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得了“肺癌之王”!东莞这家医院帮他打破“生存魔咒”
东莞+ 2025-11-12 13:21:37

“这次复查结果很好,病灶稳定,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拿着最新的检查报告,张先生很高兴。53岁的他曾被“癌王”判了“死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平均生存期不足1年。但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的精准治疗下,他不仅顺利活过5年,还能正常上班。

病情要从2020年6月说起,当时张先生因反复咳嗽在当地医院拍了胸片,显示为肺肿瘤,转到该院后,胸部CT、病理活检等检查确认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右肺癌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骨转移)

胸部增强CT示右肺门占位,并纵隔4、5、6、7区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

在肺癌的众多类型中,小细胞肺癌虽占比不高,却是肺癌中侵袭性最强的分型,它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通常不足1年,被称为“肺癌之王”。得知病情后,张先生一家慌了神,甚至动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肿瘤中心迅速组建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综合评估发现,除胸部病灶外,张先生虽存在骨转移,但转移灶只局限在胸4椎体,属于临床上说的“寡转移”——这意味着,他仍有根治的可能!

第一步:化疗“破冰”,肿瘤明显缩小

依据当时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可选择化疗联合免疫或单纯化疗。然而5年前免疫药物价格极高(一疗程超过10万元),受经济条件限制,张先生选择了单纯化疗。

化疗的副作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在汪飞医生和张淑珍护士长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张先生仅出现了轻微恶心、呕吐和脱发,体重几乎没降,咳嗽症状也明显好转。

2周期化疗后复查显示:右肺病灶、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胸4椎体的骨质破坏区基本修复。

第二步:精准放疗“补刀”,抓住关键转机

此时团队面临一个抉择:继续全身化疗,还是尽快介入胸部放疗?

陈永发主任、曹红敏副主任和汪飞医生反复讨论后达成共识:虽然张先生最初的分期为广泛期,但化疗后已基本转为局限期,必须遵循局限期治疗指南,尽快介入胸部放疗,进入同期放化疗阶段,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总生存期。

第三步:巩固治疗“收尾”,实现临床完全缓解​

随后张先生又接受了2周期全身化疗,前后共完成6周期化疗。复查结果显示:胸部病灶消失,骨转移病灶稳定,其他部位未发现新的转移。

按照指南,汪飞医生又为他安排了脑预防照射,降低发生脑转移几率。至此,整个治疗圆满结束。​

治疗期间,医护团队的对症处理、营养指导和心理疏导,也成了张先生的“精神支柱”。随访至今,他的病情始终稳定,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

从左到右显示肿瘤逐渐消失,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在汪飞医生看来,张先生的治疗效果并非偶然。一方面,他严格遵医嘱完成了规范治疗,从化疗到同期放化疗再到脑部预防性照射衔接很及时,没有因为副作用或心理压力中断治疗;另一方面,他的心态调整得很好,家人的支持也为治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盾。

如今,张先生不仅能正常生活,还在一家公司当保安,日子过得充实又踏实。他经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放弃,配合医生好好治,就有希望!”

知多D

如何预防和早发现小细胞肺癌

1.首要预防:

戒烟是降低小细胞肺癌风险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越早戒烟效果越好。

2.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筛查至关重要。长期重度吸烟者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这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尽管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但并非所有患者预后都差。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灶显著缩小,有些甚至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所以,正确面对和积极治疗很重要。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靶向药物、免疫疗法以及联合治疗策略正在持续探索和临床试验中,这无疑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文字:李广 图片:医院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