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将在东莞海战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与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承办,以文物为脉络,讲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求索之路,再现跨越千年的“火”与“海”的史诗。
五部篇章,勾勒航海火器史诗
展览以“火器溯源”“威名世界”“中外合流”“曲折发展”与“走向复兴”五部篇章,勾勒出中国航海火器跨越千年的壮阔历程。
第一单元“火器溯源”,生动追溯了我国古代先民从创制简单火攻武器,到随着舟楫出现与水战爆发,逐步将火器广泛应用于水上作战并发展为军事航海利器的演进轨迹,为中国古代军事航海科技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单元“威名世界”,精彩展示了火药发明后,从宋代突火枪等初级火器闪亮登场,到元明时期火铳、火炮的创制与应用,中国火器制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跻身当时世界军事强国之列。
第三单元“中外合流”,深刻呈现了明朝中叶西方航海火器通过海路传入后,中国火器专家积极改良外来火器以适应本国军事航海需求,实现中外火器技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标志着国家航海火器发展迈入多元文明互鉴的新时代。
第四单元“曲折发展”,真实记录了鸦片战争后,面对外患迭起,中国有识之士开始放眼世界、研究西方新型枪炮以加强海防,虽使火器研究出现由萎缩逐步回升的势头,但因外国侵略、政局动荡与国力衰退,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家航海火器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只能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第五单元“走向复兴”,昂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军事航海火器装备历经从引进苏制火器到独立自主研发制造的奋斗历程,这不仅凝聚了几代军事航海火器专家的集体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海军人建设一流海上强国的梦想,标志着我国航海火器发展重新驶向深蓝、走向伟大复兴。
百件珍品,铭刻向海图强之志
东莞,这座面朝南海的岭南古邑,其命运始终与海洋紧密交织。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着帆樯云集的商贸往来与文明互鉴;它也在一百八十多年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承载起一个民族的荣光与屈辱、抗争与求索。虎门,正是这部宏大史诗的聚焦点。林则徐在此销烟,关天培在此殉国,那曾被誉为“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和斑驳沧桑的铁炮,至今仍在无声诉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与“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警示。
本次展览荟萃典籍、兵器、船模、炮具、图纸等120件/套珍贵文物展品,从凝聚兵家智慧的《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等兵家典籍,到运筹帷幄、勾勒万里海疆的《清定海县沿海驻军及炮台分布图》《清镇海各炮台图》等海防舆图;从见证火器革新的元代“至正元年造”铭文铜手炮,到充满想象力的“火龙出水”“神火飞鸦”古代火箭模型;从象征近代海军崛起的北洋海军成军金牌与指挥刀,到彰显现代海军力量的“辽宁舰”航母模型……每件展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浪花,共同串联起一部波澜壮阔的海防史诗。
展览不仅清晰勾勒出中国火器独立发展、由简至繁的内在脉络,更通过荷兰舰炮、英国燧发枪等外来火器的对比陈列,搭建起一场无声的文明对话,再现中西海上力量的交汇与碰撞。而一级文物北洋海军金牌等珍贵文物,与精心复制的“猛火油柜”“一窝蜂”火箭等模型相映成趣,让遥远的历史变得真切可感。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器物,不仅见证了海疆烽烟的起落,更诉说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