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际舞蹈艺术节精彩持续放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12月5日至6日三度来莞,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连演三场,穿越千年开启这场宋风雅韵的视觉盛宴。此外,“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12月19日至20日也将于东莞玉兰大剧院震撼上演,“天工男团”将与东莞观众相约剧场,共赴这场顶级中式审美盛宴。
梦回北宋,邂逅青绿
当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缓缓而行,那股内敛悠长的古典韵味让人心神荡漾,动作收放、呼吸吐纳间将东方古典美表露无遗。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一部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致敬的佳作。

它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为背景,采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诗剧”结构,跨界融合舞蹈与绘画等艺术门类,将人们带入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艺术世界。

“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青绿”是中国绘画的主体性色调。到了北宋,画师们为了让山水画保存得悠远绵长,以传世万代,便在矿物质中提炼出青绿两色用于山水画,使绘画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山水更显气势磅礴,庄重宏伟。无色胜有色,青绿之色是谓大色。而《只此青绿》的编导使之从冗赘繁琐的世俗意义中解放出来,最终将其纯化为中国山水精神的标志性色彩。扫除俗欲的“青绿”,雅澄莹澈,略无纤尘浸染,由“青”至“绿”的渐变,犹如深邃的苍穹蔓衍至春之大地,舒卷雍容中时见流光徘徊,如遥岑叠翠,如清风朗月,玲珑剔透,不可凑泊。

以“奇舞”唤醒“奇书”
《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达尔文等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亦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但明末至清,《天工开物》和宋应星似乎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明史》中没有记载,《四库全书》也未收录。而事实上,《天工开物》正漂洋过海,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影响着世界。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向人类系统开源我们的科学技术。

这部以《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剧,由陆川导演,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观众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亲眼目睹了宋应星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全剧以“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为线索,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引发了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认同。

该剧自2024年7月巡演开启,连演20城67场,综合上座率超97%,累计观众超7万人,全网曝光量超过7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成为2024-2025年度最具“现象级”意义的文化事件之一。这一次,在东莞也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