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协政能量㉞|协商在一线 有事好商量——市政协积极打造“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
东莞+ 2025-11-14 08:53:30

楼道换新砖、停车不再难、老旧小区装上新电梯……一桩桩百姓身边事,正成为政协委员与居民面对面协商的“大事”。2024年市政协启动“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建设以来,各镇街(园区)政协小组共开展协商活动181场,联系群众2400人,理顺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77个,这些都是市政协推动协商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成果。

“莞事好商量”是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协商平台。市政协把打造“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作为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推动各镇街(园区)政协小组,以政协委员工作室为主阵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议事活动,真正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成果。

延伸触角更接地气

10月15日,长安镇长盛社区的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座谈会正在进行。主持会议的不仅是社区党委书记蔡炯朝,还有市政协委员陈苑珑。这种“双主持”模式,让协商更加平等开放。“僵尸车长期占道,老人孩子活动空间不足,新入户家庭子女入学难……”委员们仔细记录着居民反映的问题,最终聚焦三大民生痛点:整治乱停车、优化“一老一小”服务、解决新入户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围绕这三方面问题,镇村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群众代表深入协商交流,探寻可行的解决路径。

只有真正“沉”到基层,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履职才能更接地气。像这样的“商量”场景,如今在东莞各镇街时常可见,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长安镇的5名市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政协委员在身边”活动,不仅倾听群众对社区“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更是推动形成9份社情民意报告。

“莞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自2024年创建以来,市政协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出台了打造“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工作指引,构建链条完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工作闭环,协商议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各镇街政协小组和政协委员坚持融入、开放、共享理念,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工作室特色优势,同时立足镇街、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采取“固定+移动”方式灵活设置协商点,运用“会场+现场”“线上+线下”等形式,尽可能把协商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市政协通过打造“莞事好商量”平台,将协商平台搭建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企业园区、居住小区,把政协履职触角延伸到各界群众中间,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实现面对面协商、零距离沟通,推动“莞事好商量”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履职为民”品牌。

聚焦热点更聚民心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一直致力于做好“协商”大文章。在“莞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上,“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在哪儿协商”“如何协商”“协商了怎么办”等是关键的环节。市政协要求各镇街政协小组和政协委员,发挥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在协商议政中的主体作用,立足“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聚焦基层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通过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黄江镇新南社区梅塘花园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在过去,这类问题往往依靠政府单方面推动解决。而现在,黄江镇政协小组联合社区,利用“莞事好商量”平台,通过协商议事凝聚共识、解决问题。更换楼道地砖、建设全龄友好型口袋公园、推进老旧电梯更新……这些工程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政协小组发挥专业优势与资源整合作用,社区作为实施主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政协搭台、社会协同”的共建格局。

在万江街道,坝新路(官桥滘社区段)的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困扰周边群众多年。街道政协小组牵头,联合交警、交通运输、城管部门及社区,就此开展专题协商。全体与会人员通过视频直观了解路段实况,各部门与社区围绕痛点深入研讨,结合群众诉求和道路条件,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莞事好商量’,我们形成了‘问题共找、方案共商’的良好氛围。”万江街道政协小组负责人说。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随着“莞事好商量”的深入推进,协商内容不断丰富,协商机制不断完善,许多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被摆上“议事桌面”,通过多方协商得到妥善解决,群众对协商有了真正的获得感。

转化落实更有质效

“莞事好商量”从一开始就注重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市政协要求各镇街政协小组和政协委员及时汇总整理协商建议和协商成果,以提案、协商建议、社情民意信息或其他形式报镇街党委政府,争取镇街建立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联系,推动协商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让协商议事议而有效、议而有果。

厚街镇政协小组积极争取镇党委支持,组织开展“莞事好商量”专题协商5场次,推动城市阅读驿站项目、街心公园停车场建设、交通综合整治等工作落地见效。

在企石镇,政协小组组织委员考察新南村天子岭生态公园,实地了解公园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管护等情况。围绕群众反映的休憩健身设施不足问题,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协商,推动公园品质提升。

沙田镇政协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商成果跟踪督办机制,对达成共识的意见建议进行清单化管理,推动协商成果转化率达到85%。

“要准确把握‘莞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协商’主业,按照协商工作规则和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议事活动,积极营造‘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的社会氛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郑建民表示,接下来将全面深化“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建设,推动协商更加规范精准、提质扩面、走深走实,使协商民主更好赋能基层治理,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东莞政协特色履职品牌。

如今在东莞,“莞事好商量”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协商民主风景线。从停车难到交通堵,从招商引资到产业发展,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公园品质提升,一桩桩民生实事通过协商得以落地落实。

“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协商就在身边。”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东莞发生的生动实践。

委员风采

梁秀仪:

紧贴民生关切与城市发展脉搏

从提出“优化‘三孩’配套政策”,到推动“互助养老”落地生根,再到围绕委员工作室建设建言发声——市政协委员梁秀仪的履职轨迹,始终紧贴民生关切与城市发展脉搏。自2022年当选以来,她累计主笔撰写提案8件,参与南城街道政协小组提案7件,内容覆盖生育支持、基层治理、养老服务、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逐步走出一条从“多维关注”到“务实建言”的成长之路。

“不调研,不发言。”这是梁秀仪履职的坚定原则。她积极参与市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脚步遍布黄江、道滘、南城等镇街的社区一线,多次依托“莞事好商量”平台,将协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扎实的履职带来累累硕果。她主笔的《关于优化“三孩”配套政策的建议》于2022年获评优秀提案;2024年,由南城街道政协小组撰写的文化类提案再获优秀表彰;她个人也荣获2024年度履职优秀委员称号。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深入洞察,也是政协履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体现。”梁秀仪表示,履职初期,她更多聚焦于自身熟悉的基层治理与教育领域,而随着深入参与“莞事好商量”等基层协商活动,她逐渐学会将专业视角与广泛民意相结合,推动建言从“纸面”走向“地面”。

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次关于独居老人关爱体系的协商活动。在市民政局的邀请下,她参与探讨“模拟家庭”、社交互助圈等互助养老模式,有效缓解了独居老人的“孤独感”问题。“这种‘问题共找、方案共商’的机制,让我真切感受到政协协商推动民生实事的力度。”她说。

2025年东莞两会期间,梁秀仪登台发言,接连提出“如何提升委员工作室运转效能”“如何推动‘莞事好商量’成效在基层更深扎根”等现实问题。作为南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政协小组组长,她推动将“莞事好商量”品牌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同步部署,引导委员在基层“出谋、出资、出力”,并持续探索委员工作室“软硬结合、线上线下、定向开放”的运行新路径,擦亮这张履职“金名片”。

“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梁秀仪说,“南城作为东莞城市中心区,更应以‘首善之为’打造‘首善之区’。我将继续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推动政协履职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让协商民主真正在基层生根开花。”

文字:付碧强 通讯员 莞政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