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着火到底能不能跑?‘烟囱效应’有多危险?”近日,东莞市消防救援局创新推出“魅力讲师杯”竞赛与消防科普站点开放两大特色活动。
自9月启动以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暨“广东科普嘉年华”东莞分会场、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持续升温。这场由东莞市科协牵头,15家职能单位联合主办的科普盛会,紧扣群众需求与城市发展重点,推出超100场特色科普活动,让市民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
东莞市消防救援局围绕“全民消防”核心理念,通过“以赛促学、以讲传安”与“零距离体验”相结合的模式,让消防安全科普知识深入社区、学校、企业。
“魅力讲师杯”:以赛育人才,让消防宣讲“活”起来
10月27日,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座无虚席,第二届“魅力讲师杯”消防安全讲师大赛总决赛在此火热上演。现场氛围热烈非凡,既有专业严谨的知识传递,又不失轻松有趣的互动环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消防安全知识盛宴。
舞台上,来自社会各界的选手们各展所长,亮点频出。选手卢敏榆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频频抛出“家庭灭火器最佳放置位置”“电器起火正确处置方式”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台下观众主动思考,生动的实例讲解搭配清晰的教学逻辑,让知识点变得易懂好记。选手刘翼则另辟蹊径,以“一场火灾背后的时光回溯”为主题,借助PPT构建“错误之路”与“正确之路”的对比框架,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化表达,将消防知识融入情节之中。选手张飞聚焦校园消防安全,创新采用情景小剧场形式,模拟“学生因错过消防课,面对宿舍起火慌乱无措”的场景,把抽象的灭火技巧转化为直观画面,让观众快速掌握关键要点。
团队代表组的比拼同样精彩绝伦,各消防救援大队结合实战经验,打造出专业又“接地气”的安全课堂。厚街消防救援大队深耕“住宅起火正确逃生”知识点,从“判断火情方向”“低姿匍匐撤离技巧”“避免乘坐电梯”“开门前触摸门把手检测温度”等细节入手,层层拆解逃生步骤,简单易懂的讲解让观众能快速掌握可落地的逃生方法。
大岭山消防救援大队在讲解中穿插情景剧,还原“喷洒防蚊液时靠近点燃的蚊香”“推电动车入楼充电”等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演员生动演绎后,讲师随即剖析隐患危害与整改措施,让观众在熟悉的生活画面中认清安全误区。
作为消防宣传月的核心活动,第二届“魅力讲师杯”消防安全讲师大赛通过竞赛形式打破传统消防科普的刻板印象,成为东莞消防科普宣传的亮眼品牌。大赛的核心价值在于“以赛促学,以讲传安”。活动让“消防宣传”从“严肃说教”转变为“鲜活互动”。竞赛选拔出的“魅力讲师”将深入基层开展宣讲,他们用生动、接地气的表达,把复杂的消防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内容。
正如活动初衷所强调,“魅力讲师杯”远不只是一场比赛,它是东莞消防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夯实社会防火墙的关键举措,更是连接专业消防力量与公众安全需求的重要桥梁。
科普站点开放:33个场馆“零距离”,让消防知识“触手可及”
“哇!这个灭火器比我想象中重好多!”在厚街消防教育科普基地里,学生们围在消防器材展示区,小心翼翼地触摸风力灭火机、隔热服等装备。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五年级学生小轩戴上消防头盔,拿起模拟灭火器,按照“提拔握压”的步骤完成了一次“灭火演练”,脸上满是成就感:“原来灭火这么讲究技巧,以后看到灭火器就知道怎么用了!”
为进一步拓宽宣传阵地,东莞市消防救援局全面开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与消防队站,打造“社区化、便捷化”的消防体验平台,让群众在“零距离”接触中学习消防、了解消防。
目前,东莞共开放33个消防科普场馆。这些场馆面向学校师生、家庭、社会团体、工厂企业等全人群,常态化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且全部正常运行、定期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全市依托这些科普场馆已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超1000次,吸引约50万人次参与。为方便群众参与,东莞消防还简化了预约流程:群众只需关注“东莞消防”官方公众号,在首页“微服务”菜单栏点击“消防站预约参观”,或查看科普站介绍推文底部的镇街联系电话,即可电话咨询并预约参观,真正实现“就近学消防、便捷学消防”。
从触摸消防器材、学习灭火操作,到了解火灾逃生技巧,科普站点开放让抽象的消防知识变得可感、可学、可用,有效填补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空白,成为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养的重要载体。
双措并举:构建全民消防新格局,夯实城市安全防线
东莞消防宣传月的两大特色活动,虽形式不同,但核心目标一致——通过创新宣传模式,让消防安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魅力讲师杯”聚焦“人”的培养,用优秀宣讲人才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消防科普站点开放聚焦“阵地”建设,用便捷的体验平台降低公众学习消防的门槛。
这种“人才+阵地”双轮驱动的模式,不仅契合《东莞市志愿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中“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志愿消防力量”的要求,更顺应了智慧消防的新趋势。它让消防及科普工作从“单一部门推动”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东莞这座城市筑牢坚实的消防安全防线。