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九届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将在谢岗镇进行现场比拼,105支参赛队伍角逐“生态小卫士”桂冠。这场持续升温的观鸟盛宴,不仅展现青少年对自然的热爱,更成为东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一场观鸟比赛的热度,始于完善的赛事保障。为让参赛师生精准掌握观鸟技能,赛事主办方早在9月便启动系列培训,开设线上课程系统讲解鸟类识别技巧与望远镜使用规范;10月中旬又在同沙生态公园、银山湿地公园开设两场实操课。在专业指导下,老师们穿行于湿地林间,学习通过羽色、喙形、鸣声辨别鸟类,记录鸟类行为与栖息环境,为带队参赛积累实战经验。“以前在公园只认识白鹭,现在能区分夜鹭和池鹭,还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收获特别珍贵。”来自莞城中心小学的李老师手持观鸟手册,上面记满了培训笔记。

本次比赛创新采用“知识竞赛+户外观鸟”双轨赛制,40%的总成绩占比让知识比拼成为重要赛场。11月15日的笔试现场,选手们沉着应对鸟类保护法规、东莞本土鸟类特征等题目,不少队伍还在附加题中展现出扎实的拓展知识。
参赛规模的跨越式增长,见证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今年的105支队伍较去年增加18支,涵盖全市各镇街中小学,其中不乏首次参赛的学校。“家长们特别支持孩子参加,周末常带着望远镜去公园观鸟,这种亲子自然体验特别有意义。”赛事有关负责人表示,参赛热情的高涨,源于东莞市民对身边生态变化的真切感受——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为城市“常客”,观鸟已从小众爱好变成大众休闲方式。

即将迎来决赛的谢岗镇,早已备好生态“大礼”。作为本次户外观鸟赛的举办地,银山湿地公园65.86%的湿地率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6.66公里碧道串联起花卉盛放的滨水空间,20多种常见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这里先后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紫水鸡的身影,成为东莞生态改善的“活证据”。决赛当天,选手们将在四大推荐观鸟点展开角逐,在不打扰鸟类的前提下,用望远镜捕捉灵动瞬间,记录生态之美。

观鸟不止于“看”,更在于“护”。赛事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观鸟比赛不仅是为了普及鸟类知识,更希望通过青少年带动家庭,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如今在东莞,从同沙生态公园到松山湖湿地,从社区公园到河流岸边,越来越多的观鸟者成为生态保护的志愿者,主动参与鸟类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监测等活动。
羽翼轻扬间,是生态改善的生动答卷;观鸟镜头里,是绿美东莞的未来图景。随着第九届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决赛的临近,我们期待着青少年们在自然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更期待着这份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让东莞的天空更蓝、湿地更清,让更多鸟儿在此安心栖息、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