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展团高交会上火爆出圈 参展港企过半 硬核科技云集
南方日报 2025-11-17 10:21:51

观摩与家用普通轿车价格相当的超轻型eVTOL,感受未来出行的多元方式;体验扫码支付后,机器人售货员取货送货;了解破解高功率芯片散热难题,突破超薄大尺寸制备瓶颈的金刚石薄膜材料……

11月14日至16日,有“特区中特区”之称的深圳前海在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上,以“深港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凭借“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特质火爆出圈。

笔者注意到,本次270平方米的前海展馆集聚了8所港澳高校成果转化平台,45个优质项目、32家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呈现出“参展港企数量过半、前沿赛道硬核科技云集”等显著特点,吸引了众多中外参观者、采购商慕名而来,场馆一度挤得水泄不通,展现前海科技实力。

深港协同激发创新活力参展企业过半来自香港

前海展馆分为“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业展区、深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展区、细胞与基因+服务贸易区展区、梦工场展区、5号楼展区、先进制造业总部”六大核心展区,参展企业数量和展示项目都较往年大幅提升。

其中,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所港澳顶尖高校的成果转化平台以“集群”之势亮相前海展区,引发坊间关注。

“学院自去年9月落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围绕香港大学优势学科、前海产业定位及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成功搭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桥梁,至今已孵化项目超70个。本次高交会选出的4个代表性参展项目,分别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关键突破。”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高级经理冯理说。

其中,表面粗糙度低于1纳米且兼具超高导热性与半导体工艺兼容性的“晶圆级高质量金刚石薄膜”,来自香港大学褚智勤教授创立的钻耐科思(DiamNEX)。其凭借全球首创的“边缘暴露剥离法”,不仅攻克了大尺寸高质量柔性金刚石薄膜的量产难题,也破解了高功率芯片散热难题。

目前,项目核心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技术不仅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还入选“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提名,褚智勤教授本人更入围2025年度德国“科学突破奖”,技术创新性获国际权威认可。

“现在钻耐科思已完成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香港与深圳同步推进研发与生产线建设。产品获多地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关注,未来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芯片散热、量子探测等领域,助力我国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冯理说。

香港理工大学杨红霞教授领衔的InfiX.ai团队,其InfiCube大模型训推一体机的FP8低比特加速技术、数据本地化处理能力,戳中高安全需求行业“痛点”。而深研生物的核心团队则由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交叉学科人才组成,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细胞治疗上游设备的企业,其已在前海形成以细胞制备自动化和病毒载体大规模生产为核心的两大技术平台。

港澳顶尖高校的集聚得益于近两年来,前海支持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联合企业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以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驻孵化、5亿组建基金、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1510”升级发展模式等措施。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梦工场在园团队468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426家;累计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层次人才团队12家,香港团队均占半;孵化团队融资总额68亿元,成为大湾区培育港澳企业最多的园区。

聚焦前沿新兴产业领域硬核科技展示尖端技术

聚焦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前海展馆今年众多参展企业都亮出硬核科技产品,不仅成为“吸睛王”,更成为海外采购商关注的焦点。

今年年初入驻前海的深圳市英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次参加高交会,作为全国首张超轻型eVTOL特许飞行证的获得者,其研发的超轻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酷炫外形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源介绍,这款名为YIVTOLS-ZERO的低空飞行器采用全球首创钛合金架构,最大载重为90公斤,具备“地面行驶、机上遥控操作和自动AI飞行”三种驾驶模式,单次飞行距离可达30至40公里,主要应用于文旅观光、产学研教学及个人体育运动等领域,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个人低空出行的交通工具。

“当前产品的售价相当于普通小轿车的成本,未来价格将进一步下降,目标是‘飞入寻常百姓家’。”陈源表示,公司入驻前海后发展非常顺利,几乎每天都有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与采购事宜,已获得美国、阿根廷、西班牙、菲律宾、英国、新西兰、迪拜等国家和地区约40台实际订单,意向订单也达200多台,“高交会仅首日就新增50多台意向订单”。

陈源表示,英武智能在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及飞行器安全性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未来固态电池技术成熟,产品性能还有望实现翻倍提升。他希望借助高交会平台,向全球展示中国企业在飞行器领域的最尖端技术。

展馆里另一款“爆款”产品是深圳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全球首创“具身智能+城市生活”新模式。当公司研发的GALBOT无人零售机器人,在客人通过前端平板点单和扫码支付后,便从身后的便利货架上精准抓取各类商品,现场观众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公司采取双总部模式,北京为AI大模型研发中心,前海为硬件研发中心,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依托珠三角建立了完善供应链。目前产品已落地全国四五十个点位,覆盖深圳前海、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成都春熙路等,计划年底达100台。”公司高级商务经理雷杰鹰说。

雷杰鹰介绍,该款机器人主打“无人售卖+数据采集训练”双重属性,打造“科技+文旅”概念,也可应用于无人药房与美团联动,并可在工业场景上用于搬周转箱、汽车零部件分解等。

“与市面上其他人形机器人比,其优势是搭载多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六维力控等,支持多模态感知,同时依托超百亿级虚拟合成数据训练大模型,专注‘干活’场景。还具备语音识别与交互功能,可简单对话、迎宾接待,能为商圈吸引30%左右人流量,自带打卡传播属性。”雷杰鹰说。

这些前沿高端科技均成功吸引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越南等多国采购商近距离考察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新型材料等,不少还通过翻译与企业深入洽谈合作意向。

而展馆特设的新品路演区更成了“人气王”,在InfiX.ai团队、元亨光电、泽芯未来等7家企业轮番发布新品后,每结束一场就有采购商上台“抢对接”,彰显前海科技成果的全球吸引力。

■延伸观察

前海已集聚

科技企业5.5万家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前海位于“香港—深圳—广州”黄金走廊轴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的关键位置。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首次赋予前海“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使命,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前海开发开放中的战略先导地位。

此后前海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为主线,以“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未来产业集群”和“深化深港科技合作、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为两个重点,围绕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全球云工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一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创新支撑平台。

密集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关于支持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科创专项政策,真金白银予以产业扶持,打造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前沿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地和新质生产力成果展示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5.5万家。其中,创新载体191家,同比增长9.1%,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约200家,成为大湾区科技服务密度最高、创新浓度最足、国际化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

2025年前三季度,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外资152.7亿元,同比增长25.4%,占深圳市比重56.4%。其中,实际使用港资122.6亿元,同比增长40.6%,占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外资比重80.3%。

“数据增长的原因得益于科技创新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突破口,以及专业服务与国际合作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始发力。”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如是分析。

文字:张玮 蔡敏玲 图片:前海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