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大岭山:近七旬老人深情吟唱 木鱼新词感党恩
i东莞 2021-09-02 10:54:01

“党的初心从未变,为民为国永争先。四化的蓝图快睇见,百年大计定提前……”8月31日,伴着悦耳悠扬的弦乐,恢宏古朴的袁氏宗祠,传来清亮动听的木鱼歌声。

这是大岭山镇大塘朗村的“红色讲古台”。年近七旬的盲人歌者袁石硢为古老的木鱼歌谱上新词,唱赞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新变化,带给农民的好生活,抒发对党的感恩之情。

盲人歌者深情吟唱 木鱼新词感党恩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曾作《东官书所见》诗、词云:“摸鱼歌未阕,凉月出林间……‘一唱摸鱼声,都来月下听。”木鱼歌在大岭山流传了400多年,大塘朗人对木鱼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怀。

袁氏宗祠宽敞的三进大堂,早早就聚满了闻讯而来的乡亲,正中抚琴而歌的,正是大塘朗村颇负盛名的木鱼歌盲人歌者袁石硢。袁石硢年轻时曾于大岭山、寮步、茶山一带以唱木鱼歌谋生,至今传唱木鱼歌40多年。

“改革的春风来东莞,城乡上下乐融融。免费读书人赞颂,强我中华打先锋。社保医疗福大众,何愁因病变成穷。乡下厂房一幢幢,高楼大厦入云中。个个广场人爆满,载歌载舞乐无穷……”

袁石硢悠悠一抚,袅袅一曲,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情的吟唱,真挚动人,让旧祠堂里掌声不断。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此饱经沧桑、历尽人生坎坷的袁石硢深有感触,他由衷地说,现在已告别了穷困潦倒年代,民间艺人不用四处走乡串巷谋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美好都是党带来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

党史教育形式新 木鱼老歌焕新生

在回顾老一辈木鱼歌艺人的悲苦生活,述说今天幸福的日子中,袁石硢又按捺不住,拨起了手中的三弦琴,又唱起了对今天生活的喜悦,唱出了对党和国家的赞美。

“手机智能真好用,导航带路又平安。高级家私摆到满,靓车出入又威风……”

“我们紧跟党走要向前看,全国人人大富翁。大家同心圆国梦,国人鸿福万重重……今天幸福是谁人比,係改革开放政策这面红旗。社会和谐好风气,大鹏展翅又腾飞。祝福中华好运气,老少平安到白眉……”

袁石硢唱得全情投入,他嗓门清亮、弦音清脆,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演唱中。而祠堂里聚满的乡亲们,也陶醉在袁石硢的木鱼歌声中。

党史木鱼歌这一非遗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为形象、生动,古老的木鱼歌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祠堂变身“讲古台” 接地气聚人气

当天,这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木鱼新唱颂党恩,祠堂变身“讲古台”,以一种非常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形式,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感悟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祠堂以前就是大家一起坐坐,聊聊天今天在这里听木鱼歌,接受党史教育,感觉很新鲜,收获很大。”党员们表示这次木鱼歌讲党史是一场有力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学习活动。

袁石硢表示,时代发展了,木鱼歌不应全是旧式的悲怆调子,所以尝试着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新景象进行用心描绘。“要更加积极地创作,让木鱼歌赋予崭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新时代新生活而歌唱。”

大岭山镇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用好用活本土特色学习资源,把主题教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把理论宣讲与传统艺术相融合,打造“红色讲古台”,用平易近人的方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讲党的百年历史和大岭山的革命历史。

目前,大岭山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全面激发革命老区新的建设热情,为加快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文字:吴金华 通讯员 大岭山宣 图片:大岭山宣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