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千年火器映照深蓝梦想!“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在海战博物馆启幕
东莞+ 2025-11-17 21:08:15

11月17日,“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在海战博物馆正式启幕。此次展览是2025年“博学东莞”品牌的重要展览,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承办,汇集120件(套)珍贵文物,全景式展现中国航海火器发展的千年历程。

活动现场,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陆伟、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唐立鹏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开幕式。来自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虎门沙角小学的粤港澳青少年与各界观众约120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陆伟表示,中国航海博物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海专委旗下的兄弟单位,凭借长期友好的交流合作,已经共同打造出“一馆一物说航海”“长风破浪——世界航海500年”等备受瞩目的文化品牌。此次再度携手,是两馆深厚情谊与默契合作的延续,也是两馆服务“海洋强国”国家战略、鉴往知来的文化实践。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区域影响力很大的博物馆,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航海火器的发展历程,感悟古代中国航海科技的辉煌,牢记近代中国航海的教训,携手推进当代航海的复兴。

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唐立鹏表示,东莞位于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自古就与航海有着不解之缘。由鸦片战争博物馆所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包括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旧址,是清代东莞海防的珍贵见证。目前广东省“十四五”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建设正在扎实有序推进,为东莞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大增光彩。本次展览以“中国航海火器”为主题,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生动展现中国航海火器的发展脉络,实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海防教育的绝佳题材。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陆伟、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触摸启动球,宣布展览正式启幕。

童心演绎,舞动深蓝梦想

文艺表演环节中,由沙角小学学生演绎的儿童情景剧《如果文物会说话》成为最大亮点。学子们化身各个时代的代表性火器,通过生动的表演,再现了中国航海火器从宋代初创、元代发展、明代辉煌、清代砥砺和现代复兴的壮阔历程。

“今日中国海军,已驶向深蓝!这万里海疆,由我们守护!”孩子们嘹亮的誓言在珠江之滨响起,激荡着历史的回响,也见证着新时代的传承。

沙角小学20名学生献上舞蹈《小小海军》。小演员们用矫健的舞姿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劈波斩浪、勇闯深蓝的豪情壮志。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扮演“清代铁炮”的刘梓钰同学说:“清代铁炮虽然沉重,但曾经在战场上守护我们的海疆。他最了不起的是,即使我们落后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一直在努力变强。”

刘冰冰同学参与了舞蹈《小小海军》的表演,她说:“通过排练,我们明白了海军不仅是威武的军人,更是守护祖国海疆的英雄。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沙角小学苏丽洁老师表示:“这样的表演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中国航海火器的发展历程,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与自强的种子。”

沉浸观展,历史触手可及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与观众在讲解员彭镜源的引导下,有序进入展厅,成为展览的首批参观者。

展厅内,一件件珍贵的火器文物静静陈列,从凝聚古代智慧的《武经总要》典籍,到见证技术革命的元代“至正元年造”铭文铜手炮;从体现中西交流的明代佛郎机,到彰显现代海军力量的“辽宁舰”航母模型,无不诉说着中国航海火器的辉煌历程。观众或驻足细观,或低声交流,完全沉浸在那幅铁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中。

展览除了安排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还有来自沙角小学的5位小讲解员也在现场为同学们导赏。小小讲解员自信从容,用清澈童声为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小小讲解员邓晓钰同学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传递兵法中的智慧与武器背后的力量,助力祖国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沙角小学的同学们还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现场研学。他们带着学习单观展、手握纸笔记录,全程专注投入,展现出对航海火器的浓厚兴趣。

“原来我们古代就有霹雳炮和佛朗机这么厉害的火器了!”沙角小学的蓝艺雯同学激动地表示,“尤其是一想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有了航母和导弹,更是感到无比自豪!”

同样被展览吸引的还有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同学们。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梁超涛同学兴奋地分享道:“看完展览,印象最深的是‘北洋海军成军纪念金杯’,它让我想到那段艰难的历史,也让我更珍惜今天祖国的强大。还有‘辽宁舰’模型,让我觉得特别震撼和自豪。”

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列展示部馆员李学茂认为,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虎门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两馆的合作,正共同见证并续写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因海而兴的伟大征程。他说:“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展览,牢记中国古代航海火器的辉煌时刻,铭记近代屈辱的历史教训,进而理解当今中国航海事业走向复兴的重要意义。”

展览特别设置了学生画作展区,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的航海火器画作与文物相映成趣。参加开幕式的学生也纷纷在展览互动区参与现场的航海火器创作画活动。“小画家”陈可莹同学举起她的画介绍道:“当我用笔去画这个大炮时,感觉就像在和历史对话,一下子拉近了我跟历史的距离,对古代航海武器理解也更深刻了。”

馆校协同,涵养家国情怀

本次活动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一次创新实践。活动以展览为基础,通过情景剧表演、学生画作展示及特色导览等多元形式,着力将专业展览内容转化为生动立体的教育体验。

沙角小学校长聂武认为,本次展览是学校与鸦片战争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又一次深化探索,有效拓展了“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他谈到,展览生动揭示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的历史规律,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理解“科技决定命运”的时代内涵,激励孩子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勇敢面向未来,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鸦片战争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翠霞表示,博物馆积极构建“基地—学校—社会”三维联动模式,携手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虎门沙角小学,并特邀粤港澳青少年共同参与,着力打造跨越地域的沉浸式国防教育课堂,旨在深化湾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知,更通过寓教于展的方式,让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使爱国情怀在年轻一代中薪火相传。

从古代的火光到现代的星辰,中国航海火器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奋斗史诗。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2月26日,诚邀广大市民朋友亲临海战博物馆,共同感受这份穿越千年的深沉力量。

与此同时,展览还将通过文博讲座、博物馆进校园、流动博物馆、博物馆之夜四大主题活动,将历史的回响送入课堂、带入社区、融入夜色,让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持续激荡、生生不息。

文字:戴浩光 图片:张伊琳 视频:张伊琳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