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镇敬老院黄珍宜获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东莞+ 2025-11-14 16:33:44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来自中堂镇敬老院的黄珍宜入选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名单。

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夕阳红”

在很多中堂人眼里,中堂镇敬老院不仅是省级三星级敬老院,更是当地老人交口称赞的“温馨家园”。这里居住着数十位老人,其中不乏失能、半失能及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如何让每一位老人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专业的照护,是院长黄珍宜始终牵挂于心的事。

从事养老行业11年来,黄珍宜以专业护理为笔,以暖心服务为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敬老篇章,成为中堂老人们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老人眼中的“亲闺女”

“霍婆婆,现在关节没那么痛了吧?”“你帮我理疗后好很多了,你看。”婆婆舞动着手臂显得很开心。“您血糖高,注意少吃点甜食哦,我们大家会看着你的!”一番对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样的温馨场景,是黄珍宜与长者日常相处的真实写照。

在黄珍宜看来,养老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需要倾注爱心与耐心的事业。她常说:“相对其他工作琐碎,最重要的是要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老人。”多年来,她始终带着“把老人当家人”的初心,把每件琐碎事都做得细致入微。

从为老人修剪指甲、理发剃须,到陪伴聊天、倾听心事,她总是亲力亲为。更难得的是,她总能敏锐捕捉到老人隐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低保老人罗婆婆住院时,因女儿照料疏忽而情绪低落、拒绝治疗。黄珍宜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提着水果和营养品赶到医院,见罗婆婆没胃口,又立刻冲好麦片,一勺一勺喂进老人嘴里。“您好好吃饭、配合治疗,我们都盼着您早点回来。”她像哄孩子般的叮嘱,让罗婆婆内心倍感温暖。

黎公公曾因侄子忙于工作未能及时探望,闹了一整天脾气。考虑到黎公公听力差,黄珍宜凑到老人耳边,耐心地反复安抚,才得知老人只是想吃一碗村里的云吞。她当即放下手头工作,驱车赶往黎公公的老家,从村口小吃店买来热乎的云吞。当看到老人捧着碗、心满意足吃着的模样,黄珍宜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专业服务的“推动者”

“照顾好老人家,过硬的专业服务不能少!”作为护理专业出身的院长,黄珍宜将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老人家眼里,她不但像女儿一样亲,还成为了大家信赖的“家庭医生”。

中堂敬老院的老人大多年事已高,风湿关节痛、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小毛病频发。每当这时,黄珍宜总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凭借专业知识判断情况。对风湿关节痛的老人,她熟练操作理疗器械,配合推拿按摩,帮老人缓解疼痛;遇到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问题,她先及时告知家属,在获得信任后给予用药建议并密切观察,若病情无好转,再督促家属送医治疗。

为了让护理服务更专业,黄珍宜还主动承担起“培训师”的角色。她把自己的护理知识整理成实用教程,手把手教护工们药物管理、血压血糖监测、轮椅使用、床上擦浴等技能,甚至细致到演示如何安全转移瘫痪老人、如何为失能老人洗头。在她的带动下,敬老院的护理团队专业能力大幅提升。

为了让老人家居住得更加舒心安全,黄珍宜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逐步完善敬老院里的适老化设施:安装消防系统、加装走廊扶手、增设床头铃、改造厨房、添置康复娱乐设施……一系列举措让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中堂敬老院成功获评省级三星级敬老院。

精神关怀的“播种人”

在黄珍宜看来,敬老院不仅要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为了让老人家不孤单,黄珍宜牵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定期举办老人生日会、节日团建、心理健康辅导等,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丰富老人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她还专门建立了家属微信群,及时发布老人动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鼓励他们常来探望。“老人家最需要的是陪伴,看到儿女来,他们比什么都开心。”黄珍宜说。

看到院里有块闲置荒地,她又带头开垦,种上蔬菜和果树,让老人们既能体验劳作的乐趣,又能吃上新鲜蔬果,圆了大家“自给自足”的小心愿。

团队建设的“暖心人”

黄珍宜说,敬老院应该是充满温暖的“家”。这个“家”里,既要守护好老人的身心健康,也要稳住员工的服务初心。

对于24小时驻守在院的护工阿姨,黄珍宜同样关怀备至。护工们每天面对有认知障碍、行动不便甚至情绪不稳定的老人,有时还会遭遇家属的不理解,压力巨大。黄珍宜常常用理解与共情,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做好心理疏导,让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员工心态稳定,才能更好地照顾好老人。”黄珍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温馨的团队氛围。

“养老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看到老人们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得。”11年坚守,黄珍宜用专业与温情,让中堂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们的幸福港湾。

文字:记者 范德全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