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巾帼有妙招:防蚊草扮靓街巷,贴心服务温暖特殊群体
魅力万江 2025-10-31 09:43:11

为切实保障居民健康,筑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屏障,万江街道妇联凝聚各级妇联、巾帼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以清理整治、绿植驱蚊、贴心帮扶等暖心行动投身蚊媒防控,让“她力量”成为守护家园的生动注脚。

 

 

01

环境整治+绿植驱蚊

筑牢防蚊“双重防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环境整治为核心,巾帼志愿者组建“爱国卫生运动攻坚小分队”,带着工具穿梭在街巷院落,聚焦房前屋后、绿化带、花盆托盘等蚊虫孳生重点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与整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水蛇涌、坝新、新城、流涌尾、严屋、上甲、小享等社区,巾帼力量对闲置地上的废旧轮胎、饮料瓶进行集中清运,对绿化带低洼处投放灭蚊幼生物剂。

 

牌楼基、万江墟、官桥滘、黄粘洲、胜利、万江、新村、简沙洲、新和等社区的巾帼力量则重点清理冷巷杂物与排水沟淤泥,实施“清淤—喷药—封堵”三步闭环处理,彻底消除卫生死角。

 

 

图片

 

村民们更是将环境整治与绿植养护融入“美丽庭院”日常管护。走进拔蛟窝社区省级“美丽庭院”典型户陈丽娟家中,闲置花盆、瓦罐钻孔排水或倒扣存放,腾出空间栽种清香木等驱蚊草;定期修剪庭院绿植,及时清除落叶枯枝。“以前院子角落总堆着杂物,现在收拾干净,种上驱蚊草,不仅看着清爽,蚊子也少多了。”陈丽娟边打理盆栽边说。

图片

 

在石美社区,不少居民家中阳台、窗台摆上几盆迷迭香、清香木,让绿植筑起“防蚊屏障”。这些带着特殊香气的植物成了社区里的“抢手货”,叶片散发的挥发性成分能干扰蚊虫嗅觉,在两米左右范围形成天然“保护圈”。从窗台的零星点缀到阳台的小片区种植,居民们用生态方式替代化学驱蚊,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减少了杀虫剂使用,让绿色防蚊理念在社区悄然扎根。

 

02

贴心服务“有温度”

重点帮扶暖人心

 

 

图片

 

在引导家庭清理积水、种植防蚊草的过程中,巾帼志愿者格外关注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用贴心服务让防控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万江社区,巾帼志愿者带着防蚊礼包上门,帮独居的张婆婆打扫庭院,翻倒积水桶,还耐心讲解每周清洗空调接水盘、用防蚊网罩住地漏的小技巧。

 

 

图片
图片
图片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巾帼志愿者定期上门检查纱窗完好度,清理阳台闲置容器积水,不仅自制中草药防蚊包悬挂在屋内,还帮忙给种下的驱蚊草浇水施肥。“姑娘们比亲人还细心,帮我把藏在轮胎里的积水都清了,教我种驱蚊草,现在家里到处都是清香味。”张婆婆的感激道出了特殊群体的心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街道妇联还开展多场艾草锤手工制作课,从裁剪布料、填充艾草等材料,到穿针引线缝合,每一步都充满互动。孩子们既了解了传统中医文化,又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家长与孩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感情。

 

03

科普宣传“全方位”

全民防控筑防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巾帼志愿者深入家庭、小区和商铺,面对面讲解虫媒传染病危害,现场示范居家防蚊要点,还带着驱蚊草样本,向居民介绍不同防蚊植物的功效与养护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社区妇联通过“线下宣讲+线上推送”方式构建科普防护网。拔蛟窝、蚬涌、坝头、坝新、石美等社区及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开展“防蚊小课堂”,用实物演示清理花盆托盘、宠物饮水碗等隐蔽积水点,手把手教学驱蚊草种植;滘联、牌楼基、金泰、小享、谷涌、万新等社区及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则在微信群推送短视频,普及“翻盆倒罐清积水”的具体方法,避蚊胺、派卡瑞丁等驱蚊剂的科学使用技巧,以及家庭栽种防蚊草的实用指南。

 

接下来,万江街道妇联将持续发挥妇女群体优势,加大对防控知识与防蚊绿植养护技巧的宣传力度,推动环境治理、科普宣教、居家防护形成长效机制。

 

 

撰文:何敏怡

编辑:何敏怡

摄影:何敏怡

部分资料由万江街道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