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党建网微平台 2025-11-25 20:28:11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征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图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攻关。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8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2025年10月20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图片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我们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23年7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2024年11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图片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