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东莞石龙中学校园内掌声雷动、气氛热烈。举重奥运冠军侯志慧与十五运会冠军罗诗芳惊喜现身,与师生展开了一场以“拼搏与坚持”为主题的深度交流。这场备受瞩目的“冠军进校园”活动,不仅揭开了冠军背后的奋斗故事,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信念与勇气的种子。
早在四天前,学校开放报名通道,200个互动名额随即被一抢而空。师生们对“冠军课堂”的期待,在两位运动员入场时达到顶峰——她们身着运动装,面带笑容,亲切挥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活动伊始,学校党委书记叶照伦在致辞中勉励全体师生以冠军为榜样,在人生赛场上敢闯敢拼、勇攀高峰,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随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侯志慧率先分享,她回顾了自己从年少接触举重,到一步步走向奥运领奖台的艰辛历程。“意志力、勇气和坚持”,是她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她坦言,训练中常遇瓶颈,“每次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秒,也许胜利就在下一刻。”她还特意提到,在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期,是团队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励让她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最终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罗诗芳则回顾了自己十三年的举重之路。她坦言,最初是因身体底子薄弱而走上体育道路,对举重并无太多热情。转折发生在四年前的全运会——夺冠不仅让她走进公众视野,实现了自我突破,更让她深刻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正是这份使命感,让我真正爱上了举重。”她说道。伤病曾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但“不服输”的信念始终支撑着她。“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从未想过放弃。身体跟不上时,精神会带你杀出重围。”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坚韧不拔的力量。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新高潮。同学们踊跃提问,两位冠军真诚回应。
问:在奥运会比赛前,站在举重台上那一刻,您心里想的是什么?
侯志慧:当时去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拿冠军的。我告诉自己,我要一把一把地举,要稳稳地把这块金牌收入囊中。真拿到冠军的时候,特别激动也特别感慨,多年的辛苦训练总算有了最好的回报,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问:在追求力量的赛场上,您其实也在挑战着关于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传统观念。在您的经历中,您觉得“举重女孩”这个身份,为我们社会对女性之美的定义,带来了哪些新的启发和可能性?
罗诗芳:我确实听过不少质疑——有人说练举重会影响长高,甚至觉得浑身是肌肉的女孩子不好嫁人。我就觉得,女孩子也可以爱举重,男孩子也可以爱绣花。无论男女,都不该被定义,不该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刻板观念限制。你就是你,你可以决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问:我们学习遇到瓶颈时会很着急。您在训练成绩上不去时,是怎么调整心态、突破自己的呢?
侯志慧:其实运动员都绕不开伤病,这个“老伙计”也跟着我很多年了,还挺“坚持”的。我常说自己是一辆老旧的车,修一天才能开一天,开一天又得再修一天。最难的时候,每天花在治疗上的时间,比训练时间还多。特别感谢教练和团队,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撑下去的最大动力。这次比赛,我就跟自己说可能是最后一次比赛了,不要把结果想得太重要,专注当下,一把一把地举好。另外也得谢谢对手,正是彼此的较量和激励,才让我们都能不断突破自己、越走越远。

问:除了举重,您平时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在训练比赛之余,您会怎么放松自己?
罗诗芳:我所有的爱好,都是为了让自己更放松,更好地投入训练,比如打游戏。我的爱好还挺“反差”的,一方面喜欢积木机甲这类酷酷的东西,另一方面又特别偏爱可爱的娃娃。另外,我还喜欢绣花、十字绣、钻石画这些手工活,既能打发时间,还能锻炼手臂控制力,让自己快速静下心来。我觉得,不管什么兴趣爱好,首先得自己真心喜欢,更重要的是不能耽误现在在做的事。
这场特殊的“冠军课堂”,不仅是一次近距离交流,更是一次精神的传递。两位冠军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经历,让“坚持”与“拼搏”的信念深植师生心中。
活动在掌声中落幕,但冠军精神将持续激励龙中学子树立远大理想,锤炼顽强意志,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