组织、改善群众体育设施、打造全民健身工作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东莞在全民健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难点,全民健身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足,如何解决现实难题,补短板、促提升,是东莞持续提升“全民运动之城”建设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找问题:健全和完善体育设施供给

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市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有待加强。

如全民健身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指引、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体育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办法,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加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权利的保障。

此外,体育设施供给存在一定短板。目前东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2平方米,在全省位于前列。但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市区或者镇街中心区域,有较大部分设施分布在校园里,对社会开放程度不够。部分偏远的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面不够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群众参与运动健身的需求不断增长,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仍显不足。

基层工作缺少资金支持是另一个显著的问题。

“基层体育部门除了日常所需经费之外,投入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不足,导致群众体育多元化难以开展。政府与社会、市场联合开展体育活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鼓励和引导社会和市场主体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研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全民健身运动存在“两头热、中间冷”情况,参加体育运动并能经常坚持的群体主要以老年人和学生居多,中青年群体因工作和健身意识等原因,参加体育锻炼较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每周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例仍然比较低下,群众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办实事:力促社会各方资源参与

面对上述问题,东莞将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逐一攻破难题。未来,将从制度化、分类化、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全面化六个方面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在“十四五”时期把全民健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位谋划和推动。重点组织编制《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部门分工。

全民健身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不同部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分类落实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门、老龄委、工青妇、残联等部门要形成合力,互相配合,为全民健身出谋划策。

此外,需大力促进社会资源力量投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松绑”;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逐步将部分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给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利用协会力量做好群众体育工作。

以专业竞技带动群众体育。“宏远篮球”“世纪城羽毛球”等职业竞技体育,为东莞擦亮“全国篮球城市”名片,促进和带动篮球、羽毛球产业飞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要以智能化专业化推进群众体育,以专业知识指导群众体育,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服务。

产业化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东莞将总结推广全市篮球联赛金字招牌的运营经验,打造更多的业余运动品牌,带动相关体育产业项目发展;建设“体育综合体”大型设施,打造综合性“体育+旅游”目的地,构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集群;拓展群众体育产业内涵,催生更加丰富的新业态。

全民健身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宣传引导居家健身常态化,将居家健身纳入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针对不同群体健身需要,加强健身方法的遴选、推广,特别是要加强中华传统健身方式的推广。

策划:靳延明

统筹:龚名扬

文字:章倩倩 龚菊 龚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