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AI赋能、非遗焕新!大朗“织”出产业新图景
东莞+ 2025-11-13 22:12:26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一场源于一根纱线的产业变革正在东莞大朗悄然发生。当千年非遗邂逅人工智能,当时尚设计对话智能制造,大朗——这个被誉为“世界级毛织产业集群”的东莞制造业重镇,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重新定义着毛织产业的未来。

第二十二届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开幕在即,记者近日走访印象草原、众兴机械、大朗毛织创新服务平台和巷头社区等,实地了解本土参展企业备展、大朗毛织产业发展情况。记者了解到,本届“织交会”将不仅是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围绕“科技、时尚、绿色”三大核心理念的产业深度演进。从AI设计大模型一分钟生成创意图纸,到智能横机一小时完成“纱线成衣”,再到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共生,大朗正以坚实的步伐,向全球展示其从“毛织名镇”向“毛织强镇”跨越的底气与实力。

非遗焕新
宋锦香云纱织演绎“制造美学”

在印象草原品牌极具现代感的展厅内,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正在静默上演。柔韧温润的顶级羊绒针织服装,与源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华贵纹理、香云纱的含蓄透润所打造的新中式服饰比邻而列,共同诠释着“中国制造”与“东方美学”的深度融合。印象草原,作为大朗镇本土毛织品牌的杰出代表,不仅专注高端羊绒女装领域长达二十年,更手握国家级植物染色技术发明专利,如今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

“长期以来,我们以顶级羊绒针织为核心,但这一品类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性的制约。夏季来临,我们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娟道出了企业寻求突破的初衷。“为此,我们决心丰富产品矩阵,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印象草原已与宋锦、香云纱等顶级非遗技艺达成深度合作,通过将古老的染整技艺、精细的手工刺绣与现代科技、设计理念进行融合再创作,成功研发出一个备受市场青睐的新中式服装系列,实现了产品线的全面延展与品牌价值的升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已成功入选首批“东莞·制造美学之城”IP展示资源库,并且是其中唯一的服装企业。这无疑是对大朗“制造+美学”融合发展战略成果最为生动的展示。刘娟进一步阐释:“我们通过对传统的宋锦、香云纱进行符合当代审美的时尚演绎,既保留了中式美学那份独特的含蓄与意境,又成功让传统工艺摆脱了时代的束缚,优雅地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它同时满足了现代都市女性所追求的时尚感、松弛感与舒适感,这正是其市场竞争力所在。”据她透露,在本届“织交会”上,印象草原仍将以羊绒针织产品作为展示主线,同时会附带呈现部分非遗系列精品,预计亮相新品将达上百件之多。

大朗毛织管委会党支部书记任斌彬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将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毛织产业,是本届“织交会”着力打造的一大特色。“我们精心策划了系列特色活动与创新秀演,特别新增了非遗时装秀环节,旨在展示少数民族非遗制衣技艺与东莞本土醒狮、剪纸等非遗元素的创造性结合,让古老文化在毛织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智造提速
“一线成衣”颠覆传统生产模式

如果说非遗的融入是为产业注入灵魂,那么智能制造的进阶则是为产业锻造强健的骨骼。在东莞市众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不见传统纺织车间的人头攒动与喧嚣,只见一排排先进的电脑横机正有序运转。操作人员轻触按钮,机器便开始了精准的“编织”。纱线在精密构件的引导下穿梭、交织,不过一小时,一件款式新颖、做工精致的毛织成品便从机器下方完整送出,高效而从容。

东莞市众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脑横机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民营企业,创新始终是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品已远销全球多个地区。今年将是该企业第十二次亮相“织交会”,目前各方面筹备工作均已就绪,届时将集中展示其技术实力、重磅新品与核心竞争优势。

“回顾过去,制作一件毛衣需要经过编织、缝合、套口等多道繁复工序,高度依赖熟练工人的协作,周期长、成本高。”公司董事长林养高指着一台设备介绍道,“但现在,使用我们这台最新研发的多功能简易一线成衣无缝电脑横机,从一根纱线到一件完整的毛衣,只需一小时即可完成。机器操作极为便利,能显著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省大量成本。”

林养高补充说,这款设备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经过数年市场验证与持续迭代升级的成果。“我们前几年便开始推广初代产品,并根据市场反馈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如今展示的是基于最新技术全面升级的版本。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极高的性价比——售价仅在五万元左右,技术成熟稳定,后期维修保养更为简便,一名技术人员可同时看管三十多台机器。”正是这些突出优势,使该设备获得了大朗、常平乃至广西等地区众多毛织企业的广泛认可,它也必将成为众兴机械在本届“织交会”上主推的明星产品。

