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东方时空》11月24日专题报道聚焦“制造之城”东莞外贸亮眼表现:今年前10个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国增速1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外贸万亿城市首位。央视报道指出,东莞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传统产品创新升级,实现连续19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0月当月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7.3%,彰显出强劲的外贸发展韧性。
作为全球制造业名城,东莞拥有500万产业工人,今年以来持续织密全球贸易“网络”,构建起“传统市场稳基本盘、新兴市场拓增量”的双轮驱动格局,这一发展模式被央视点赞为“有效对冲单一市场波动风险”。数据显示,前10个月东莞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超三成,增速位列主要贸易市场首位;对欧盟等传统市场保持10%左右的稳健增长。截至目前,东莞已与全球2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其中14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10个月贸易额实现同比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25个,这一数据来自央视报道中黄埔海关的权威统计。
央视报道特别关注到,民营企业是东莞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统计显示,前10个月东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2.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2.1万家,其进出口额占全市外贸总值超六成,同比增长21.6%,既是主力军也是生力军。在民营经济的支撑下,东莞优势产业持续焕发活力,传统产品通过创新升级成为全球市场“爆款”,这也是央视专题报道聚焦的核心亮点。
荣获“中国潮玩之都”称号的东莞,成为央视报道中“文化+制造”创新的典型案例。东莞聚集了约4000家玩具企业及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占据全国近85%的潮玩产能。央视镜头记录了东莞潮玩企业的创新实践:某企业围绕“食梦貘”神兽形象,开发出100多种不同品类的产品,研发团队历时两年走访多家博物馆,对传统神兽形象进行创新性重塑,赋予产品浓厚文化内涵和情绪价值。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东莞玩具出口近200亿元,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全球年轻人“上头”。
在小家电领域,央视报道聚焦东莞企业的技术突破。某美发产品企业推出的高速马达吹风机,被央视称为“传统产品创新升级的典范”:其马达转速达每分钟十一万转,较传统产品提升6倍以上,且实现完全国产化,成本仅为进口马达的十分之一。该产品摒弃高温烘干模式,靠高风速减少发质损伤,在东南亚、日韩、欧洲等市场大受欢迎,带动企业今年出口增速达30%左右。
央视还关注到东莞企业的“场景创新”实践:某电车企业在农夫车基础上研发的全地形电动车,不仅适用于高尔夫球场,还拓展至房地产接驳、巡逻、景区运输等多个场景,其电动出行的低成本优势获得国际采购商青睐。央视引用企业负责人表述称,场景创新让产品销往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释放“东莞制造”更大潜能。
央视专题报道总结指出,从潮玩到小家电,从传统制造到场景创新,东莞以市场多元化布局为支撑,以企业创新活力为核心,持续巩固“制造之城”的全球竞争力,其发展经验为外贸万亿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