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从“闲置存量”变为“发展增量”
东莞+-东城视窗 2025-11-19 15:42:45

■银岭工业园潮玩、餐饮等多元业态集聚,废旧宿舍蜕变成了市民时尚休闲好去处

■老旧厂房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园区,显著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东城街道下桥社区积极探索低效空间提质增效路径,通过对银岭工业园老旧厂房实施改造升级,成功推动集体资产从“闲置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化,走出了一条资源活化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实践之路。

唤醒存量

旧厂房迎来“精细化更新”

位于下桥社区的银岭工业园,原有老旧厂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因设施陈旧、空间局限、安全隐患等问题,一度陷入半闲置状态。为破解这一困境,下桥社区主动引入市场力量,于2024年6月推动东莞市晟坤果品有限公司入驻并实施整体改造。

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对园区进行系统性提升,涵盖外立面翻新、内部空间重构、水电与排污系统升级、消防设施完善、道路与停车场建设等内容,推动园区从“老、破、旧”向安全、高效、现代的产业空间转型。

业态重塑

多元发展激活园区动能

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产业形态的全面升级。如今,银岭工业园已吸引水果供应链、潮玩、餐饮、商业办公等多元业态集聚,园区活力显著增强。

其中,一栋因安全隐患长期闲置的旧宿舍楼,经企业投入300余万元改造,转型为4层独栋精品粤菜馆。该空间融合复古风格与餐饮功能,提供早茶、粤菜与咖啡饮品,试运营以来持续满座,成为本地新兴的消费打卡点,实现了从闲置资源到网红场景的转变。

强村富民

集体经济增强“造血”能力

园区的转型升级,为社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统计,改造后园区每年为下桥社区集体带来租金收入约317万元,显著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同时,新业态的落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商业氛围提升,形成强村与富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老旧厂房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废旧宿舍蜕变为时尚休闲好去处。老记忆也能焕发新生机,沉睡资源也有新活力。下桥社区以实际成效证明,推动低效资产活化利用,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字:记者 张喜林 图片:东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