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地处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沙角半岛板块”,是滨海湾新区的重要发展“战场”。她同时是虎门镇最南端,毗邻珠江口,一个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的社区,这就是虎门沙角社区。
这个社区,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加在一起,超过5万人。
因为她是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的重要“战场”,随着滨海湾新区建设的日新月异,沙角社区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
“我们社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全力配合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服务一些国家、省市和新区的重点工程落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我们始终在滨海湾新区的规划许可下,把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及产业发展基础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冲锋号角。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和民生事项建设,扎实推动一幅幅规划蓝图变为实景,把把‘百千万工程’干成‘民心工程’。”沙角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滨海湾新区建设的日新月异,沙角社区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
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
自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沙角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规划发展。社区成立“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辖区相关工作,专题研究部署沙角推进“百千万工程”具体方案。组织16个支部利用“三会一课”传达学习“百千万工程”文件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学习领悟“百千万工程”对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现代化水平、推动广东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工程建设。
社区妇联、团委还先后举行座谈会,动员辖区广大妇女、青年参与“家教家风”“绿美虎门”“美丽庭院”等“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工作,为沙角推进“百千万工程”凝聚了更大的合力。同时在实践中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通过系统性谋划、科学布局资源实现环境改善与民生提质协同推进。
让“百千万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据了解,沙角社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绩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融入新区规划,土地征拆稳步推进。
滨海湾新区是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协作推进深江铁路、城轨2号线、东湾大道等重点项目,是沙角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沙角社区严格落实省市镇“百千万工程”要求,坚持高标准、高效率对接新区规划,大力推进项目拆迁安置,不断调整工作重心与方法,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加强沟通协作和政策宣贯,目前土地征拆工作已初步打开局面,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是村容村貌提升,打造美丽圩镇。
沙角社区深入贯彻省市“百千万工程”行动任务,大力推进“绿美虎门”生态建设、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实施全面绿化升级,“见缝插绿、道路造绿、公园增绿”,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升级规划,目前沙角社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5%以上;落实“河长制”,每周定期对河涌及小微水体巡查工作,清理河涌垃圾约27吨,拆除违法搭建窝棚10间。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投入资金用于道路工程、环境整治、亮化绿化和水利设施,压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社区保洁无死角覆盖,巷道明渠改暗渠、重铺水泥路面。同时完善社区水利建设工程,投资约45万元完善社区水利建设工程,对河仔水闸进行维修加固。
三是提升民生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沙角社区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打造,开展多方面工作,让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在公共活动空间建设方面,社区对位于河仔新村的活动中心进行场地改造。主要是在原有活动中心基础上,对篮球场、凉亭、连廊等设施进行翻新,同时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等,该项目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绿化和休闲运动空间。
同时,在医疗服务环境改善方面,沙角启用了位于西雅一路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该站点经过升级改造,群众候诊空间得到扩大,各类卫生健康服务功能得到完善,进一步方便了社区群众就近就医、取药、体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标识。坚持以改善居民出行的便捷性为出发点,对凤凰路路面、河三村等道路进行修缮美化,梳理杂乱电线网线,改造雨污下水沟,完善道路照明、人行道、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在辖区光明路、路中大路等一批主要村道,增设路面标线及路边标牌,同时在沙电路,道路两侧安装非机动车道护栏、划线及标识。

■沙角社区通过村容村貌提升,打造美丽圩镇
未来发展新词条:融合·对接
展望未来,社区将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福祉基础,大力推进一批“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
“接下来,沙角社区将以‘百千万工程’为依托,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对接滨海湾新区’的重点方向,抢抓政策机遇,加快资源整合,凝聚发展动能,全力以赴将‘百千万工程’抓出成效,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沙田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沙角一是始终将“百千万工程”作为社区发展的“头号工程”进行推进。紧扣上级部署制定社区“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坚持围绕风貌提升、村庄绿美、停车整治、环境卫生、美丽田园等重点内容进行整治。
二是产业升级与集体经济提质,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引入智慧农业、文创旅游等新业态打造特色产业链。提升环境品质与基础设施优化,实施“微改造”工程,推进道路亮灯、绿化带硬底化等民生项目。
三是继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建立卫生文明评比长效机制。提升民生服务,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