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叶凯琪《二十年后的家乡》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1-13 11:17:41

二十年后的家乡

东莞外国语学校五(1)班 叶凯琪 指导老师 谢念 13602316840

推开木门,清甜的桂花扑进怀里——是老家那棵桂花树的味道,可眼前的一切又让我恍惚。离开了二十年,我又踩着初秋的阳光回到故乡。

小区门口的露天菜场早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穹顶的“生态蔬馆”。无土栽培架上,青菜、番茄、黄瓜鲜嫩欲滴,扫码就能在电子屏上看见它们从发芽到结果的“成长日记”。我拿起一把油菜,穿蓝围裙的机器人就滑过来,软乎乎的电子音裹着水汽:“今早五点刚摘的,清炒最鲜哦。”那语气,像极了小时候邻居王阿姨把菜塞给我时的叮嘱。

往巷子里走,青石板路还泛着旧光,老街道却成了“智慧便民巷”。小卖部变24小时无人便民站,扫码取货超方便;旧报刊栏换成柔性电子屏,滚动着社区通知和互助消息,比从前贴满纸条的告示栏更暖。巷尾的修鞋铺居然还在,李叔戴着老花镜,指尖拨弄着智能缝纫机的触屏,针头在皮鞋底灵活穿梭——听见动静,他抬头笑出满脸皱纹:“丫头回来啦?你小时候总蹲这儿看我补鞋,现在这机器比我手快多咯!”机器的“哒哒”声混着他的笑,比记忆里更热闹。

傍晚陪妈妈在河边散步。当年漂着塑料袋的小河,如今清得能看见银鳞小鱼追着水草游。“小天鹅”净化机器人浮在水面,像片白羽毛似的吸走杂物。遇见张爷爷,他手腕的智能手环提醒:“步数达标,记得吃降压药。”河边高楼外墙爬满绿植,妈妈说这是“会呼吸的墙”,夏天能给楼房降温,还能净化空气。

站在石桥上,晚霞把天空染成蜜色,风里的桂香、居民的谈笑声、智能设备的轻提示音缠在一起。我忽然懂了:家乡的路宽了,房子新了,连补鞋的针脚都裹上了科技的温度,但烟火里的温暖,从未变过。这里,永远是我想回的家。

作者: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叶凯琪;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