AI赋能
高效大模型激发设计师无限创意

在创意与效率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人工智能的浪潮也席卷而至,为毛织产业的前端设计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任斌彬透露,本届“织交会”上,大朗毛织管委会将与设界科技集团联合推出毛衫AI设计大模型,这也是展会最受期待的亮点之一。它将极大地简化毛织服装的设计流程,提升响应速度,更好地迎合当下“小单快反”的市场需求。

继去年成功推出“来莞定制”数字化高端毛织服务后,这款毛衫AI设计大模型是大朗毛织践行“科技+设计”融合战略的又一力作。设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总经理冯永强揭示了其背后的逻辑:“原创的设计和独有的花型是服装产品获取高附加值的关键。为了有效提升大朗毛衫的附加值,我们首先在织片领域构建了一个庞大且专业的服装数据库,进而依托AI大模型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智能设计和创意衍生。”他透露,目前该AI设计平台已收录了超过200万张款式图,构成了模型训练的坚实基座。

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的办公室,冯永强现场演示了AI设计大模型的应用。登录POP·AI智绘平台网页端,输入几个关键词描述,并选择相应的风格引擎后,平台基于大模型迅速进行理解、匹配与生成。短短一两分钟,数张各具特色、完成度极高的新款毛衫设计图便呈现在屏幕上。“这为毛织企业的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创意辅助和智慧支持,能够快速激发灵感,并显著提升前端的设计和产品研发效率。”冯永强表示。

渠道革新
“大朗优选2.0”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生态

在修炼产品“内功”和设计“脑力”的同时,大朗毛织在市场营销与渠道拓展上也迈出了革新性的步伐。本届展会上,备受关注的“大朗优选”品牌将重磅推出2.0版本升级计划。展会现场将引入功能强大的中央直播间体系,通过实时互动、达人带货、跨境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助力参展商精准触达海内外潜在客商,切实提升参展转化效率。

“大朗优选”自启动以来,便依托大朗镇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与优质企业资源,以“整合产业资源、赋能企业发展”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一个集产品展示、品牌推广、销售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谈及此次升级,大朗优选负责人陈彬豪解读道:“1.0版本更多侧重于线下实体展示与交易,而升级后的‘大朗优选’2.0版本,深度融合了线上数字营销资源,实现了从原有线下主导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同步推广的战略提升。”

陈彬豪进一步介绍,此次“大朗优选2.0”的升级,聚焦于展会场景下企业的核心获客需求,着力将数字化营销工具与线下实体展会进行深度绑定。其中,中央直播间体系的搭建被视为关键突破点,旨在为参展企业打造一条“线上引流+线下体验”联动的营销新路径。

为了确保中央直播间体系的高效、专业运转,“大朗优选2.0”从三个维度夯实了基础:在硬件设备上,搭建了专业级直播间,并配备了高清拍摄设备与专业收音器材,保障播出质量;在内容创作上,组建了专业的短视频拍摄团队,精心策划从毛织品制作过程探秘到产品细节深度展示等一系列内容脚本,并在抖音、快手等主流社交平台同步分发;在人才团队上,不仅邀请行业专家与资深主播为运营团队提供技巧培训与产品知识指导,还设立了具有激励性的销售奖励机制,根据直播销售业绩给予团队相应奖励,充分激发积极性。随着“织交会”的临近,这套体系已整装待发,将为展会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大朗毛织产业向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方向加速迈进。

空间升级
产业“上楼”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与毛织产业链上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迭代升级同步,承载这一切的产业空间载体本身,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升级焕新。传统的、分散的毛织加工坊正逐步从历史的舞台中央退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大朗毛织产业“向上发展”的趋势日益清晰。

被誉为“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大朗镇巷头社区,正是这一变革的先行者。当前,该社区以构建产业新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全力推进总投资高达6亿元的巷头连片“工改工”项目,旨在通过空间的重新塑造与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而持久的新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重点建设“四中心一大厦”,即毛织整烫中心、电商直播选品中心、毛织科创中心、设计师创意设计中心,以及标志性的电脑横机智造大厦。这一宏大规划并非简单的场地建设,而是致力于同步配套设计、研发、智慧生产、销售、仓储、办公等全链条功能,意图通过空间的科学重塑,打造一个布局现代化、产业多元化、协同一体化的毛织智造产业园,最终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这片区域原先布局着一些低矮、分散的旧厂房,每年能为社区带来数百万元的租金收入。在推进升级的过程中,社区下了极大的决心,暂时舍弃了这部分稳定的租金收益,坚持整体推进,促进毛织产业往更高质量发展。”巷头社区宣传委员李淼丽说。

该项目一期占地50亩,前期的各项审批与备案手续已全部办结,施工单位已正式进驻现场,现阶段正有序开展工棚搭建、施工水电安装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项流程规范、高效。按照既定计划,一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12月初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周期约600至700天。社区接下来将持续狠抓施工质量与进度管理,确保这一战略性项目能如期为区域毛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字:李健武 图片:李健武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