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12345,不仅有人接诉,还能根据问题找对‘专属帮手’,解决问题又快又到位!”最近,不少东莞市民和企业感受到12345热线的新变化。为了让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东莞12345热线创新推出“12345+多元力量”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模式,通过联动多方力量、分级破解难题、试点总结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基层矛盾化解更高效、更精准。
精准对接需求:运用“专属模式”化解不同难题
“12345热线不再是‘只传声不解题’,而是根据不同诉求类型,由镇街(园区)联动多种资源专业化解。”12345热线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模式最核心的亮点是“分类施策”,针对高频问题情形推出专属解决方案。
遇到紧急求助类问题,比如路面塌陷、城市内涝等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及公共安全的急事,将启动“12345+快速响应”模式,12345热线第一时间联动全市各镇街(园区)值班值守系统,实现“接诉即转、快速处置”,24小时快速响应。
涉及需要心理疏导的诉求,比如家庭矛盾、情绪困扰等,将实行“12345+心理服务”模式,联动属地妇联白玉兰、村(社区)结对心理咨询师,为市民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及跟进回访,确保心理关怀不中断。
面对群众反复投诉、影响范围广、存在较大社会稳定潜在风险等矛盾纠纷类诉求,比如噪音扰民、租赁纠纷等,采用“12345+综治”模式,通过“矛盾纠纷调处管理平台”移交至属地综治中心,协调专业力量多元化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对于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需跨部门协调的“关键小事”,比如小区配套不完善、围合停车管理不合理等,则创新实行“12345+支部结对帮村”“12345+双报到”模式,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牵头攻坚破解。
分级攻坚破难:“每月一题+每周一题”打通堵点
为了避免“小事拖大”,东莞建立“镇街先解、市级兜底”的分级处置机制。镇街(园区)通过“12345+多元力量”联动处置后,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纳入镇级“每月一题”工作机制,由镇街“一把手”或分管领导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研判处置。
如果问题在镇级层面仍难以协调,将提请市级“每周一题” 调度,由市级部门统筹攻坚。今年以来,市级“每周一题”已开展37期,累计调度46个疑难共性问题,成功推动社保信息同步滞后、线上转诊流程繁琐、企业光伏设备报装备案办理不畅等30个问题实质性解决。随着分级处置机制的落地,12345热线诉求解决率提升至92%,越来越多“老大难”问题被逐个击破。
试点先行示范:10镇街提炼“化解范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目标,正在东莞10个试点镇街逐步实现。目前,“12345+多元力量”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已在莞城、万江、石龙、茶山、长安、沙田、道滘、桥头、石排、清溪10个镇街率先试点,推动解决企业搬迁劳资纠纷、生产异味扰民、汽车配件消费纠纷等8类高频问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矛盾化解范式。
莞城街道的聚福市场曾因商铺租赁合同纠纷陷入僵局,商户和市场运营方多次协商无果。接到诉求后,莞城启动“12345+综治”模式,一方面由平安法治办牵头,协调司法分局、农林水务局、白沙塘经济社等部门召开专项协调会,商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白沙塘经济社牵头跟进押金退还进展,确保落实到位。经多方努力,问题已基本解决,维护了商户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市场正常运营。
沙田镇通过“12345+综治”机制,破解了企业运营引发的系列矛盾。沙田一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特种设备超范围使用、作业噪音扰民、货物及车辆占道作业、夜间强光污染等突出问题,引发周边居民多次投诉。接到热线工单后,沙田镇迅速联动交通、城管、市监、交警、生态环境等多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形成协同监管力量,督促企业制定详尽的整改方案与时间表,确保整改到位,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的“烦心事”。
从“单一接诉”到“多元共治”,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攻坚”,东莞“12345+多元力量”模式不仅让群众诉求解决更高效,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下来,东莞12345热线将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这一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提升“莞民声”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