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美食注册商标!谢岗传统“老手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i东莞 2021-09-02 19:36:56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就像武汉的热干面陕西的肉夹馍。在谢岗镇,特殊的味道也同样存在,捏糍、红团、白团、松糕是不少谢岗人偏爱的美食。

记者从谢岗镇大厚村了解到,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美食,进一步打响大厚村传统食品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特色,大厚村自主设计了“大厚村”商标,将“老手艺”赋能新生活,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捏糍令人回忆儿时快乐

搓粉、和馅料、包外皮、上锅蒸……近日,记者在谢岗镇大厚村看到,阿姨们正在世纪虹桥幼儿园做捏糍、红团、白团、松糕等传统美食。

一整个上午,阿姨们仔细把控每道工序的每个细节,每个步骤都体现了阿姨们精湛的手艺。只需几秒,就能裹出一个捏糍,而且外形、大小规格整齐划一,让人称道。

在大厚村生活的容姨,是做捏糍的一把好手。容姨告诉记者,捏糍的步骤虽然不多,但却是个耗费体力又消磨耐心的“技术活”。光是花生,从翻炒、剥皮、捣碎这几步,就得花费将近一个半小时。

容姨说,面皮是决定捏糍口感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控制水和糯米粉的比例,让糯米团呈现光滑均匀的样子,最大程度上挥发出糯米的香气,展现出它最佳的口感。

“那张有韧劲的糯米皮,不仅包裹着香甜的内馅,更包含着一部分对家乡的感情”。90后黄泳娴是大厚村村委会办事员,这只小小的捏糍,让她想起了儿时单纯的满足和快乐。

记忆里的“谢岗红”

红团、白团这些传统美食已在谢岗镇传承了约400年。今年60多岁的红姨表示,这些手艺是大厚村村民们祖辈传下来的。红团的制作过程非常考究,每一道工序全凭传承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的经验技艺完成。

问及红团和白团有何不同,红姨介绍说,白团是眉豆与花生搭配砂姜等作馅,红团则需要新鲜的苏木调色,内里放置的是芝麻、花生、白糖等材料。“当初母亲教我这样制作好吃,我就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制作方法和配方了。”

在红姨的记忆中,每逢过节,红团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对她来说,红团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味觉记忆,便是家乡的味道。

“过年前,大家聚在一起做红团,炸煎堆、油角,春天蒸艾粄,端午裹咸粽,秋冬天就开始做捏糍和松糕……”阿姨们表示,如今大厚村经常在喜庆楼开展传统美食的制作活动,大家有空可以聚在一起做各种传统美食。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随着食品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镇里传统美食的老手艺渐无“用武之地”。为了让老手艺得以发扬,近年来,谢岗镇高度重视传统美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积极推动老手艺产品的精品化、品牌系列化发展,在坚守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新发展,让传统美食焕发勃勃生机,传承“谢岗味”美食,传播“谢岗味”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据了解,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美食,进一步打响大厚村传统食品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特色,大厚村自主设计了“大厚村”商标,将“老手艺”赋能新生活。

“目前‘大厚村’商标已经注册完成,接下来我们会将‘大厚村非遗食品’logo进行注册,其中包括糖环、油角、炸煎堆、松糕、菜头角等。”大厚村村委委员黄少聪介绍,该村一方面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谢岗本地传统美食;一方面举办更多的传统食品制作活动,使其制作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未来,大厚村打算在保留传统的做法上,进一步深加工,多开发新口味,努力做出谢岗人记忆中的味道。

文字:刘志斌 通讯员:谢文洁 图片:通讯员 黄妙婷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