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人北上养老潮:为何偏爱佛山?
佛山+ 2025-11-05 11:11:39

“我选择佛山,是因为这里既亲切,生活也舒心。”在佛山养老的香港长者李婆婆用一口流利的粤语道出了北上的初衷。

如今她在佛山的日子从容而惬意:清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起床,以一顿地道粤式早茶开启一天,随后与院友打牌、聊天,傍晚在花园散步……她笑着说:“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今年重阳佳节,南海桃苑福利中心举行丰富的敬老活动。

李婆婆的选择,映照着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的新趋势。据香港特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长者选择在广东定居,人数较过去十年间增长超过四成。

在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内地城市中,佛山凭借地缘相近、文化同源、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成为最受香港长者青睐的养老目的地之一。截至2025年9月,广东共有24家养老机构入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其中佛山独占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跨境养老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声同气,无缝融入的广府生活圈

对于选择跨境养老的香港长者而言,从香港西九龙站乘坐高铁抵达佛山西站,仅需一个半小时,便捷的交通有效消弭了地理隔阂,让亲情的探望触手可及。

“儿子每周末都来看我,往返很方便,我住得很安心。”入住南海区畅享荟养老院的麦阿姨道出了许多长者的共同感受。她规律的日常生活:清晨六点多起床,早餐后适当运动,下午两点准时与院友们相约麻将,晚上看看电视后休息,正因家人的频繁探望而更显圆满。

香港长者麦阿姨正在进行每日健康监测。

除了交通便利,语言的无障碍沟通与饮食的习惯契合,是香港长者能够快速融入、将佛山视为“家”的文化基石。

语言上的一致性,首先带来了医疗与照护过程中的深度安心。“这里的护理人员都讲粤语,照顾老人非常周到。”同在畅享荟养老院的黄伯伯一边接受理疗师按摩,一边满意地说道。

他中风后原本需要轮椅代步,在此经过每周规律的理疗与针灸后,现已能扶着助行架独立行走。熟悉的乡音,极大地缓解了他在康复过程中的异乡疏离感。

入住佛山南海区畅享荟养老院的黄伯伯正在接受理疗师按摩。

而源自味蕾的满足,则直接维系着长者们与故土的情感联结。“虾饺、叉烧包,还有顺德双皮奶,佛山美食非常好,我很喜欢。”南海桃苑福利中心的周婆婆由衷赞叹。

她不仅自己享受着佛山的养老生活,更主动成为这份幸福的“推介官”,向香港的亲友们发出邀请。

为了营造这份“家”的氛围,佛山本地的养老机构在软性服务上做足了功课。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院长姜丽敏介绍道:“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活共同体,在文化维度上,确保全员提供粤语服务,每周定期供应烧腊、云吞面等经典港式餐食,开通香港电视频道,常态化组织粤剧、茶话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全方位营造浓厚的乡情氛围。”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院长姜丽敏(左一)与入住的香港长者合影。

政策赋能,跨境养老实现“零自付”

面对香港本地安老资源紧张、轮候时间漫长等现实困境,“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一项跨境养老福利政策,正为越来越多香港长者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香港长者黄阿姨与林伯伯正在观看香港电视频道的节目。

“在香港我们排队已经快三年了,还没有老人院接收我们。”与丈夫林伯一同入住佛山桃苑福利中心的黄阿姨道出了许多长者的无奈。这一政策恰恰瞄准了此痛点,旨在舒缓香港本地安老服务压力,并拓展长者的养老选择。

政策的落地,离不开清晰简化的申请流程与坚实的资金支持。桃苑福利中心院长姜丽敏具体解释道:“我们提供‘一站式协办’服务,协助长者申请计划,减轻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评估的香港长者,可享受由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全额资助,全面覆盖在佛山的食宿、护理及基本医疗费用。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

经济账更是触手可及的实惠。选择自费入住佛山养老机构的香港长者,每月支出仅相当于香港同类机构的三分之一;而符合“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条件者,更可实现令人安心的“零自付”养老。

南海区畅享荟养老院院长杨志仙为此算了一笔明白账,“在香港,享受我们这种环境和档次的养老服务,月费可能要去到3万港元。公立养老院虽然便宜,但需长时间轮候,且环境确实没有这么舒适。”

南海区畅享荟养老院。

医养结合,安心托付的“第二个家”

与香港相比,佛山的养老机构不仅在空间上更为宽敞、环境更加舒适,更在医养结合的深度上构筑了坚实的健康屏障。

从香港入住的黄阿姨对此感触颇深,“香港居住地方比较紧迫,老人院很拥挤。”而她和丈夫在佛山不仅住上了宽敞的房间,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人情味。“无论是院长、护士,还是护理人员,对我们都很有爱心。”

这份安心,源于佛山扎实的养老服务基础。目前佛山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91家、养老床位2.1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高达79.3%,凸显了其专业的医养结合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各家机构探索出的成熟模式成为长者健康的“守护者”。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设有桃苑康复医院,为长者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以桃苑福利中心为例,其依托独特的 “两院一体”模式,将院内自设的桃苑康复医院与周边多家三甲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无缝衔接,并提供24小时医护响应,从而彻底打消了长者异地就医的顾虑。

在此入住的香港长者谢先生便是受益者,几个月前他还需依靠轮椅,经过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如今已能扶物独立行走。

专业的医疗照护是基础,而高品质、标准化的服务则是提升晚年生活质感的关键。佛山全市76家星级养老机构中,有12家已达到五星级品质,它们共同推动着当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的升级。

这也正是86岁的陈阿姨在比较了珠三角多个城市的5家养老院后,最终选择南海畅享荟养老院的原因。“我中意佛山这间。来到这里觉得非常亲切。”她热情地评价道,“如果让我打分,不止100分,超过100分!”

老有所乐,重建社交的温暖共同体

在满足基本照护之外,佛山养老机构更致力于为香港长者构建一个有温度、有联结的社交生活圈,让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举行重阳节敬老活动。

畅享荟养老院杨志仙院长分享了他们的贴心做法:“我们经常组织长者们一起喝茶、聊天、开展兴趣活动。”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却有效消融了新入住香港长者的陌生与孤独感,帮助他们迅速融入新环境。一位长者用一句生动的“没大没小”,道出了这里轻松自在、亲密无间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者们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南海桃苑福利中心举行重阳节敬老活动。

这种有意识的社交重建,对长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桃苑福利中心,李伯伯的日常生活便是明证:“天天和院友一起打麻将,大家有说有笑,住得非常开心。”简单的娱乐,承载的是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

更有长者在融入后,主动将这份温暖传递,找到了晚年生活的全新价值。戚婆婆入住仅几个月,不仅自己快速适应,更化身“热心街坊”,主动关心和帮助新来的香港同乡。从“被照顾者”转变为“关怀者”,她的角色悄然变化。

“以前总觉得养老就是安安静静待着。”戚婆婆笑着感慨,“没想到来了这儿,不仅交到了聊得来的朋友,还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和兴趣。”

对于许多像她一样的香港长者而言,迁居佛山远不止是养老地点的变更,更是一场养老观念的焕新。在这里,养老不再是单调地守候时光流逝,而是主动拥抱社群、发掘兴趣、重启人生的崭新篇章。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庞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