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8岁男童确诊高血压,竟然和日常习惯有关!家长别不当回事!
东莞+ 2025-11-03 15:38:09

提到高血压,很多人认为它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它的“魔爪”正在伸向年轻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儿童都受到了高血压的威胁。最近,东莞8岁的男童小明被确诊高血压,而且他平常没有明显不适,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小明今年8岁,身高140厘米、体重近53公斤,在学校的常规体检中被发现血压异常升高,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儿科就诊。医生完善检查后发现,他不仅血压高达144/84mmHg,同时合并肝功能损害、脂肪肝,被诊断为“儿童高血压、肥胖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

小明的父母都没有高血压病史,医生结合他平时爱吃零食及缺乏运动的习惯,在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其为原发性高血压,推断和其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有较大关系。

一、儿童高血压有哪些类型?病因是什么?

数据显示,6-18岁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3.0%-5.0%,其中以无症状高血压居多,主要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的副产品”,最常见的引发因素是肾脏问题。

而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确病因,多发生在12岁以上的青少年身上,在此年龄段的患儿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比达 51.7%。这类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若长期不管,会损伤心血管、大脑、肾脏及眼睛等重要脏器。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肥胖是第一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父母高血压史、低出生体重、早产、不良生活习惯(如糖、盐摄入过多,蔬菜摄入不足、睡眠和身体活动缺乏)以及心理与精神压力等。

家长别觉得 “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超重或肥胖,爱吃高盐零食、喝含糖饮料,不爱运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悄悄超标,因此,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是关键。若早期不干预,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将明显增加。

二、儿童高血压有这四大危害

01损害心脏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增加儿童期及成年后心力衰竭、冠心病的风险。研究显示,未经干预的高血压儿童中,约30%存在左心室肥厚,这是心功能受损的早期信号;超过40%的成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起源可追溯至其儿童期甚至生命周期的更早阶段。

02损伤肾脏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多由肾脏疾病引起,而高血压又会反过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这是儿童高血压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03影响血管与大脑

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增加成年后脑卒中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影响脑部血流,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长期甚至影响认知发育。

04损害视力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眼底血管病变,严重时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进而影响视力,甚至致盲,这种情况在血压长期显著升高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三、如何科学预防儿童高血压?

01控制盐摄入,少吃“隐形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3克(约半个啤酒瓶盖)。家长烹饪时尽量少放盐、酱油、味精,同时避免给孩子吃高盐零食(如薯片、咸菜、加工肉制品),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看配料表,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

02坚持运动,避免久坐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建议,6-17 岁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 6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跳绳),每周至少 3 次高强度运动(如篮球、足球)。同时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小时,避免久坐导致肥胖。

03管理体重,预防肥胖

肥胖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数据显示,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至4倍。家长应通过合理饮食(保证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和规律运动,帮助孩子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2-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应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5-85百分位之间,超过85百分位即为超重,超过95百分位则为肥胖。)

04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从3岁开始,每次儿童常规体检时增加血压测量(《中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推荐);若孩子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肾脏疾病等高危因素,应每半年至1年监测1次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就医排查原因,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文字:李广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