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怀集的乡野阡陌间,
一场静悄悄的“空间革命”
正为“百千万工程”写下生动的注脚。
从盘活闲置资源到探索绿色路径,
怀集正以一个个鲜活的实践,
将发展的“痛点”变为“亮点”,
让希望的春水在田野上尽情流淌。
怀集马宁:
闲置地重生激活一池春水
在怀集县马宁镇,曾经连片破旧泥砖房、村小撤并闲置地,如今正悄然变身:成了机器轰鸣的车间,成了农产品飘香的加工厂。这场对闲置地资源的深度挖掘,不仅让镇村面貌焕新,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 马宁镇全貌。图源 怀集发布
“从公司注册到投产,只用1个月!”谈及落户马宁镇的经历,怀集英铧电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政权连连称赞。这家企业的落地,正是马宁镇盘活苏沙村3300多平方米闲置土地的成果,企业首期投资500多万元。
△ 怀集英铧电源有限公司车间内正赶制订单。通讯员供图
为做好破旧泥砖房拆除的“后半篇文章”,马宁镇以产业思维谋发展,通过全面摸底调研、优化政策扶持与审批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如今,英铧电源生产的逆变电源、变压器等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年发放租金、工资超700万元,闲置地真正活成了乡村振兴的新阵地。
在明星村无花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郑颂林表示,当地租金便宜、招工容易,加之属于平原镇,连片土地利于农业种植,因此选择在明星村发展无花果种植,并租下金群村35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地,成立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加工厂房,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企业一期车间年处理农产品能力达1900吨,还能为3000多亩农地提供加工代工服务;2023年扩建的二期厂房,建成组培苗车间和金线莲种植基地,年生产无菌种苗200多万株,其中金线莲培育项目获批肇庆市农业地方标准与市科技项目。从田间到车间,农产品实现从“初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稳稳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以上2图图源 怀集发布
依托当地传承百年的家具产业底蕴,马宁镇主动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动员在外村民返乡发展,并充分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目前已成功扶持10多家家具厂落地投产,让老产业在乡村焕发新活力。村里不仅成功注册“马宁蔡屋”商标,还整合29间家具加工厂成立家具协会,今年计划整合蔡屋迴龙自然村8658平方米闲置地与破旧厂房,建设家具产业园,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制衣产业同样“聚”势喜人。马宁镇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瞄准20余名在佛山深耕制衣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资源的村民,主动对接、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如今,已有30多家制衣厂或加工小作坊在当地落地扎根,不仅让制衣产业在乡村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
从沉睡闲置地到产业新空间,马宁镇用实践证明,盘活土地资源,就是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怀集大岗:
探索乡村振兴绿色路径
在怀集县大岗镇,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片独特的“蓝色海洋”。板阵之下,节水抗旱稻与中药材茁壮生长,描绘出一幅“上可发电、下可耕种”的立体农业图景。这一“农光一体”示范项目不仅重塑了乡村面貌,更让曾经的闲置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 怀集县大岗镇“农光一体”示范项目。肇庆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陈亦飘 摄
今年以来,大岗镇新能源发电量突破3200万千瓦时,达到全镇同期用电量的3倍,智能化电网高效输送清洁电力3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如今每小时有3.3万千瓦时绿电从光伏板注入电网,这些清洁能源可同时点亮33万盏100瓦的LED节能灯,照亮乡村振兴的绿色之路。
怀集大岗镇的蜕变,始于中能建投150兆瓦“农光一体”示范项目的落地。该项目在谭英、梁水、镇南村等3个村流转闲置土地1800余亩,采用光伏板下层种植节水抗旱稻等特色农作物的立体布局,实现单位面积土地效益最大化。这种“一地两用,农光互补”的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 中能建投150兆瓦“农光一体”示范项目。陈本康 摄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和每亩100元的土地管理费,每年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同时提供运维、农业管理等就业岗位50余个,可增加群众年收入4万多元,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的良性转化。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大岗镇成功引入江苏同启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建设300兆瓦时/600兆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磷酸铁锂储能技术。项目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及15兆瓦时/30兆瓦时储能系统,形成完整的“光能转化—电能储存—电力输送”产业链条。

围绕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大岗镇构建起多层级协同的智能电网体系。建成35千伏岗镇输变电工程,配备2台10兆伏安主变,满足201平方公里区域用电需求。规划建设220千伏燕岩输变电工程,总投资2.5亿元,设计2台180兆伏安主变容量,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后将有效解决区域清洁能源消纳瓶颈。

绿色电力的蓬勃发展,正为大岗镇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据测算,大岗镇“农光一体”项目年均提供的1.4亿千瓦时绿色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这一减排效果相当于等效完成植树造林5万株,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从闲置地到聚宝盆,
从单一种植到立体富农,
怀集马宁与大岗的探索,
绘就了资源再生与绿色发展的鲜活范本。
春水已活,未来可期,
怀集乡村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来 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李嘉琪 陈亦飘)怀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