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小学英语研修活动在长安举行
东莞+-长安视窗 2025-11-21 10:03:10

■课例展示环节  通讯员 麦颖锋 摄

11月12日,东莞市小学英语“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研修活动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小学英语·东莞)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6次研修活动在长安镇实验小学举行。该活动旨在探索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分享明方向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活动特邀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携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王琳珊、外研社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蒲善娟、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凝等专家共同指导,吸引了全市400余名小学英语教师代表、教研员和项目核心成员参加。

在研修交流中,梅德明作了题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分享。他指出,这是外语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三个核心方向,一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育人价值,包括和合文化、知行合一等理念;二是将中华文化系统融入课程教材,通过铸魂、培元、奠基三大工程与新课标衔接,以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三是通过分级英语读物实现“悦读中国”,提升文化传播效能。他强调,此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蒲善娟表示,新时代英语教育要以语言为媒传播中华文化。外研社“悠游素养系列”课程通过多样语篇与数字化资源,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她称赞东莞作为教育高地,在英语教学创新与文化融合方面走在前列。蒲善娟还表示,外研社将持续推出优质资源,期待与东莞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让中国故事在英语课堂上生根发芽。

课例成果获赞

教师感言收获多

活动以“探索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的策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核心,围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展开多环节交流。

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长安将“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深度融合”的实践,通过英语课堂传播中国文化,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也是厚植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

在课例展示环节,长安镇乌沙小学老师张珊珊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课例。该课例围绕中秋等节日,设计了阅读、标注与书写等互动任务,并借助月饼、团圆宴等图文素材,引导学生用英语梳理节日习俗。学生们在边标记文本边尝试表达的过程中,自然地将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相结合。

南城阳光第一小学老师王淑敏的《嫦娥奔月》课例,则以经典故事为核心,通过“思考与匹配”人物行为连线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认知后羿、嫦娥等角色与情节。此举既强化了语言运用,也使神话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中得以生动呈现。

在点评环节,梅德明对本次课例展示内容的扎实度与团队的筹备用心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当下教育中稀缺的并非讲述西方故事,而是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这项工作本身就极具价值。他鼓励英语教学团队应更有底气,将此类优质成果向全国推广。

王琳珊则从课例设计维度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课堂安排完整、主题处理巧妙,通过前期介绍便能清晰把握其教学思路。她还肯定了教研团队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融入动手操作活动的巧思,并对这类互动的实际效果表达了期待。

张凝结合梅德明的分享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希望全市教师要始终秉持“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态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又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兴趣点,让教学内容真正契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她表示,本次分享活动为东莞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指明了清晰方向,未来将积极推动“用英语讲好中华故事”实践,切实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融入语言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课例展示与专家的主题分享为“中国故事+英语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后续将尝试把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学,让英语课堂成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阵地。

长安镇实验小学英语老师李沚欣分享道:“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既领略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精彩风采,又在专家引领下解开了诸多教学迷思。我将把这些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英语是媒介,中国故事是内核。这个活动让我更加明确,要引导学生们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长安镇实验小学老师邓富聪说。

“这是东莞市首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研修活动,很荣幸能作为案例展示英语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也期待和各位老师多交流,共同探索如何坚定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张珊珊说。

文字:甘劼伟 通讯员 宋姣姣 李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